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只是开了个头,教育改革道阻且长
最后更新: 2022-06-09 18:44:42我们看大学教育,好的大学,包括我读书在工作的北大,在我读书的时候我那个班里35个人,三分之一来自贫困家庭,班上甚至有两个孤儿。今天你再问问北大的学生,我上大课的时候总要问同学们,哪位同学的双亲都是农民?300人的大课,大概只有两三个同学举手。北大已经非常精英化了。不仅如此,北大的学费25年没涨过,我回国是1997年,当时北大的学费是5000块钱一年,今天仍然5000块钱。但是你看看三本大学的学费,有些高到8万块钱一年。那么,谁在上这些三本大学,谁在上这些专科学校?绝大多数是农村孩子。这相当于给了农村家庭一个双重惩罚机制,一方面他们的孩子不太可能考上这种所谓的精英大学;另一方面,他们上了差的大学还要被学费再次惩罚。这是世界上少见的。另外,我们也去看了职高、技校,90%的孩子都是农村家庭来的。
现在说职业学校,美其名曰是孩子们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特长,应该分流。所谓的习惯于逻辑的就应该上普通高中,习惯于动手的、心眼比较活的就上职高。除非你相信农村的孩子都是所谓逻辑不太强的人,但事实上不可能,智力在人群中的分布基本上是平均的,不可能你生在一个城市家庭里,你的智商结构就决定了你是逻辑思维的,一个农村的孩子就决定了他的动手能力强,这不可能。可能的情况只有一种,就是现在的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阶层固化的工具。出于这点,我们也应该打破。
我们也用北大的数据做过研究。一旦一个孩子上了职业高中,他的职业就被锁定在低回报的行业里,而且是低回报行业内的低回报的工种,一生都不可能变化;他们的收入和普高出来的收入,差距是永恒的。这样来看,职业教育不就成了一个阶层规划的工具吗?
由于强制性的分流,造成了家庭的选择下移。一个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当孩子要初中毕业的时候,已经在考虑这个孩子未来的发展。如果他的成绩不好,只能上职高,最后最好的出路去上一个高职,就这么一条路;另一条路是初中毕业就去就业,现在初中毕业去就业,稍微培训培训,一个月赚3000块钱还是容易的,像我的那些侄子侄媳妇们在流水线上工作,四五千一个月还是能挣到的。你可以算一下,高中到高职六年时间,算就业的话,平均下来每个月4000块钱总是有的,六年下来30万;然后再算如果去读书的成本,平均一年怎么都得两万块钱,这都是往少了说,那就是12万,也就是说一个农户家庭送一个孩子去上职高,要损失40多万。那他的理性选择就是别上职高了,高职的收入也没那么高,初中毕业就工作吧。所以,我们的教育设计还要考虑公平的问题。
“小镇做题家”一词一度引发国内舆论热议
下一个问题,中等职业教育有什么问题。大家可能疑问,你为什么老是这么反对中等职业教育。我们出去调研,听下来的一个感觉是为什么要搞中等职业教育,是因为还需要普通劳动力。实际上这种说法是把职业教育矮化了,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从事一个职业吗?我做老师是个职业,你做工人也是个职业,为什么要用职业教育这样来分类呢?因为是德国人搞的。但德国人为什么要搞这个呢?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一个搞职业教育的政府官员告诉我的,是因为当年德国贵族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说老百姓得有个出路,让你们做工人,美其名曰搞一个职业教育,是这么来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职业从事者,没有必要分职业教育和非职业教育。我们都是劳动者,五一劳动奖章还发给我们北大的林毅夫老师呢,他也是劳动者。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这么分,这次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拉平是对的。
还有人说现在搞中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孩子们的劳动习惯,这是30年前的思维,其实他心里还想着劳动是苦干,就像我们那时候上山下乡,先到农村去吃苦,培养劳动精神。但现代社会已经不需要了,所谓培养劳动习惯的正确说法应该叫培养动手的习惯,这是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培养的。我在成都看到小学生编程,自己编遥控汽车,自己组装,不光编程,还要焊接,要做出一个中央控制器来;孩子们自己做,做完后自己玩,做得津津有味,这不更好吗?这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职业教育是不教原理,只教程序化的技能。这是最要命的。我们去职业高中看,我问那些孩子们干什么,就照着程序做,不问为什么,老师也说不教孩子们为什么,只教他们怎么做就完了,把孩子都教傻了。所谓的动手能力是不过脑子的动手能力,这有什么意义呢?你应该先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到了高职再教动手能力,这样学得更快。现在把他们教的程序化,到了高职之后都不会思考了,怎么去培养人呢?
第三方面,就是轻视文化课。现在高职因为招人都比较难,文化课200分就可以上,闭着眼睛都能填个200分,就可以上大学了,这些孩子都没有文化课基础。文化课当然重要,这个重要性不是今天就能看到的,是他一生才能看到的。一个孩子不上高中,好多经典语文课就没学到,就不懂得基本的物理世界是怎么运作的,没上政治经济学就不知道这个社会是怎么运作的,出来后两眼一抹黑,这个人不完整。
如果你上过高中,高中阶段都是值得回忆的,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那些老师们。我很庆幸,我上高一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极好的语文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讲那些语文,听着心潮澎湃,还带我们骑自行车去郊游,带着我们上华山,家长都担心得要死,那时候上华山是夜里爬,可是现在回忆起来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高中阶段是每一个人形成自己世界观的阶段,但凡有一个好一点的老师点拨一下,一生受益。
最后,谈一下我自己认为最好的改革方案。
最好的改革方案是十年一贯制,从小学到高中的义务教育。为什么要十年制?因为我看到这12年里面有两年都浪费掉了,中考一年浪费掉了,用来刷题,高考一年浪费掉了,用来刷题,压缩到10年完全可以。我们那代人就是十年,照样成才。
- 原标题:《职业教育法》修订与教育改革的挑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上海复工复产后每日加班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2022-06-09 17:39 聚焦安全返程复工 -
上海:浦东黄浦等7个区会在周末实施“应检尽检”
2022-06-09 17:29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正调查红玫瑰美容院防疫疏漏,将严肃追究相应责任
2022-06-09 17:25 抗疫进行时 -
中疾控:中国有能力及时发现潜在输入的猴痘病例
2022-06-09 17:17 -
受贿超4.68亿元,华电集团原总经理云公民一审被判死缓
2022-06-09 17:12 依法治国 -
知网:正在进行整改,公开征集意见建议
2022-06-09 16:48 -
国家卫健委:建设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不能搞“一刀切”
2022-06-09 16:25 抗疫进行时 -
习近平在四川宜宾市考察调研
2022-06-09 16:24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美国宣布新一轮对台军售,外交部: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2022-06-09 16:14 两岸关系 -
商务部回应美研究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利于中美,利于世界
2022-06-09 16:02 中美关系 -
国家卫健委:避免盲目扩大全员核酸检测范围
2022-06-09 15:45 抗疫进行时 -
“未发生疫情也无输入风险,查验核酸不应成为常态”
2022-06-09 15:30 抗疫进行时 -
北京:发现一起涉酒吧聚集性疫情,社会面存隐匿传播风险
2022-06-09 14:59 抗疫进行时 -
台湾新增本土确诊72921例、死亡211例
2022-06-09 14:41 台湾 -
我国首艘全国产化百吨级无人艇完成首次海上试航
2022-06-09 14:32 -
驻港部队舰艇编队开展海上实战化训练
2022-06-09 13:58 香港 -
杭州临平一市场发生火灾,已搜救出5名伤员,救援进行中
2022-06-09 12:18 安全生产 -
空军一架歼7飞机失事
2022-06-09 12:13 -
江西省长:“嗷嗷叫的”能跑多快跑多快,“活跃跃的”能跳多高跳多高
2022-06-09 11:52 政坛观察 -
人大毕业县城公务员:待遇工作环境落差大,有点后悔选择基层
2022-06-09 11:37 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79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79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2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39“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7最新闻 Hot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