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华:基础教育“减负”改革,真对我们有利吗?
关键字: 基础教育改革中国教育问题教育减负问题基础教育减负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给中小学减负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减轻书包重量、减少作业量;
二是缩减学生在校时间,实行晚上学、早放学制度,其逻辑是只要学生在校时间长,学校就会给上课增加学生负担,而缩短在校时间就堵住了学校增加学生负担的可能;
三是杜绝中小学周末和寒暑假补课,让学生在这些时间段自由、快乐地释放天性;
四是幼儿园不准教小孩识字算数,小学初中不进行笔试(可以通过游戏通关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文化知识),初三、高中考试但不排名,以减轻学生的竞争压力和心理负担;
五是降低中小学的课程难度,减少了文化课的内容,现在五年级的难易程度降低到了之前三年级的水平;
六是教师不给学生批改作业,由家长来批改和辅导,等等。
这些措施的实践意味着弱化学校教育,强化了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责任。譬如,缩短学生的在校时间,也就意味着缩短了学校对学生负责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校外时间也就是增加了家长的责任;中小学考试不排名,相应地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绩效也不再排名,对教师的激励就减弱,教师在教学上的责任和积极性降低;之前许多由学校做的事情,现在都交由家长来做,如批改作业、预习复习辅导;有些文化课学校不再教授,需要家长去弥补,等等。
总而言之,对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来讲,弱化学校教育之后出现的几个问题需要回答,一是留出了大量的非在校时间,如何去填补需要回答;二是文化课的内容减少、难度降低,意味着在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减少,如何去弥补需要回答;三是在学校的学习压力降低,学习的动力如何来需要回答。
不同阶层的家庭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并由此带来了十分不同的后果。
四上层家庭如愿以偿地在教育改革中弱化了学校教育、获得了充足的自主支配的时间。上层家庭的子女一方面没有升学的压力,另一方面上层家庭有钱有闲,他们就可以在自主支配的时间内实现他们的教育目标:
一是训练子女广泛涉猎各门学科的文化知识,培养他们把读书思考当作生活习惯,而不是功利地学习应试知识;
二是通过请家教、上培训学校提高子女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三是通过旅游和实地体验,让子女接触社会和大自然,了解社会和自然知识;
四是带领子女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底层社会生活体验,培养他们跟各式人等打交道的能力;
五是他们可以将子女送到当地最好的学校就读,最后的公立学校虽然弱化了文化教育,但是综合素质方面(搞活动、道德素质、生活能力等方面)搞得有声有色;
六是他们可以通过制定教育政策,在学生录取中增加素质教育的比重(如幼儿园要面试才艺、奥赛加分、985高校自主招生等),等等。
总之,上层家庭的培养方式就是要把整个世界变成其子女生活的一部分。上层家庭对子女的培养,既有知识灌输的一面,也有思维训练的一面,既有强制教育的一面,也有快乐教育的一面,将素质教育与知识灌输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势结合得较好。这样培养下来,其子女不仅文化知识丰富、综合素质高,应试能力也很强。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中产家庭既有子女升学的压力,又有向上层家庭培养子女看齐的压力。
前文已述,中产家庭在社会结构中并不稳固,他们没有能力为子女提供直接流动至上层的机会,通过应试教育进行代际流动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子女的文化知识和应试能力的培育,但是当基础教育改革弱化学校教育后,他们就得通过家庭教育和市场化教育进行弥补。
同时,他们在素质教育上也向上层家庭看齐,希望将自己的子女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更何况拥有某项特长能够在高考中加分,也是他们所期待的。因此中产家庭十分重视素质教育。
另外,当前中国城市中产家庭在计生政策下多数只有一个小孩,他们在子女教育方面便崇尚质量高于数量的理念(多生几个不如把一个培养好),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因而能够倾注一切去培养小孩。
基于这些理由,中产家庭在小孩教育上的竞争就十分激烈,他们都希望通过家庭教育和购买市场化教育资源来提升子女教育的水平,以期他们在高考竞争以及后面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竞争越激烈,他们的压力就越大。也因此,家庭教育和市场化教育对于中产家庭来说就相当重要和关键。
中产家庭一般是双职工家庭,缺少机动的时间,而家庭教育和市场化教育都需要占用父母中一方的时间,因此中产家庭要想给子女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和市场化教育,就得有一方在事业上做出牺牲,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在市场上购买的教育资源越是优质,花费就越高,中产家庭在这方面也有经济压力。
总之,中产家庭之间的竞争既集中在子女的升学上,又聚焦于子女的素质教育上,两个方面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就使得他们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竞争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中产家庭的子女也是负担最重的群体,他们既要在应试成绩上力争上游,又要在综合素质上不落人后,他们在学校的负担减轻了,但在校外的负担却增重了。
- 原标题:杨华:基础教育“减负”改革,真对社会有利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最后更新: 2018-08-10 07:33:44
-
企业邀苍井空为“助学使者”并戴红领巾,少工委严正谴责
2018-08-09 19:50 基层治理 -
法院强制给婆媳分地一幕
2018-08-09 19:09 -
果然,《中国机长》电影立项!
2018-08-09 16:35 航空安全 -
大江奔流| 从猎鸟到护鸟 探索“政府+民间”护鸟新模式
2018-08-09 16:17 大江奔流 -
5分钟127句带“花”诗词!“飞花令少女”以一敌百打全场
2018-08-09 15:39 中西教育 -
自称高考答题卡调包考生被指自招论文涉抄袭
2018-08-09 15:31 中西教育 -
4年仅98单仍要向全国推广,“以房养老”能成大器吗?
2018-08-09 14:20 养老与社保 -
-
靠瑜伽,河北这个小村庄能脱贫吗?
2018-08-09 14:02 观察者头条 -
派出所办事大厅冷热有别 警方:紧急加装空调
2018-08-09 14:01 基层治理 -
大爷叼烟下水救人,人救了烟还没灭
2018-08-09 13:47 暖心闻 -
杭州警方通报4死13伤事故调查:司机穿拖鞋,将油门当刹车
2018-08-09 13:42 依法治国 -
昨天 许多网友向刘翔道歉:欠你一个对不起
2018-08-09 11:22 -
专家:明年9成概率全面放开生育政策
2018-08-09 10:46 全面二孩 -
网传陕西商洛儿童疑接种过期疫苗 官方:登记错误
2018-08-09 10:27 医学 -
杨乐乐闺蜜被移送检方:广州12套房 骗汪涵夫妇788万
2018-08-09 09:24 依法治国 -
专家支持“夜宿长城”:白天游客不会破坏,晚上房客就会吗?
2018-08-09 08:51 -
高管为公司拼命24年 查出肝癌后月薪被降到1200元
2018-08-09 07:41 -
一墙之隔,没水、没空调、没厕所
2018-08-09 07:28 基层治理 -
原料药一个月涨到58倍,为何全国只有一两家能生产?
2018-08-08 22:22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5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08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7“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