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只是开了个头,教育改革道阻且长
最后更新: 2022-06-09 18:44:42主持人:下一个问题,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所带来的收入回报会更高一些,所以很多人就要到大城市谋生,但是他的户籍又不在当地,他的孩子在大城市只能上到初中毕业,上当地的职高,不能参加当地的高考。这是不是也说明职业教育就比普通高中教育低端一些,这个问题的破解点在什么地方?是在高考制度上做改革比较好,还是户籍制度上改革比较好?
姚洋:这是职业教育具有歧视性的另外一个标志。我刚刚说了,参加中等职业教育的人基本上都是农村孩子,现在又加了一点,职业教育还囊括那些没有户口的孩子,又是一个歧视。
这个一定要改变,怎么改呢?户籍制度改起来难度非常大,我觉得可以从教育着手去改变。就是教育部拿出一定的高考增量指标来做全国统一高考,就是针对这些学籍和户籍分离的孩子,给他们去考,这些孩子互相竞争,没有省界差别,就解决了孩子跨省上学的问题。
我觉得这件事情是很容易解决的,可能有人说你考得难了或者考得容易了,都会造成不平衡;没关系,你相信他最后会取得一个平衡的。你、有了规则,老百姓就会选择是让我的孩子参加浙江的高考,还是参加移民的高考,那你可以迁移到省外去,但也要做出很大牺牲,最后慢慢会形成一个均衡。
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担心这个事,关键就是政府要有这样的意识,要有这样的导向,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个老大难问题,教育部应该把它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来处理。因为现在户籍所承载的福利越来越少,比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必须交,就是子女教育还解决不了,而教育又是大家关注的最大的问题。
图自千禾社区基金会
主持人:下面一个问题,现在社会好像对于工作的意义本身的认知有了变化,好多年轻人不像过去父母那代一样关注固定单位的事业编,他们更喜欢慢就业和灵活就业,这种现象是现在大学生过剩造成的,还是说成生活压力太大,很多人就干脆选择佛系的生活态度造成的,该怎么看待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
姚洋:我觉得这个问题最好问年轻人,应该由社会学家做一个调查,年轻人为什么改变。但我个人观察下来,还是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有了改变。我们的生活,特别是一线城市里,富足程度已经大大提高,所以大家不用去为柴米油盐奔波,就会表现得好像更加佛系一些,随心所欲一些,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欧美孩子高中毕业,好多人都会拿出一年时间游历。我们现在也出现这样的学生了,国发院有个本科生在疫情期间停学一年,周游中国,走到哪儿,教书教到哪儿,北大的学生就给人家教教书,做个培训没问题,他干一天活一个礼拜,就靠这样一年时间周游中国一圈,经历非常丰富。
我们已经有这个条件了,我觉得很好。至少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应该鼓励。因为这样才有创造力,大家都在一条道上奔就没有创造力了。所谓的创造力是要氛围感,这个社会要足够的弹性、足够的空间,创新才会冒出来。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现在AI机器人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好多机器人还有深度学习能力,除了流水线的工人,将来可能一些中低端服务业、包括现在呼叫中心大部分都是机器人,那么有些人可能没有那么强的能力,以后中低端人才该怎么办?
姚洋:所以我们才要改变现在的教育结构,九年义务教育不够了,得要变成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这样才可能走到更高的工作岗位上去。一个人有了高中教育之后,就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他才能走得更远。
我说回刚才的话,15岁到18岁是一个人成形的阶段,缺少了这段教育的经历,未来再想补,难度非常非常大,有了这段经历他就能学会自己学习。当然我们国家大学都在普及,所以这不是一个大问题。
但是在过渡阶段,可能会出现结构性事件,而且这个矛盾恐怕会越来越大。现在AI、自动化普及速度越来越快,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很多外卖小哥要被替代掉,比如说自动驾驶实现之后,至少从仓库到分送中心不需要外卖小哥了,全是自动驾驶过来;最后那一公里可能不需要外卖小哥,自己取就完了,都自动化了。这对于教育水平比较低的劳动者来说,未来一段时间里恐怕确确实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更彰显出教育的重要性,对这些人来说就是职业再培训的重要性。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有人提出孩子中等教育后要上大学,年轻人需要知识学习的资源,同时从供给侧是不是也可以有所作为?是不是每个城市都可以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好的大学,您怎么看?
姚洋:这是理想状态,像美国每个州都有自己的一所好的大学,美国的高考压力和焦虑显然就比较低一些。但这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我们收入水平足够高了、资源更多了,才能投入到高等教育上面去。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东亚社会是一个考试社会,哪怕好大学多了,最后大家也会削尖脑袋就去那几个老大学,比如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大学都普及了,但高考压力仍然在,因为都想上好大学。在日本,就是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这么几所大学大家都想去,所以还是得拼命地学,所以这也是文化问题。当然话说回来,你提供更好的更优质的大学,当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更好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职业教育法》修订与教育改革的挑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上海复工复产后每日加班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2022-06-09 17:39 聚焦安全返程复工 -
上海:浦东黄浦等7个区会在周末实施“应检尽检”
2022-06-09 17:29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正调查红玫瑰美容院防疫疏漏,将严肃追究相应责任
2022-06-09 17:25 抗疫进行时 -
中疾控:中国有能力及时发现潜在输入的猴痘病例
2022-06-09 17:17 -
受贿超4.68亿元,华电集团原总经理云公民一审被判死缓
2022-06-09 17:12 依法治国 -
知网:正在进行整改,公开征集意见建议
2022-06-09 16:48 -
国家卫健委:建设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不能搞“一刀切”
2022-06-09 16:25 抗疫进行时 -
习近平在四川宜宾市考察调研
2022-06-09 16:24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美国宣布新一轮对台军售,外交部: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2022-06-09 16:14 两岸关系 -
商务部回应美研究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利于中美,利于世界
2022-06-09 16:02 中美关系 -
国家卫健委:避免盲目扩大全员核酸检测范围
2022-06-09 15:45 抗疫进行时 -
“未发生疫情也无输入风险,查验核酸不应成为常态”
2022-06-09 15:30 抗疫进行时 -
北京:发现一起涉酒吧聚集性疫情,社会面存隐匿传播风险
2022-06-09 14:59 抗疫进行时 -
台湾新增本土确诊72921例、死亡211例
2022-06-09 14:41 台湾 -
我国首艘全国产化百吨级无人艇完成首次海上试航
2022-06-09 14:32 -
驻港部队舰艇编队开展海上实战化训练
2022-06-09 13:58 香港 -
杭州临平一市场发生火灾,已搜救出5名伤员,救援进行中
2022-06-09 12:18 安全生产 -
空军一架歼7飞机失事
2022-06-09 12:13 -
江西省长:“嗷嗷叫的”能跑多快跑多快,“活跃跃的”能跳多高跳多高
2022-06-09 11:52 政坛观察 -
人大毕业县城公务员:待遇工作环境落差大,有点后悔选择基层
2022-06-09 11:37 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0“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23“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0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2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8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