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慧萍:德国从战争下的时代转折中“惊醒”,明白军事是硬伤
最后更新: 2022-10-17 11:58:15观察者网:近期关于“欧洲是否正在右转”的讨论比较多,主要是因为意大利、瑞典选举中都是右翼政党上台,稍早前法国大选中极右翼势力也声势高涨。作为G7国家、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的选举结果令欧洲忧心,各政要对此都表示担忧或发出“警告”。不过,德国选择党成员则表示“欢迎”。外界认为欧洲可能在面临一次“政治重组”,您怎么看欧洲的这种变化,回头看德法提出的两种方案是不是真的“过时”了?中国在面对与欧洲的关系上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伍慧萍:现在说“欧洲右转”恐怕还为时尚早。今年4月的法国大选中,极左翼政党“不屈法国”的总统候选人梅朗雄还是拿到了22%的支持率,同时在国民议会选举中成为最大的反对党联盟,马克龙所在的中左翼联盟最终没有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而玛丽娜·勒庞领导的极右翼势力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功。所以,我觉得如果从意大利和瑞典两次大选来判断现在欧洲整体向右转,还是有点操之过急。
其实,当下欧洲的政治格局是不断碎片化,中间政党式微,政治极化——无论是极左还是极右的力量——正在增强。所以,要说欧洲向右转倒也不一定,现在的政治版图仍在震荡中,当然普遍有一种“疑欧”氛围,尤其是极右翼民粹,对移民非常排斥。你前面提到的德国选择党,这段时间的民调支持率也上来了,一年前德国大选时大概10%,现在全国支持率大概15%,这是数字已经是自民党的两倍,且直逼社民党支持率。
欧洲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还是其本身仍然处于一个比较分裂的状态,再加上政治极化,欧洲内部的离心力越来越大,同时眼下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权威,没有默克尔时代的政治稳定性和控局能力。
观察者网:您讲的这点提醒我们,其实从欧洲整体来看,右和左这两个方向上都很活跃。
伍慧萍:是的,而且欧洲本身的政治竞争也在加强,再加上当下政局不稳的态势,可以说各种力量都在跟过去的主流中左、中右力量争夺选票。
当然,它们各自仍处于不同阶段,表现形态不一,所以总体看起来就是更加碎片化、更加极化,毫无疑问不确定性也在进一步增强。我觉得这也跟欧洲的安全局势有密切关系。
意大利极右翼政党获胜冲击欧洲
观察者网:其实最近,德法两国元首都针对欧盟前途发表了看法。朔尔茨稍早前在捷克发表了改革欧盟的演讲,但既没有得到西欧国家的回应,还被东欧驳斥;马克龙则提出“欧洲政治共同体”框架,允许乌克兰、英国等欧盟外国家参与;怎么看待德法两国对于欧盟、欧洲未来的看法,以及双方在欧洲的领导力之争?对欧盟来说,这两种方案是好事么?
伍慧萍:马克龙的提议一开始得到的响应声不高,因为他的想法等于是在现有的欧盟这一政治架构之外再起炉灶,现在的追随者是比较少的。但是至少10月6日“欧洲政治共同体”还是召集起44个欧洲国家召开了首次峰会,暂时搭起了一个个新的欧洲政治对话平台。
朔尔茨也提出要改革欧盟,他的主张更多的是希望改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决策机制,这一点其实跟法国的主张是一致的。
其实,德法一直希望能够提升欧盟的实力,冯德莱恩上台后虽然雄心勃勃地提出欧盟要变成一个具有竞争意识的欧盟,但在俄乌冲突中,她在解决危机方面没有体现出足够的领导力,在这场地缘政治危机中,欧盟没有发挥实质作用。
因为欧盟的外交和安全决策机制是一票否决制,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它的对外行动能力,所以德法一直主张改革这一决策机制。但这个提议始终遭到强烈反对,尤其是中东欧国家,他们相对传统西欧国家比较弱势,当然不愿放弃自己一票否决的权利。
欧洲的不团结有目共睹,德国之间的力量对比也有较大变化。法国也在观察德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调整,因为德国经济在欧盟内部是压倒性的,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德法轴心是朝着法国越来越弱的方向波动,如果再补齐军事短板,实力势必大增。法国乐见欧盟强大,但一定不乐见德法轴心再更加偏向德国一侧。
当然,德国过去几十年间一直没有在军事领域多加投资,现在想在几年间迅速改变现状也是很困难的。何况,它现在也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没有核武器,在这些方面跟法国比,德国的话语权还很有限。
德法在进一步深化欧洲一体化、加强欧盟的问题上是有共识的,包括改变欧盟决策机制、提升对外行动能力等,但两国内部的力量对比也是暗流涌动,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势必存在分歧,比如我们前面谈到对美关系、北约和欧洲的关系,德法意见不一。
此前,朔尔茨表示,德国向乌克兰提供的“猎豹”自行高炮等武器在乌克兰战争中发挥作用。图自法新社
观察者网:您讲得这一点感触很深,去年德国大选时大家关注的问题还不是如此,短短一年不到很多东西都已经变了。
伍慧萍:这一点德国人应该最有感触,所以他们会提“时代转折”。对我们来说,还没有直接感受到俄乌战争带来的冲击,但德国社会肯定是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战争暴发以来,至少在德国过境(有些人没有留下来)的乌克兰难民就有300多万,而2015年难民危机发生后陆续几年到德国的难民是180多万,目前因为俄乌战争引发的难民潮规模跟那个时期已经基本相当。再者,能源紧张、物价上涨,德国夹在俄罗斯与欧洲、北约/美国之间,自身短板暴露无疑,我想无论是政界还是普通民众,应该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无力感。
从这点上来讲,我们也可以理解德国社会在安全观方面的转折,这是由当下形势逼出来的,促使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事情。过去德国着眼于发展文化软实力,用价值观的力量,以柔性的方式去扩大对外影响力,但这种设想在当下显得过于理想化。他们会惊觉自己再次迈入大国竞争时代,军事短板还是硬伤。未来这种转折恐怕还会加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国家发改委: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2022-10-17 11:57 喜迎二十大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构建同大国实力相符的国家储备实力
2022-10-17 11:43 喜迎二十大 -
国家发改委:有人认为中国要搞自给自足,这是误解
2022-10-17 11:31 喜迎二十大 -
“飞豹”战机前舱无女飞?她改写了历史
2022-10-17 11:10 长空铸剑 -
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首场记者招待会
2022-10-17 10:00 喜迎二十大 -
万吉尔:让蒙特利尔与上海的“友谊之花”绽放,让人与植物的联系更紧密,是此生最想做的事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41)
2022-10-17 09:55 老外话中国 -
10月18日二十大新闻中心将举办两场集体采访
2022-10-17 09:19 喜迎二十大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182+534
2022-10-17 09:09 抗疫进行时 -
二十大新闻中心今天将举办第一场、第二场记者招待会
2022-10-17 08:06 喜迎二十大 -
北京昨日新增本土13+2
2022-10-17 08:03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2例
2022-10-17 07:53 抗疫进行时 -
新华社评论员: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2022-10-17 07:26 喜迎二十大 -
中共二十大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雄心
2022-10-17 07:21 喜迎二十大 -
全人类第二次!“怀柔一号”卫星探测到快速射电暴的高能对应体
2022-10-17 07:13 航空航天 -
台风“纳沙”影响南海和东南华南沿海,两部门部署防御工作
2022-10-16 22:42 极端天气 -
二十大代表分组讨论习近平同志所作的报告
2022-10-16 22:09 喜迎二十大 -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这些海外企业家和员工讲述身处中国企业、观察中国的真实感受
2022-10-16 20:59 老外话中国 -
台湾地区有关政党和人士祝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022-10-16 20:48 喜迎二十大 -
李家超:二十大报告“一国两制”论述精辟,是推进香港发展的定海神针
2022-10-16 19:57 喜迎二十大 -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2022-10-16 19:22 喜迎二十大
相关推荐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17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98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2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127“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评论 83最新闻 Hot
-
“很明显,几乎所有美国出口都受到了打击”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我们国家正处于脆弱时刻,美国却在丑陋地炫耀权力”
-
涉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欧盟考虑:谈不成就动手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
日本先谈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让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