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高:当前财政政策的宽松比货币政策宽松更重要
这方面的一个证据是今年上证综指与国内信用利差的背离。理论上,股票指数与信用债券的信用利差均反映了金融市场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偏好。当投资者更偏好风险资产的时候,一方面会倾向于更多购买债券市场中的信用债券,从而压缩信用利差,另一方面也会更多购买股票,从而推升股票指数。因此,信用利差与股票指数应该反向变化,信用利差收窄的时候,股指上扬。但在今年,我国信用利差已经在“资产荒”的作用下,压缩到了近10年来的新低,表明投资者在大规模购买风险偏高的信用债。但另一方面,上证综指却明显下滑,反映了资金从股市的流出。(图表 2)
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新设的“证券基金保险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个工具,就像将流动性导入A股市场的两条渠道,本身会给A股市场带来央行的流动性供给,并且还会带动市场资金向A股市场流动。在9月2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潘功胜行长还说到:“我们计划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是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我和吴清主席讲,只要这个事儿做得好,第一期5000亿元,还可以再来5000亿元,甚至可以搞第三个5000亿元,我觉得都是可以的,我们的态度是开放的。通过这项工具所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方面,潘行长的态度也是类似的:首期额度用完后,还可以有第二期、第三期。要知道,中央银行拥有无限的名义货币的创造能力。央行行长的如此表态,给了市场极大的想象空间。
在央行流动性与A股市场对接的新形势下,流动性可能对A股运行有更大影响力。这与过去“A股市场是经济运行的结果”的逻辑有较大差别。当实体经济对A股股指走势的约束力下降之后,股指上扬就更加容易。
不过,上周推出的宽松政策虽然已经明显提振了资本市场,但在稳定短期经济增长方面,应该还不会很快有那么明显的效果。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已经临近4季度,我国北部地区也即将入冬,宽松政策效果没有那么容易在今年的经济数据上体现出来。
而更加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当前宣布的宽松政策还较多偏向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宽松细节还未公布。而就稳定经济增长而言,当前财政政策的宽松比货币政策宽松更重要【2】。因此,财政政策会宽松到什么程度,尤其是中央政府会增发多大规模的债券,是接下来政策的关键观察点。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已经明显丧失利率敏感性。一方面,利率已经降低到近十几年的新低。另一方面,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并未相应扩张。这与过去几轮周期中,社会融资增幅随利率下行而扩大的走势形成了鲜明反差。这表明,当前我国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的融资传导已经阻塞。
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宽松虽然能够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却很难带动实体经济需求的扩张。当前稳定经济增长更需要的是,在实体经济中找到逆周期加杠杆增加支出(借钱支出)的经济主体。(图表 3)
当前,我国地产行业深陷销售和房价的下行压力中。在9月26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党中央虽然明确要求“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但同时也要求“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严控增量的政策导向下,商品房的投资恐怕难有起色,来自地产开发商的融资需求恐怕难有明显增长。而居民部门在此次宽松政策出台后,有多强加杠杆的意愿也需要观察。此外,地方政府当前也面临较强的“化债”约束,融资受限。
这样一来,中央政府恐怕是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中唯一有能力逆周期大规模加杠杆的经济主体,因而自然也是稳定经济增长的不二选择。当前这一轮政策放松要能够在实体经济产生明显效果,需要中央财政较大幅度地增加发债和支出规模。在9月26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党中央要求“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给了市场财政扩张的预期。
在9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一场经济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提出了两年10万亿元规模的财政刺激构想【3】。如果接下来的财政宽松能接近如此量级,则实体经济增长的企稳回升指日可待。但如果财政宽松规模明显低于这一量级,则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恐怕难以明显消退。
因此,当前宽松政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带动实体经济增长的企稳,还需观察接下来财政宽松的力度。财政的宽松力度也将决定接下来国内利率的走势:如果财政宽松力度较大,则经济向好,利率上升。反过来,若财政宽松力度不足,则经济弱势局面还将延续,利率下行趋势也难逆转。
综上所述,上周超预期的宽松政策会比较明显地提振资本市场的情绪,但是否能够带动实体经济增长企稳,还需观察接下来财政政策的走势。考虑到央行新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给A股市场带来的流动性,A股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体经济的状况而上涨。虽说这种上涨可能会被认为存在资产价格泡沫的成分,但出于两方面原因,这种上涨也应该也是合理而具有一定可持续性的。
首先,前期A股市场的下跌除了是因为短期经济增长走弱之外,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宏观政策反应函数预期紊乱。而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已经明显重塑了这种预期,改善了各方对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的信心,这自然应该在A股股指中表现出来。
其次,作为各方都关注的价格指标,A股股指是较为重要的预期风向标。A股股指的下跌容易加大市场的悲观预期,甚至形成悲观预期自我实现的恶性循环。考虑到这样的风险,政府采取措施将A股股指稳住也有合理性。这应该是央行创设有利于A股的两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时,会考虑的因素。
但是,在经历过2015年股市泡沫破灭带来的“股灾”之后,股市资产价格泡沫会是金融监管者着力预防的风险。所以在此次宽松政策带动A股大涨滞后,监管者一定会有意识地控制股市流动性,避免资产价格泡沫在市场中扩大。今年在市场压力之下,A股市场股票融资规模显著下降。
今年前8个月,我国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总量只有1576亿元。而在2021、2022和2023年的前8个月,股票融资总量分别为7370亿元、7717亿元和6417亿元。相比前3年的同期水平。今年前8个月股票融资规模大幅收缩。在A股市场流动性改善之后,A股市场股票融资规模势必会在监管者的引导下逐步放大。
如此,可一方面将股市资金导入实体经济,更好发挥股市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之功效,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股市资金堆积的程度,减轻出现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未来的A股市场中,有可能出现监管者基于对资金流入(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与流出(股市融资)的调控,而对股指进行“区间管理”的局面。
注释:
【1】人民银行,《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5466659/index.html。
【2】徐高,2024年7月21日,《稳增长的政策选项》,https://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24-07-22/zl-inceyhuf9155160.shtml。
【3】刘世锦,2024年9月21日,《建议推出10万亿经济刺激计划》,https://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24-09-21/zl-incpxnci0015984.shtml。
- 原标题:稳定市场的强心针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斥资80亿元打造上海荟聚,宜家母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毋庸置疑
2024-10-01 14:32 -
深交所对许家印给予纪律处分
2024-09-30 23:02 大公司 -
盛松成:稳增长政策应向民生领域倾斜,建议个税起征点提高到8000元
2024-09-30 21:44 中国经济 -
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扎实推进保交房工作
2024-09-30 21:31 观网财经-房产 -
李大霄:千万不要上杠杆,要吸取2015年短命行情的教训
2024-09-30 19:57 -
日本经济前路迷离:反安倍斗士上台,依然难以告别安倍经济学?
2024-09-30 18:12 -
鸿蒙誓师,见证中国互联网生态大跃迁
2024-09-30 18:05 观网财经-科创 -
荣耀:副董事长因个人原因辞职
2024-09-30 18:01 观网财经-科创 -
“有房东连夜跳价50万试探行情,中介忙得没空吃饭”
2024-09-30 16:55 观网财经-房产 -
历史新高!港股成交额突破4500亿港元
2024-09-30 15:59 金融观察 -
-
监管:券商基金等要确保国庆开市前各交易系统处于正常
2024-09-30 15:45 观网财经-金融 -
多只海外中国ETF规模创新高
2024-09-30 15:29 观网财经-金融 -
A股三季度收官:沪指站上3300点,当天成交额近2.6万亿创历史
2024-09-30 15:10 金融观察 -
iPhone16价格:中国全球最便宜
2024-09-30 15:05 观网财经-消费 -
历史新高!两市成交额突破2.36万亿
2024-09-30 14:38 金融观察 -
上交所拟于10月7日再次开展全网测试
2024-09-30 14:13 金融观察 -
“华尔街的中国股错失恐惧症已开始”
2024-09-30 14:12 金融圈 -
两市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2024-09-30 13:56 金融观察 -
A股成交额刷新历史纪录:两市成交额突破1.8万亿元
2024-09-30 13:35 金融观察
相关推荐 -
“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08“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116“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76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238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1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