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人民军队的辞旧迎新
今年是农历新年前的最后一周,辞旧迎新之际全军各个单位也纷纷按照惯例登上军事报道向全国人民拜年,而其中一些部队在装备和编制上的变化能让我们看见人民军队在过去一年经历的新一轮变革。与此同时在依旧激烈的俄乌战场,俄军在经历一个季度的被动以后终于开始转守为攻。[全文]
-
一周军评:2022年,美国军火商赚了多少钱?
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总额高达8580亿美元的国防授权法案,比去年更是高出了780亿美元——换言之,仅仅比去年多出来的部分,就是美国今年援乌装备总价格的两倍还多。根据美军军费经验比例,这其中至少一半的钱将落入军工复合体之手。[全文]
-
一周军评:土耳其的航空大国梦能实现吗?
本周,土耳其航空工业“异军突起”,展示了一种五代机原型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与此同时,凛冬终于降临在俄乌残酷的战场上,在这个寒冷的12月,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都将试图耗尽对方的最后一滴血。[全文]
-
一周军评:航展归来话胜战
本周,震撼人心的第14届中国航展在珠海成功举办。包括各型大型无人机在内,人民空军展示了近年来航空兵部队装备建设的几乎所有成果。同时,俄军在赫尔松地区宣布撤退以后“光速”完成撤退,让大家对于俄乌战场有了新的判断。[全文]
-
一周军评:美连出三份国防文件,想打破战略核均势?
从这份充斥霸权主义用词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我们可以窥见美国霸权主义者焦虑的内心。美国认识到了中美战略核力量将走向均势的事实,因此不得不将霸权寄托在战术核武器的优势上。这是一种较为纯粹的核讹诈,但美国人似乎忘了,全世界最有资格说不怕核讹诈的人,就是我们中国人民。[全文]
-
一周军评:伊朗人的新锐武器库,再次证明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伊朗早就证实拥有了年产数百枚导弹的工业能力。在中东战局的高峰期2020年,光是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就发射了273枚弹道导弹——其中绝大部分是伊朗“征服者”系列弹道导弹改进而来。考虑到同年伊朗还向本国和哈马斯等武装力量交付弹道导弹,说明伊朗光是2020年就生产了至少400枚弹道导弹。[全文]
-
一周军评:乌克兰赫尔松大反攻,打的是政治仗?
乌军策划的“赫尔松大反攻”遭遇了军事上的失败,但这仗却是乌克兰乃至北约集团不得不打的一场“政治仗”。无论反攻结果如何,本轮赫尔松攻势都将让乌克兰和北约集团再次审视自己“继续战争”的意愿和能力。[全文]
-
一周军评:新常态背后,离不开解放军的新能力
台湾问题的走向,取决于太平洋大两岸势力的对比,而我军每年大量入列的并生成战斗力的新装备是促使美国人焦虑,不惜撕破战略互信来加速台海局势的根本原因。[全文]
-
一周军评:伊朗无人机能改变乌东战局吗?
本周比较有意思的军事新闻,无疑是美国方面宣称伊朗要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一事。俄罗斯求助伊朗确实并不奇怪,因为俄罗斯的无人机水平在部分领域已经落后于伊朗。[全文]
-
一周军评:横空出世的福建舰
我们已证明能够建造现代化的超级航母,这艘航母是我们国家亿万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它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财富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本身就象征着骄傲。从红船到红色超级航母,我们百年奋斗的道路无疑验证了教员同志的那句话。[全文]
-
一周军评:乌克兰军队“崩溃”征兆显露?
仗打到这个份上,虽然俄乌战争是以全面动员的乌克兰与俄罗斯常备军作为作战双方主力打起来的,但面对双方都不算小的作战伤亡和装备损失,外界也免不了开始用总体战的思维来考虑两国的战争潜力。[全文]
-
一周军评:“拿敌练兵”的辽宁舰编队
我军航母编队以5驱1护的庞大兵力主动出击,配合航空、天基兵力前出应对强敌航母编队,反映出了我军航母编队的常态化运用以及“拿敌练兵”的斗争新常态。随着我国航母即将产下“三胎”,随时可用的航母编队将为我们带来新的能力和挑战。[全文]
-
一周军评:4天22架次运20往返欧洲,大国空运新时代
对于中国人来讲,本周最重要的军事新闻,此次跨大陆运输重要军用物资无疑是我军战略空运能力的直观展示,随着我军大型运输机队奔向100架的规模,新生的战略空军已经初步拥有了影响全球的战略运输能力。[全文]
-
一周军评:朝鲜核威慑的新时代
可以预见到的是,此次试射标志着朝鲜的核武力进入到新的时代。朝鲜未来会将各种新的导弹突防技术不断安装到“火星炮-17”。朝鲜信号是明确的,无论美韩日等周边国家如何加强军事同盟和军事施压,朝鲜都将步入一个主体核武力的新时代。[全文]
-
一周军评:俄罗斯永远能为我们提供经验教训
俄军暴露出来的种种原因还是国力问题。俄军的军费有限,其空天军机队规模仅有解放军的字面意义上的零头。即便外界观察家再找借口,开战10天以来空天军的缺席都是不应该的,尤其是空天军强击力量是苏俄式进攻战役体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环。[全文]
-
一周军评:新时代军人荣誉体系为何重要
革命斗争的胜利证实了老一套勋奖体系的有效性:我军荣誉奖赏虽然不够细分,但部队立功受奖的公正权威性得到了贯彻,极大地调动了指战员们的战斗热情。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这一不够完善的制度为日后勋奖制度的正规化带去了巨大的历史惯性。[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