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中国有100万哲学社科工作者,为什么“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
最后更新: 2024-05-09 05:08:25智库应有斗争性,也在防止因“斗争”而砸招牌
观察者网:我们看今天的中美关系,双方几乎处在一个无法对话只有对骂的舆论氛围中。您特别强调智库的“斗争性”,如何把握这个“斗争”的度,避免过度追求斗争性,只剩下了喊口号和对骂,进一步恶化交流环境?
王文:一方面,中国智库要敢于善于斗争,勇于争夺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也要吸取美国智库为过度追求“斗争性”而导致美誉度与国际口碑急剧下降的惨痛教训。
这些年,随着美国国内“否决政治”盛行以及党派倾轧加剧迫使智库的卷入,美国智库的政策倡议越来越不再以事实逻辑与公众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以捐赠者偏好、资金来源与意识形态为主要考量,将党派利益、出资方政治诉求作为智库政策倡导的目标。比如,传统基金会就公开宣称:“目标不在学术研究而是为了宣传”。
久而久之,美国智库不再着眼长远、持不偏不倚的研究态度,而是在影响政策的“这场硬战”中变成了主攻宣传、行事圆滑的行销机器,美誉度、公信力与国际口碑随之都在急剧下降。对此,美国学者鲍曼忧虑地表达:“我想知道智库货币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会有点像魏玛的货币——没多大价值,因为数量太多,还因为一些智库的公然鼓吹。”
从这个角度看,具有“斗争性”的中国智库,须基于严谨研究与理性分析,提升树立国内国际美誉度的研究能力。中国智库“斗争性”非常需要提升研究的内功,在数据、分析、资料、选材、角度等方面下足功夫,打磨每一个文字与资料细节,强化思想产品严谨性与客观性。这样,“斗争性”才不至于砸自我招牌,才会持续提升国内国际上的智库美誉度。
观察者网:美国一直不遗余力地从民主、人权这些角度对中国进行抹黑,但从我们的反击来说,总有一种随美国起舞、被动回击的感觉,他们抹黑我们抗疫,我们就说他们的抗疫有多么糟糕,他们说我们没有民主,我们就揭露他们民主的虚伪。用一个坏的美国,来对应一个好的中国,您怎么看这个思路?我们如何跳出这种好坏对立?
王文:在美国,不少研究者把智库称为“公共关系战线”,其主要职能是为政策目标而进行广泛倡导。更有研究者用“思想的市场”、“思想的战争”、“思想的掮客”来形容智库知识分子在日常政治斗争中的状况与角色。也有研究者将智库称为“某个政治联盟的武器”,其目的在于帮助那些具有相似意识形态的行政体制赢得胜利。
2021年11月去世、在中国智库广为人知的著名美国智库专家詹姆斯·麦甘博士,早在1995年出版其第一部智库专著时,就取名《公共政策研究产业对美元、学者与影响的竞争》(Competition for Dollars, Scholars, and Influence in the Public Policy Research Industry),也很直白地点明美国智库潜藏的“斗争性”特征。
著名美国智库专家詹姆斯·麦甘
近年来,美国智库在美国对华政策的研究、宣传与鼓动,与当年对苏联的手段如出一辙。尽管仍然有少数智库学者保持着理性、客观的对华评价,但绝大多数美国智库发表的中美关系研究报告,都是围绕着中国崛起的威胁与相关负面评价而展开,甚至不惜用造谣、捏造的方式指责中国破坏人权、中国意识形态扩张、“一带一路”的浸透、中国经济拓展的冲击、中国政治制度的倒退、推动对华科技封锁等。可以说,中美面临“新冷战”的风险,致力于护持霸权的美国智库对华“斗争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鼓动作用。从这个角度看,中美舆论战、思想战,甚至是智库战,恐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相当多的领域都会客观存在。
但“斗争”不代表非要你死我亡、或老死不相往来、或完全好坏对立,中国学界不妨更自信地接触美国智库,与美国智库平等交流、讨论甚至辩论。尽管近年来中国学者对美平等交流、对等交锋、理性辩论的频次越来越高,但从国际话语权上看仍相对处于弱势。对此,中国学界应针对性地发挥对外发声的作用,既要敢于也要善于对美国智库的不当言论进行及时纠正,展开更有针对性的讨论与辩论。这要求中国学界要有更扎实的外语能力、知识储备、口才应变以及对相关口径的把握,更要有知己知彼、以理服人的能力,进而为塑造新时代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做出智库贡献。
观察者网:西方常做的方式就是贴标签,用高度概括、有冲击力的意识形态词汇定调,大众形成认知后很容易思维固化,再想要改变就很难了,这也是一直以来我们对外传播工作难以推动的很大因素。对中国学者来说,该如何提升这种原创知识与话语能力?同时又以一种西方社会能够听懂的方式让他们接受?
王文:当前,国际话语权之争已全面展开,中国官方、媒体、智库、学者都需要坚定信心,对内释放活力、改革机制,对外善于斗争、敢于解构,最终打破西方话语霸权,重塑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全球话语。
要做到这一点,从长期看,肯定需要中国可持续发展,至少要在包括经济总量的国家综合实力形成领衔世界的局面,但从短中期的具体实践上看,至少要有以下几点重大变革与观念提升:
一是需全面“去魅”西方话语,树立真正的中国话语自信。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以“去魅”指涉西方现代化进程从宗教神秘、神圣、魅惑中走出的科学力量。同样,21世纪的全球话语重塑,也需要从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话语中挣脱,从假定西方崇高、典范、发达的元叙事中跳离出来,并进行“去西方中心化”地重新解释非西方世界的实践。
诚如上文所述,包括扶贫、治安、反腐、生态、秩序、基建、网购、外卖、抗疫在内的诸多中国发展盛况都已超越西方话语的解释力,中国知识界、智库界、媒体界应当花大精力,像破解“哥德巴赫猜想”那样,形成釜底抽薪的解构力量。更重要的是,形成对中国发展的“真信”,理性、全面、深刻地看待与叙述当下的中国发展,最终将发展成就的事实优势转化为舆论优势,再将舆论优势渐渐转变为话语优势。
二是需培养中国知识界、智库界、媒体界敢于、善于国际斗争的学人意识,敢于引导国际舆论与话语的走向。这点是《思想坦克》一书的核心逻辑。正如美西方智库常炮制“历史的终结”“文明的冲突”“债权帝国主义”等全球流行概念那样引导国际话语叙事,中国知识界、智库界、媒体界也应有研究战略的抱负,在“全人类共同价值”“一带一路”等宏大倡议上精细破题,摆脱西方理论的束缚,形成中国政治学、中国经济学、中国社会学等一系列从中国实践出发,也能在世界普适的新学科体系。
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一些热点、难点议题上,敢于直面西方学人的话语优势,抓住其中的理论漏洞破绽,善于通过短评、长文、学理论述、专著等各种方式先解构、再重新阐述,进而确立中国学人的国际权威与全球美誉。
三是需有配置全球话语资源的机制变革,确立更高的研究绩效目标与观念创新。正如许多美国学者的论述都能影响中国决策者,中国学人也应有志向与雄心影响白宫、克里姆林宫、爱丽舍宫等。中国智库学者应树立更频繁地在国际知名广电频道发声、在国际顶级论坛发言、在西方一流媒体上刊文的新绩效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越来越多国家的智库进行全球布局的当下,中国智库同样需要进行全球资源配置,构建各国使领馆、跨国企业、国际合作与信息传播的网络架构。对官方而言,则需要一系列的深化组织管理、经费管理、成果评价、国际交流等改革,还需要一批研究选题、聚焦内容的创新,撬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百万大军”投入到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事业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一个大国的崛起,既需要有经济、金融、军事等硬实力提升,也需要有思想、文化、观念等软实力提高与话语权崛起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良好形象树立,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观念价值走向全球,势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这个过程中,中国知识界、智库界、媒体界应当志存高远,在全球大国博弈的高度上思考自身在新时代下的任务与使命,最终实现话语权的弯道超车,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陷入“40万买院士”争议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今年都颁给了谁?
2024-05-08 22:03 -
习近平:中塞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在徐徐展现
2024-05-08 18:33 观察者头条 -
为防攀比,学校拟统购600元一双的运动鞋?校方回应
2024-05-08 17:06 -
福建舰首次航行试验现场视频来了!
2024-05-08 15:53 中国海军 -
年轻干部妄想赌球“一夜暴富”,巡视期间仍顶风作案
2024-05-08 13:40 廉政风暴 -
近月“第一脚刹车”!嫦娥六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024-05-08 10:20 航空航天 -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今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2024-05-08 10:10 钓鱼岛持久战 -
广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秀隆被逮捕
2024-05-08 10:06 依法治国 -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2024-05-08 08:51 观网财经-汽车 -
中国新型储能开启“黄金赛道”,直接推动超千亿元投资
2024-05-08 07:56 能源战略 -
有自媒体账号仿冒国安与粉丝互动,国家安全部提醒
2024-05-08 07:12 国家安全 -
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执法巡查
2024-05-07 22:34 两岸关系 -
警方通报:无业男子发表“辱华”言论并编造公职人员身份,已刑拘
2024-05-07 22:29 依法治国 -
云南镇雄致2死21伤案嫌犯已落网:被抓时手中还拿着矿泉水面包
2024-05-07 21:21 依法治国 -
中国央行连续第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2024-05-07 20:42 观网财经-金融 -
全球首次!中国团队利用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愈糖尿病患者
2024-05-07 18:05 -
云南镇雄警方通报医院持刀行凶案:2死21伤,嫌犯为一村民
2024-05-07 17:28 -
中国联通原总经理李国华一审被判16年
2024-05-07 17:25 廉政风暴 -
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局长凌成兴被逮捕
2024-05-07 17:15 廉政风暴 -
云南镇雄发生一起恶性伤人事件,初步了解逾10人伤亡
2024-05-07 14:19
相关推荐 -
脑洞很大!前北约秘书长:新组织D7,可对付中美 评论 387“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评论 130“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243“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101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9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