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中国智库需要什么样的斗争性?
中国智库需要怎样的“斗争性”?
无论从《十问美国民主》研究报告的实践亲历来说,还是从美国智库演变对国家崛起的作用来看,百年大变局下,新时代中国智库的作为与“斗争性”密切相关。
21世纪以来,继经济实力增量结构出现“东升西降”的变局后,西方领衔的国际话语霸权体系也出现了松动。以自由、民主、人权为主体概念的西方话语霸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危机,以秩序、生命、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中国话语影响力空前提升。但美国话语霸权不可能一夜坍塌,以智库、媒体及其他知识界为核心的美国机构一定会继续以“斗争性”为手段,对中国形象、话语、状况进行前所未有的攻击、抹黑、歪曲。
可以想象,未来中美话语权之争将更加激烈,这就给中国智库“斗争性”提出更高要求,类似《十问美国民主》的智库报告必须更多地问世、传播。基于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中国智库的“斗争性”至少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具有“斗争性”的中国智库,须基于时代使命与思想解放,树立对外争夺国际话语权的职业理想。
当前中国知识界不少人普遍对美国存在不切实际的交往幻想,以为墨守成规,美国就能够对中国和颜悦色,有的学者甚至还怪责中国政府,以为是中国先搞坏了中美关系。这导致中国知识界一些人往往把那些敢于批判美国的学者视为“左派”、“民族主义者”甚至“反美者”。其实,敢于向那些压制中国的外部势力展开斗争,是捍卫自身利益的应有之举,也是助力本国发展的必然路径。中国在扶贫、基建、科技、5G、治安等领域取得快速发展的客观事实,促使中国智库不应对外部势力的否认、抹杀、歪曲、造谣而沉默不语、无所作为。
如果说新中国建立最初70年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就是为解决“挨打”、“挨饿”而做出思想与实践贡献的话,那么,新时代中国智库的时代使命就应该为解决当下的“挨骂”而付出持续的努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斗争求合作、以斗争求团结,是解决“挨骂”难题的唯一路径。
光靠写内部参考肯定不是中国智库工作全部,光靠西方理论肯定理解不了中国现实,光靠堆彻固有文字资料肯定无法影响世界。中国智库的“斗争性”包括但不限于对外争夺国际话语权,比如,对那些误解、歪曲与造谣中国的外部声音、文章、人物要进行澄清、辩论、批驳,对那些被沉积、遗忘与忽视的中国故事、人物、文化要进行国际研究、总结、传播,对那些垄断、误导与荒谬的西方概念、理念与偏见要进行解构、重塑、纠偏,对那些愿意了解、交往与帮助中国的国际友人、机构与想法要进行对接、帮助与吸收。
事实上,从学理层面看,19世纪以来的西方社会科学体系已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与自我认知的“核心理性障碍”,需要全面“否思”。中国智库“斗争性”的核心要旨就是推动社会科学的否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从这个角度看,《十问美国民主》仅仅是解构美国民主神话、介绍中国民主现状、重塑人类民主等重大时代使命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更多中国智库需要解放思想、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地为夺取中国国际话语权而奋斗终生。
《十问美国民主》报道
第二,具有“斗争性”的中国智库,须基于政策改革与运营创新,增加全面运营与机构建设的系统投入。
智库与学术的从业主体、研究旨趣、工作内容等存在巨大差异。从事学术工作的学者更多是以研究旨趣为导向,通过个人的阅读、思考与写作来实现在某个学理问题的自我思想突破。而从事智库工作的学者则更多要以务实效果为导向,个人的阅读、思考与写作仅仅是整项工作链条中的一部分,前端需要官方指引、团队策划、经费支撑,中端需要集体讨论、文稿打磨、编辑核校,后端则需要论坛发布、媒体推广、反响反馈。
笔者全程参与领衔《“美国第一”?!美国抗疫真相》《十问美国民主》研究报告的发布会,引起全球总计近10亿的阅读量,本质上都是集体智慧与团队合作的结晶,每个报告参与策划、运营和写作的人员总计都超过30人,每份报告预算都在100万元左右,耗时数月,且在发布后仍需要持续追踪、推广与总结复盘。这些还都不包括与之相匹配的国际人脉与传播链条上的各项投入。
换句话说,一份真正具有“斗争性”的中国智库报告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很难仅仅通过一个人、一次写作、一场论坛就完结了,而是考验中国智库整个运营机制建设的进展,还包括智库发展所包含的政策环境,背后则折射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事实上,中国智库与美国智库之间基于国情有不少差异,但也有不少明显的差距。这些差距不完全体现在研究者本身,而是在于整个智库发展的系统投入。这就可以解释排名前20位的美国智库年度总预算基本都在3000万美元以上且人均年度支出约50-80万美元,而中国智库仅有像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少数几家官方智库,总预算是超过2亿元且人均年度支出仅有30-50万元。这其中还不包括政策改革与机制创新所需要的成本与差距。由此看,中国智库“斗争性”的增加是一个长期的庞大工程,离不开系统投入的持续提升。
- 原标题:论中国智库“斗争性”:以《十问美国民主》研究报告为例的实践研究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香港:开打“第五针”
2022-12-17 09:25 香港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病例2229例
2022-12-17 09:15 抗疫进行时 -
为啥有人抗原T区格外红?
2022-12-17 09:02 抗疫进行时 -
多地专家研判当地疫情高峰时间:争取主动,做好抵御准备
2022-12-17 08:47 抗疫进行时 -
如何引导有序就医?联防联控机制转发了这些内容
2022-12-17 08:23 抗疫进行时 -
新华述评:中国这三年赢得了什么
2022-12-17 07:46 抗疫进行时 -
多人反馈“转阴”后不到一周就“复阳”?专家释疑
2022-12-17 07:26 抗疫进行时 -
无锡、杭州、宁波医疗机构门急诊取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2022-12-17 07:23 抗疫进行时 -
原北京市食药监局局长张志宽被开除党籍
2022-12-17 07:23 廉政风暴 -
上海企业园区:“一天20多人阳,工作如常,大家不慌”
2022-12-17 07:20 抗疫进行时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李强作重要讲话
2022-12-16 22:26 中国经济 -
专家:新冠感染者连续三天抗原阴性,可认为不具备传染性
2022-12-16 22:05 抗疫进行时 -
许德宏:上海是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95)
2022-12-16 20:48 老外话中国 -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决定:十二届市委二次全会12月22日召开
2022-12-16 20:46 上海观察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2022-12-16 20:01 中国经济 -
疫情冲击外卖运力,多地倡议居民加入骑手队列
2022-12-16 19:23 抗疫进行时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2022-12-16 19:15 观网财经-宏观 -
新冠感染者康复后什么情况下可以返岗?专家解答
2022-12-16 19:04 抗疫进行时 -
国家发改委:猪肉价格退出过度上涨预警区间
2022-12-16 19:01 -
“本想吐槽谁会买透明口罩这种东西,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
2022-12-16 18:38
相关推荐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74“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52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395“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28“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203最新闻 Hot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
特朗普:美国与乌克兰达成稀土协议
-
特朗普祝贺:历史性时刻,美国的莫大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