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的疯狂政策只可能导致贸易自杀,一场影响世界的大实验即将到来
我们正迈入一个彻底无序的新时代,这个时代所谓的新世界秩序,本质上是一场由帝国衰落所引发的混乱,而这种不可逆的衰落会让这个旧帝国在其末路之旅中变得更加危险。[全文]
-
“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过于陈腐,来听听其他声音
作为一位能够亲身参与东西方两大文明互动的人,马凯硕比那些自诩为专家的、浅薄的西方学者们更加有资格谈论与中国有关的一些复杂问题。在美国政府、幕后势力以及东海岸的建制派力量都起来对中国进行妖魔化的当下,我对马凯硕的上述评价尤其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全文]
-
疫情之下的“一带一路”,展现中国的战略定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美国发动的混合战,中国积极应对,加速推进其“一带一路”倡议,发行数字人民币,并加强了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即使在疫情条件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在第一季度也增长了3.2%,和2019年全年增长的10.8%相比也不算差。[全文]
-
自诩为“文明型大国”,就能维系全球帝国?
美国文明愿景在美国精英阶层心中的优越性,这种观点已经根深蒂固。从美国精英的视角来看,后现代的悲剧就是:这种情况很快将不复存在。过去三年来美国政坛的恶性内斗不但让全世界看得目瞪口呆,也加速了悲剧的上演。[全文]
-
新冠疫情是生物武器失控?说这话的人太不懂中国
除了危机管理之外,中国科学界应对疫情的速度也令人叹为观止。由于当前国际上存在着针对中国的全面信息战,中国的举措并未得到充分肯定。如今,习近平主席决心向世界证明一个具有主权的文明型国家能够赢得这场科学的“人民战争”,这背后反映出的恐怕不是什么脆弱性。[全文]
-
外国势力的幽灵在香港徘徊
美国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打着促进民主和人权的幌子积极干预发展中国家,在历次颜色革命和政权更迭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它的拨款力度来看,中国超过了俄罗斯成为了它最大的目标。[全文]
-
为什么西方不愿意被纳入“天下”
在“战斗逻辑”的驱使下,西方始终把世界看作一个被征服、被统治和被剥削的对象,这摧毁了“世界”这个概念的完整性,世界不再神圣,成了专供基督教实现普世性胜利的战场。而中国的“天下”则是一个真正以世界为政治主体的世界体系。[全文]
-
“大欧亚工程”和“一带一路”,普京会怎么选?
俄罗斯的远东问题专家们非常关注“俄罗斯精英中很大一部分是欧洲中心主义者”的问题。但是现在,他们认为俄罗斯是时候作为欧亚大陆的一股强大力量受益于“原始的、自给自足的多文明融合”;俄罗斯不再仅仅是一个贸易中转站或欧亚大陆的一个连接点,俄罗斯更是“文明的桥梁”。[全文]
-
未来30年,中国的赢面在哪里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它们与中国签订双赢的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协议的那一刻,便已经锁定了胜局。尽管目前国际舆论中充斥着对“一带一路”倡议无休止的抨击,但它们终究是短视的、无关紧要的,因为从今天直到2049年,“一带一路”将不会停下它微调和拓展的步伐。[全文]
-
做美国的战争据点还是参与新丝绸之路?
全非洲有至少50个美国军事基地,这再次证明了美国不断重复的“基地帝国”身份,也揭示了非洲所面临的另一个严峻选择——成为“临时应急点”。在这场风险指数爆表的游戏中,你站在哪一边?是中非合作论坛和新丝绸之路项目,还是使命必达的魔鬼克星美国非洲司令部? [全文]
-
《中国制造2025》之前,还有份《2030年的中国》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到建国百年时,支撑中国成为全球高科技制造业领军者,这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方式。因此中国不会屈从于美国主导的高科技经济环境,在这一点上中国不会退让。因此世界经济重心将在2025年之前发生自西向东的根本性转向。[全文]
-
西方傲慢已久,愿意聆听孔子的东方智慧吗?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一直笃信着自己的宣传话语,这种话语将资本主义扩张与民主全球性扩散直接联系在一起。而最后,审慎的批判性思考揭开了这种话语的欺骗性面纱,证明这只是一场宏大的幻想。希腊罗马的启蒙政治理论不再是唯一具有合法性与说服力的意识形态。[全文]
-
中俄德印频频互动,美国被挤到哪了
印度总理莫迪正式访问中国,铁路合作被认为是重中之重,“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西安则是他访华的第一站。短短几日之间,中俄德印这四个欧亚大陆上最重要的国家频频互动,或许并非偶然,各国或多或少都展现了在欧亚大陆建立新秩序的意愿。本文由西南交大中国高铁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柏推荐。[全文]
星期六 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