-
詹德斌:特朗普给中日韩合作创造机遇?有一个问题三方必须重视
“短命内阁”加“总统缺位”——日韩政权的稳定性有多重要?
观察者网:今年是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因此中国反复强调“正确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包括前段时间中国外交部一直在“点”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炒作行为。不过我们也看到,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时隔6年重启,日方承诺扩大对华投资。同时,石破茂首相在上台后更是强调认识历史的重要性。您怎么看待中日双边关系在中日韩合作中的作用与影响?尤其是考虑到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模糊”表态。
詹德斌:日韩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不算是个新问题,而且最近可以说更加过火了,前段时间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发表的美日韩外长联合声明就表示“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适当国际组织”。
所以,这就要看中国在推动中日、中日韩合作的过程中,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了,是一定程度上剥离,还是捆绑起来?这主要取决于中国。
总体上,中日韩三国合作中,中日双边关系的比重应该说相对要大很多,中日关系为中日韩三国合作的赋能肯定也更大。所以,如果中日双边关系能改善,是能够直接带动中韩双边关系以及中日韩三边关系的合作与发展的。反之,如果两国关系恶化,肯定也会极大阻碍三国的合作。
过去我们看到,中日韩合作经常好多年推行不动,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中日韩三国内部双边关系的恶化造成的,毕竟日韩、中韩、中日在历史问题、领土问题、安全问题等方面都存在分歧和矛盾。
我觉得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于石破茂政府还是有一个总体判断的,从目前来看,石破茂的上台有助于改善中日关系、推动中日韩三国合作。
图片来源:日本首相官邸网站
观察者网: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石破茂政府是一个明显的“短命内阁”,对此您怎么看?这是否会影响之后的中日韩合作趋势?
詹德斌:石破茂政府是不是“短命内阁”?我觉得这很难讲,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其实,石破茂上台之前,很多人也不认为他能上台,我记得最后一轮投票之前,真正看好石破茂的人并不多。
可能很多人分析说,石破茂又是“撒钱”,又是党内的少数派等等,所以认为可能石破茂是一个“短命内阁”。是不是如此,我们先按下不表。假设石破茂政府真的是“短命内阁”,那毫无疑问,这会影响中国、韩国对日本政策稳定性的判断。
再加上最近韩国的政权同样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未来无论是进步派政权还是保守派政权,它的政策方向性都会出现变化。即便在日本,此前的岸田文雄也好,如今的石破茂也好,他们对于美日同盟、东亚区域合作的判断都不太一样。那么日韩国内政权的稳定性肯定会各自影响中日韩合作的预期与动力。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如果花了很多外交精力去推动,但结果对方换了一个政权,可能谈成的很多成果会泡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外交谈判的意义就比较有限。当前的中韩关系也是如此,在目前韩国政府所处的背景下,中国和韩国有许多实质性合作是很难去谈的,肯定更多是观望。即便从中国的角度,我们有很多促进中韩合作的事情要谈,但也宁愿放在同未来可能的新政府打交道的时候去谈,这样也有利于推动同新政府的关系。
所以前面如果假设石破茂是一个“短命内阁”,那肯定会影响我们的合作。而且,如果我们假设它“短命”的原因跟日本的安全政策、东亚政策有关,甚至说跟对华政策有关,那就更加影响中日韩之间的政治合作动力了。
当年鸠山由纪夫一上台就提出“东亚共同体”的构想,结果马上就引起美国不满。如果这可以看成是鸠山由纪夫内阁“短命”的一个影响因素,那么我们去推动三国政治合作其实就会比较难。
观察者网:尹锡悦案自从2月25日最后一场辩论结束,已经过了近一个月仍未宣判最终结果。这也导致在本次外长会中,韩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因为韩国政坛目前不仅处于总统缺位的状态,而且没有人知道未来究竟是执政党继续执政还是会进入新的总统大选。您认为尹锡悦案拖延了那么久迟迟不定宣判时间,有哪些影响因素?另外,韩国法庭计划在26日对李在明做出二审裁决,因此外界也称3月是李尹二人的“生死局”。这两起案件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下一届总统选举的结果,对这两起案件可能引发的韩国朝野竞争,您怎么看?
詹德斌:三月会是韩国政坛的转折点和分水岭时刻,因为三月的这两个案子,一个是在野党党首,一个是执政党培养出来的总统,他们的命运将直接决定韩国政坛的未来走向,这种影响甚至不是短期的,可以说是中长期的。
当然,目前尹锡悦弹劾案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没有人能知道,但是我们能去分析。为什么尹锡悦弹劾案的最终宣判日不断推迟?在案情刚刚审理的时候,主审法官就明确讲道,总统弹劾案肯定是最紧急的,是要最优先判的。现在看来,不仅没有提前宣判,反而推迟了那么久,这意味着背后大概率是有“隐情”的。我觉得如果我们跟过去几次弹劾案相比,可以从几点去解释这个“隐情”。
第一,这次是戒严造成的弹劾,也就是说这次弹劾案的严重性要远远高于之前的两次弹劾案(2004年的卢武铉弹劾案、2017年的朴槿惠弹劾案)。
第二,这次涉案的人员相当多,而且很多都来自军队、警察这些权力部门,所以宪法法院的每一条判决可能都会成为未来审判的先例,因此宪法法院需要非常谨慎。
第三,尹锡悦的支持者比例相当高,有四成的民众是反对弹劾尹锡悦的,而朴槿惠当时只有不到三成反对弹劾。从宪法法院的角度来讲,要面对相当大的舆情压力,也就是说最终的审判必须经得起舆论的考验。
第四,通过找法律的漏洞,前段时间尹锡悦得以释放。这也增加了尹锡悦的信心,后来他又不断向宪法法院提出各种程序上的质疑,这也增加了宪法法院审判的时间。因为宪法法院需要去回应尹锡悦的质疑,但每一个回应都要去审理,最后反映到审判书上,这就增加了审理的时间。
我觉得综合考虑,这些可能是宪法法院最终审理久拖至今的重要原因。
如果三月份,尹锡悦被宣判罢免,也就意味着韩国总统大选即将启动,那么接下来的两个月可能又是引发韩国朝野矛盾激化的一段时间,而大选之后哪个政党执政又将决定未来五年韩国政局的走势。
从目前情况来看,假设尹锡悦被罢免,毫无疑问对执政党是不利的,毕竟尹锡悦是执政党培养出来的总统,而且执政党又是一直反弹劾的,如果尹锡悦被罢免,这种反弹劾的立场显然就站不住脚了。反过来看,在野党就是得利方了,因为推动弹劾案的主导势力,主要就是共同民主党,但问题就在于李在明的判决。
当然,我们同样不知道李在明的最终判决结果会是什么。但从目前来看,大概率可能还是会维持原判,即一年有期徒刑,缓期两年,也就是说判李在明有罪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对于李在明和共同民众党而言,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关键我们现在不知道尹锡悦最后什么时候判,也无法预知总统大选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时间点对于李在明而言,就很敏感了,因为他的最终判决日日期同样存在不确定性。
现在感觉这两个时间点是一种“赛跑”关系,哪个在前,哪个在后,都将决定韩国政局未来的走势。
舆论调查专门机构"舆论调查工程(株)"于2025年1月出台的民意调查报告显示,有46.6%的民众仍然支持尹锡悦。每日经济
观察者网:中韩关系自去年有所好转,中国对韩国免签后,有大量韩国游客来中国旅游,但相应地,两国间的摩擦并没有减少,似乎在今年3月初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也与尹锡悦拥趸掀起的反华浪潮有很大联系,您怎么评价这一年中韩曲折的关系发展?尽管目前尹锡悦弹劾案仍未宣判,但未来韩国政府是否会修正目前近似对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詹德斌:尹锡悦的对华政策过去几年一直都没有变。实际上,尹锡悦一上台,我们对其就有一个基本判断:它是一个反共反华的政府。我们可以看到,在尹锡悦弹劾案的过程中,通过尹锡悦之口或者尹锡悦支持者之口表达出来的对中国、对中国共产党的负面认知就可以看出,尹锡悦政府执政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改变其对华政策以及对华关系。
我认为,中韩间的负面认知达到高峰的说法可能需要做一些修正。韩国对中国的负面认知可能并不是现在达到高峰的,实际上从我们向韩国提供免签,韩国赴华游客大幅增加等等情况也可以看出,如果韩国对华负面认知是高峰的话,应该不会出现这种局面,也就是说韩国对华负面认知的高峰应该在这之前。只是最近韩国极右势力的不断炒作使得韩国对华负面认知看起来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另一方面,由于韩国极右势力的反华舆论传到国内,导致中国对韩国的负面认知可能的确在当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怎么评价过去一年的中韩关系呢?我认为从尹锡悦总统府的角度来说,它的政策应该一直是希望拉开和中国的距离,即单方面倒向美国等西方国家。但就我的观察而言,可能韩国的部分外交执行部门会觉得这种政策是有一些问题的。比如以外交部为代表,他们可能会不断地想把中韩关系往正轨上稍微拉一拉,但是韩国总统府方面的对华态度实际上就比较消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结果就是:韩国在对华政策上的表态比之前越来越积极,但实际落实的成果似乎却很少。同时,在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也好,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也好,仍在不断地向美国靠近,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这种局面。
换句话说,现在的尹锡悦政府,其实很难指望它大幅度修正对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我前面也说了,从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就能看出,无论是美日韩也好、美韩也好、韩日也好,对美国和中国的态度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变化,甚至可以说更进一步向美国“一边倒”,希望通过这种讨好来让美国在其他问题上做出让步。
至于未来韩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肯定要看是哪个政党上台,才能进行判断和分析。假设未来是共同民主党上台,那么在这方面肯定调整幅度会大一些,即回到韩国传统的平衡外交。即便假设国民力量党再次赢得政权,我觉得也不会完全继承尹锡悦的这种政策。
因为尹锡悦的政策可以用极端来形容,甚至韩国保守派的主流人士都认为尹锡悦本身就是一个极端,并不代表韩国主流的保守外交政策。
过去中韩关系改善都是在什么时候?几乎都是在韩国保守派执政时期:朴槿惠当时直接参加了中国的九·三阅兵;李明博时期中韩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甚至中韩建交也是在卢泰愚政府时期发生的。所以韩国过去的保守派执政并不像尹锡悦这样极端,反而是务实的,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来制定外交政策的。
所以即便未来是正统的韩国保守势力上台,那中韩关系也可能多多少少会往更加务实的方向去调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无条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不仅没有提升美国的相对地位,中美差距反而不断拉大”
2025-03-25 12:05 中国经济 -
美媒揪心:中国会像对服装家居那样颠覆科技行业吗?
2025-03-25 11:53 科技前沿 -
“美国完全低估中国,以后可能只有追赶的份儿了”
2025-03-25 11:30 中美关系 -
“我们也遭殃啊,希望欧盟官员来中国好好谈”
2025-03-25 10:58 大公司 -
“仅维持生存,以色列计划限制每个加沙人的热量摄入”
2025-03-25 10:45 巴以恩仇录 -
格陵兰岛最大银行劝美欧:投资我们,这是摆脱对中国依赖的机会
2025-03-25 10:42 -
不满对华“毒计”,全美各行业疾呼:回头是岸啊
2025-03-25 08:5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俄方回应:像精神病房
2025-03-25 07:42 乌克兰之殇 -
特朗普:将在未来几天宣布对汽车、木材和芯片征收额外关税
2025-03-25 06:5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持续超12小时,美俄利雅得“马拉松式”会谈结束
2025-03-25 06:36 乌克兰之殇 -
被美国驱逐的南非大使:这是我尊严的徽章
2025-03-24 22:4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中方欢迎更多美国国会议员及各界人士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
2025-03-24 21:57 中美关系 -
比利时外长:欧盟必须“以牙还牙”,打击美国痛处
2025-03-24 21:5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别陶醉政坛了,商业帝国危矣”
2025-03-24 21:43 观察者头条 -
-
“这幅肖像太丑了,民主党故意抹黑我”“这是共和党资助的”
2025-03-24 19:53 特朗普 -
“卢拉将访问中俄,但巴西并非要与美国对抗”
2025-03-24 17:41 南方声音 -
德媒揪心:中国跻身高端产业链,德国工业还有救吗?
2025-03-24 17:21 德意志 -
又来!美国施压马来西亚:别让中国拿到手
2025-03-24 17:19 观察者头条 -
外媒称中国探讨参加乌维和部队的可能性?外交部:不实
2025-03-24 16:57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