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建、徐高辩论:如何看待中国的债务问题?
最后更新: 2023-02-24 08:23:57【导读】 继厦门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赵燕菁提出“债务是眼下中国经济重启的关键”的论点后,引发学界和社会上关于中国是否又开始走债务驱动经济增长老路的讨论。
此间,西京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建撰文提出债务有点像“鸦片”的观点,认为不能对债务产生依赖。而后,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撰文提出不同意见。这种情况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特邀两者开展学术讨论,以期通过辩论研讨,能够理性的、建设性的理解很多问题,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此次辩论共四轮,赵建与徐高先后发言。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任主持人,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任观察员。
第一轮辩论:亮明观点
赵建:我反对滥发债务,我认为对债务的过度依赖像鸦片一样,危害非常大。但要明确一点,我并不反对债务,因为在动员和配置资源经济的过程中,尤其在现代经济的过程中,债务是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
虽然不同国家的债务和货币化进程不一,但一个初步结论是,债务特别像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也就是一种倒U曲线,在一段时间内,或者在债务率货币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债务确实促进了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比如2010年左右,很多学者反对用债务建高铁,但如今可以看到用债务建成的高铁发挥巨大效率,形成了都市圈,形成了全国统一大市场。
但我认为,当前债务对中国经济的边际效应,非常像库兹涅茨曲线里面的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也就是说,可以继续破坏环境来发展经济,但污染会越来越重,越来越得不偿失。去年,如果在供给体系和实体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投放那么多债务和货币,会发现它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而边际成本我们当前又看不到,这里面情况非常复杂。
根据我的调研经历,我觉得研究地方债就要到地方去,不能说在北上广深看着大城市的发展景象去思考地方债问题。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由原来的GDP锦标赛模式,变成现在的债务竞赛,我感到非常“惊悚”。站在研究和学者的角度,我觉得债务是“鸦片”,这是我非常深刻的一点感受。
我特别担心中国的这种债务型模式不断蔓延,2019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债务型集团的教训》,我看到安邦、华融、海航等无数个企业在负债端迅速把自己做大。你能想象安邦这种卖保险的,万能险收益卖到9%,而当时一般的无风险理财只有5%吗?那种万能险的本质不是保险,是一种债务,他们用两年快速做到34万亿元,全部是债务,最后丢给国家去承担。这种景象难道不可怕吗?难道还要让他们持续下去吗?我觉得没必要,中国还有很多更好的办法。
这么多的债务型企业,甚至像乐视这样的企业打着股票的名义,实际本质就是债务,它的回购协议、抽屉协议都干扰了资本市场。我们知道债信和股性的区别,这种情况下,我非常担忧出现很多债务型的城市,如果你到实地调研,那种隐形债务是让人感到可怕的,很多债务型城市已经出现。
现在,天津新任领导班子正在做资产端的事。天津是带着团队到香港、新加坡招商,去促进经济增长,这是非常好的做法,改变了过去用大力融资来做大平台,做大基础设施,做大债务的做法,已经在资产上发力了。中国通过债务形成这么多的基础设施,现在的做法就是把这些资产的周转率打起来。我们还有这么好的家底,为什么还要在负债端折腾?
我不反对发债,但我仍然认为现在发债只能救济,不救穷。这非常危急,如果把发债当做救穷,当做长期依赖的一种模式,而资产端毫无建树,全是一些无效、低效的资产,早晚要受到侵犯。就像通过污染环境来获得一个巨大的GDP增长,一两年可以,但三年后必定要偿还,要付出代价。
徐高:我讲一个简单的道理,吃饭吃得过度了,肯定对身体有害,但能说吃多的饭就是吃鸦片吗?所以,对于严肃的、对经济政策影响甚大的债务问题,这样的说法显然不严谨。凯恩斯在他的著名通论里提过一个建议,当经济不行的时候,政府出钱雇人在地上挖坑,再填;再挖坑,再填,这样可以刺激经济。当然政府里的人来挖坑、填坑本身没有任何收益,但这样让工人有工作,有收入,他们再把收入花出去,就会让更多人有工作、有收入。
现在我们用这个宏观思维来理解中国的债务。按照国际清算银行所估算的全社会总债务占GDP比重,中国大概是300%,即债务存量大约是GDP的三倍。这是什么概念?虽然我们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一点,但高的有限。同时,中国的储蓄率尽管近几年有所下降,但仍有40%多,是其他国家平均储蓄率的两倍。
中国储蓄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图源:Conversable Economist)
我们总觉得债务好像是多么危险的东西,但大家要搞清楚债务是居民,也就是国内经济主体相互之间融资的行为,你有债务的原因是有人愿意储蓄,愿意把钱借出来。而中国这么高的储蓄率,当然会有人把愿意把手中的钱借出来。
再来说中国的政府,和其他国家政府不可同日而语,没有可比性。中国政府手里握有数量庞大的资产,根据第三次国民经济普查的数据,中国产业总资产里有50%多是国有的,中国的土地全是国有的,城镇建设用地全是国有得。如果要看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看的是资产和负债,不是负债的存量比上流量的GDP,所以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非常健康,不存在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就一个国家的总体债务而言,国家之间债务存量的差异非常巨大。就一个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而言,重要的不是债务总量,而是外债的数量;因为外债是真正的硬约束国外的债主,如果要抽走资金,你一点办法没有。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东南亚国家遭受的就是外资撤走导致的国际收支危机。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的外债还不上。中国现在有大量的对外资产,如果用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的数据来看,把我们欠的外债全部扣除,就是把我们持有的国外资产减去对外负债,结果对外资产2.3万亿美元。如果觉得中国已经很多债了,不要忘了我们还借了十几万亿人民币的债给了外国人。所以,如果把宏观的基本事实看清楚,不需要太多理论分析,就可以发现中国的债务上升空间很大。
在这种上升的空间里,为什么中国是这么一种高储蓄?这源于中国的收入分配。政府手里有大量资源,实际上产生大量回报,意味着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消费者拿走的收入占整个经济的比重相对较低。中国的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与其他国家比起来是明显低的,中国的消费者占整个经济的比重也就大幅低于其他国家。而储蓄是总收入或者总产出减消费,所以消费的低和储蓄的高是问题的两面,核心都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太利于、不太倾向于我们消费者,使之在整个收入分配中获得的收入相对较少。所以我们有大量资源没有刚性的转化为储蓄,而这么多储蓄必须把它用起来,否则会发生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这种危机不是说通过不做事情,不去把储蓄转化为债务来刺激投资就可以解决的。
很多人说中国不要走老路,不要靠债务来维持经济增长,然后经济结构就调整了,经济就能够轻松上阵了,这种思维其实大错特错。大家要搞清楚,中国走上现在这条道路是因为收入分配结构是目前这种状况,不在收入分配结构上动作,就简单的说不去依靠债务来维持经济增长,最后得到的一定是经济长期衰退甚至萧条。回想1998年到20002年,时任总理朱镕基搞了五年的去产能,结果中国经济五年都在通缩线性里,最后还是加入外需才起来。所以,分析宏观经济问题不能想当然,也不能仅凭在微观层面的一些个人感受就引申到宏观层面。
第二轮辩论:反驳与论证
赵建:我有一些不同观点,储蓄的概念是积极去减消费,是一个国家这一年创造GDP减去消费后积累的东西,它跟债务似乎关系不大,也就是储蓄的增加可以因为消费的减少而增加,那么消费的减少,很可能是因为债务的增加,这是一个流量,而债务是一个存量。当然,储蓄率高说明国家这一年节省下的资源多,可以更多的用来负债,这也有可能,但有没有直接的联系呢?
关于中国的对外负债问题,不仅要看明面的国际收支,还要看改革开放40年来有大量外资企业的汇兑收益没有汇出去,如果有一天,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外商投资企业把这些年在华积累的利润汇出,可能会给中国的资本流动、汇率稳定、金融安全产生一定的冲击。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应该思考。
- 原标题:辩论:如何看待中国的债务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啸云 
-
官方披露全国已有6亿栋房屋,是否过剩?
2023-02-24 07:36 观网财经-房产 -
阿里季度营收2478亿,同比增长2%
2023-02-23 21:1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美国一核武器铀工厂火灾导致数百人疏散,官方称无放射性泄露
2023-02-23 17:32 -
汪文斌:美国的霸权政策和好战倾向延续一天,世界就将一天不得安宁
2023-02-23 16:27 中国外交 -
十年来央企整合减少18家:仅中国铁塔共享基站就省下1760亿
2023-02-23 15:59 国企备忘录 -
曾被限制投屏的会员们,“撑”起了爱奇艺的财报
2023-02-23 15:5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商丘公交:确保不停运
2023-02-23 13:44 基层治理 -
商丘公交:亏损严重,市区公交线路停运
2023-02-23 09:56 基层治理 -
“如果特别军事行动不以胜利结束,俄罗斯将会被撕得粉碎”
2023-02-22 22:54 -
中国最大顺风车平台三闯港交所:营收净利双降、市场份额暴跌
2023-02-22 20:16 观网财经-金融 -
中方回应布林肯涉华言论:口出狂言、颠倒黑白
2023-02-22 16:39 观察者头条 -
雄安情侣买房有“连心贷”?农行回应
2023-02-22 15:43 观网财经-房产 -
国台办:支持符合条件的台企在A股上市
2023-02-22 11:35 观网财经-金融 -
全面注册制首批企业柏诚股份:曾因代持发生股权纠纷
2023-02-22 10:43 观网财经-金融 -
民警异地办案猥亵嫌疑人之妻被拘,领导致歉
2023-02-22 10:05 -
媒体:“试管婴儿被放错胚胎”事件初步和解
2023-02-22 07:22 -
SHEIN“狂飙”上市,如何回报中国产业工人?
2023-02-21 17:5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去年广东高职毕业生月均收入比农民工低
2023-02-21 09:12 最难就业季 -
俄亥俄泄露本该处理得更好,当地却采用了直接点燃
2023-02-21 08:59 美国一梦 -
复旦团队发布国内首个类ChatGPT模型MOSS
2023-02-20 22:23 观网财经-互联网
相关推荐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233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27“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9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5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
“接到指示,美情报机构加强搜集力度”
-
“双方出动125架战机,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
-
门票价格从10元上涨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应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