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封锁台湾是不是一个可选项?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世纯】
本周比较有意思的新闻,无疑是台湾当局开始认真思考“大陆封锁台湾”的可能性。
从10月22日到24日,台当局煞有介事地宣称要规划三个新的天然气接收站,将天然气存量从现有8天提升为14天,并准备恢复部分淘汰的燃煤电厂;此外公布粮食储存情况,宣称台岛粮食储量“大概能支持岛内民众消耗7个月,并且鱼饲料储量能支持岛内民众养鱼3个月”。
除了鼓噪扩大战备库存以外,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叫嚣,若(对岸)真进行封锁,那么按照什么“联合国决议”,将视同为战争行为;并再次给岛内“台独”实力大打定心丸,声称“封锁台湾对全球经济影响非常严重,国际社会不可能坐视不管。”
顾立雄:Trust me Bro社交媒体
台岛上下一片手忙脚乱,充分说明“联合利剑-2024B”的行动是奏效的。在联合2024B演习中,我军不仅演练了诸军兵种联合突击、对海对陆打击等传统科目,还首次演练了要港要域封控、夺取综合制权等涉及对台封锁的科目。
就笔者的理解而言,“综合制权”这个说法是“制五权”(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制电磁权,制信息权)的延伸,也就是将“执法权”和“管辖权”等主权法制要素融合进军事行动当中。这意味着我们首次要将台岛附近海域的管辖权放在台面上。
海警的执法行动必然要有武装力量作为支撑。在“联合利剑-2024B”演习期间,“辽宁”舰是太平洋上唯一一艘处于值班状态的航母——“林肯”号航母在中东帮忙照看以色列,“华盛顿”号还在夏威夷检查焊缝。这意味着顾立雄之流心心念念的“强敌干涉”,可能在从一开始就指望不上。
某种程度上,我军导弹“过顶炸鱼”他们可能不慌,但如果给台岛天然气停了,他们就真的慌了。当岛内突然开始叫嚣“你要封锁我,我一定会开第一枪的时候”,证明他们大概率不太有胆量开第一枪。当我方真把“封锁台湾”放在台面上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台湾方面对此准备并不充分。
说台湾方面没什么准备不是笔者空穴来风,因为对岸军事出版物等开源资料都证明台军没有为一场长期的海峡作战进行准备。以台军“以武拒统”预案的“固安作战计划”为例,该计划只是要应对解放军短期的“全面登陆”,追求在不到30天时间内进行“决战”,一次性解决军事问题。
而具体到台军每年检验“固安作战计划”的“汉光”系列演习上,台军甚至将作战时间缩短到5至7天,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短期决战”能打赢,就可以解决“军事问题”,实现“以武拒统”。与之相对的,台军在弹药储备上不足,各地打击旅准备的弹药数量仅够支持这些打击旅进行7到14天的作战。
在岛内舆论层面,一旦“台独”势力被问及长期作战的可能性,台军和“台独”高层往往会以“域外干涉”“全球制裁”等大而化之的借口搪塞过去;换言之,就是向岛内民众承诺“美国一定会来”。近年来,为了给“以武拒统”找理由,为稳定岛内外民心,“台独”势力开始以各种理由鼓吹我军没有“封锁台湾”的计划,或“不敢执行封锁计划”,以麻痹民众,鼓动民众支持他们。在这种宣传下,不少台湾民众相信即便台海有战事,也会是短暂的,和自己“无关”;即便面临兵凶战危的险境,也能“马照跑舞照跳”。
对“台独”势力而言,这次着急忙慌地研究增加粮食库存和天然气储备,说明他们根本没有为一场超过一个月的军事行动作过基本预案。对于了解我军对台准备历史的人来说,认为我军没有封锁预案,只有“全面战争”和“不打”两个选项,只是岛内的一厢情愿。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军就开始将“封锁台湾”作为对台军事行动的主要预案研究了几十年,完善的“全面封锁”方案甚至早于“全面登陆”方案。
我军最早制定“封锁台湾”的方案,是在90年代基于“我军军事能力整体不足,无法以依靠全面登陆解决台湾问题”的敌我实力对比,为最大程度惩戒“两国论”分子而制定的。具体到参谋作业上,我军封锁的主要目标是台岛西部几个重要港口,尤其是台北港和高雄港。这两个港口不仅是岛内两块经济重点区域,也承载了岛内绝大部分工业品和能源的进口。一旦我军隔绝了这两个港口的运作,那么基本能达到孤立守岛之敌的政治目的。
轰6M投掷水雷;时至今日,海空军的新老轰6依然保留有投掷水雷的训练科目CCTV7
当时我军主要封锁方式是弹道导弹打击瘫痪港口、护卫舰和导护艇编队短促突击和航空布雷、潜艇布雷。对于我军而言,当时能够前进部署水雷的载具只有老式轰-6战机和033艇,因此整体布雷上面临载具生存能力差、布雷密度低等问题。而当时东风-11基本型战术弹道导弹和东风-15的精度较差,圆概率误差为250米,首发命中点目标有很大难度,要相对敌人港口这类大型地面目标实施全面突击将非常困难。
因此新世纪以前,在我军装备整体落后,无法确保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封锁作战变成了一系列短促作战的结合。
当时有限的、具备基本防空能力的053H2G型护卫舰和052型驱逐舰,要在出击中尽可能掩护导弹艇队和护卫舰舰队抵近敌军港口,为033潜艇和轰6系列轰炸机的突防布雷尽可能创造机会。同时,在布雷任务完成以后,我军尽管没有能力持续在海峡附近维系制空制海权,但会依托当时不多的歼8和苏27战机,利用超视距攻击能力打击敌S2反潜机和P-3反潜机,同时不断出动常规艇和导弹艇,持续杀伤敌扫雷力量,确保我军布雷的持续性。
由于布雷能力较差,我军甚至设想过“集中布雷一个港,次要布雷其他港”等手段,对来台货船和其他船只做到最大杀伤,通过舆论增加航运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在同等封锁条件下增大封锁程度。
笔者设想的战法是歼8或者苏27战机低空高速突防,突然拉起用超视距导弹打敌大型机 胡诌施佬
我军在90年代考虑封锁作战,更多基于海空军当时无法在台湾海峡全面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军事现状。但在启用封锁作战的情况下,即便我军主战装备弱于对方,依然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手段维系封锁,在经济上重创岛内。即便在面临域外强敌干涉时,我军依然有能力通过现有兵器持续维系封锁,切断敌外援,使敌政治孤立、经济无援、力量消耗,迫敌就范,或将战争拖延至长期,为我方后续动作留出空间。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军水面舰艇部队整体实力上升,常规艇队力量增长,航空兵三代机数量超过台军,歼轰7等新型战机入列,预警机和精确制导弹道导弹等新质作战力量入列,我军基本上完善了对台封锁的各项预案。
在2002年“神圣-2002”演习以后,我军在参谋作业上“两步走”,一方面制定全面对台的登陆方案,一方面制定对台岛的封锁方案。在新世纪的方案中,我军可以直接通过地导兵器摧毁敌军桥梁和港口等重要枢纽,还可以打击台军变电站和电气化铁路设施,做到“千里之外破敌节点”。同时,随着海峡两岸航空实力对比扭转,海空军歼轰7战机可以在地导部队和航空兵三代机掩护下,较为从容地对敌港口进行超低空突防布雷。
而对于之前无法封锁的宜兰、花莲等港口,我军也有了新的办法。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052b型、051C型驱逐舰和956系列驱逐舰可以前出掩护较为静音的常规艇队前进布雷。而“大洋黑洞”基洛级的引入和039后续型号的列装,也为我军直接依靠艇队静音型突防布雷创造了条件。
尽管2008年我军依然无法在台岛东部取得制空权和制海权,巡航导弹和鹰击62岸导部队的服役使得我军可以立足本土,打击台岛以东的大型舰艇。同时,由于我军无法在强敌干涉的情况下彻底破坏台岛东西向交通,但有其他办法,比如使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打击台湾东部桥梁,对台岛东部的电气化铁路节点进行打击,中断东西部铁路联系。
静音性能良好的“基洛”级,让解放军认识到潜艇静音型对于封锁台东海域航运的能力的重要性 解放军画报
总的来说,在2008年之前“全面封锁台湾”方案是“登陆方案”的一个备选项,我军围绕“登陆”和“封锁”各做过多种预案。可以说,在我军实力不足的年代,无论“登陆”还是“封锁”,都是带有一定投机性质的军事选择。这种选择说不上是军事冒险,但显然都有一定不确定性。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持续的应急战备告一段落,我军进入新一轮发展期。这一时期,海空军和火箭军装备的第四代兵器普遍亮相,并在近年普遍入列。此外,最近10年来,随着敌无我有的“杀手锏”兵器、以及国产航母的入列,我军与强敌在第一岛链的实力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此消彼长。
而对台军事行动的总体方案,也因为物质条件的改善而不断追求确定性。当下,我军主战装备普遍和强敌处于同一代水平,且战略实力相较10年前有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因而,我军对于台湾问题的军事解决手段自然会有基于新时代物质条件下的新思考。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世怡 
-
首长秘书被称为“大秘”?军报:带头纠治各种非规范称呼
2024-10-27 08:15 -
通用动力:部件短缺仍拖慢美国核潜艇建造速度
2024-10-24 17:30 -
中国海军破浪舰技术停靠马来西亚
2024-10-24 13:17 中国海军 -
波音卫星在轨爆炸,三季度巨亏61.7亿美元
2024-10-24 10:44 航空航天 -
台军:辽宁舰北上通过台湾海峡
2024-10-23 11:23 中国航母 -
美华盛顿号接近西太平洋 将结束航母真空期
2024-10-23 10:33 -
MK41垂发上岛,关岛“陆基宙斯盾”曝光新进展
2024-10-22 21:09 -
美军确认两名坠机身亡女飞行员身份:曾打击过胡塞武装
2024-10-22 10:59 -
福建平潭:牛山岛沿海今日实弹射击,禁止驶入
2024-10-22 07:19 台湾 -
大改装后 日本航母在美国试验舰载机起降
2024-10-21 16:39 日本 -
外国驻华武官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4-10-21 16:31 -
台军采购毒刺导弹数量突翻5倍
2024-10-21 13:08 台湾军事 -
以色列主力旅旅长在加沙被哈马斯炸死
2024-10-21 10:29 巴以恩仇录 -
“美军‘萨德’系统已在以色列投入使用”
2024-10-21 07:22 -
老飞难教,美国转向从新手培养乌军F-16飞行员
2024-10-18 20:51 -
三菱展出两种“AI无人机”,计划与下一代战机配合作战
2024-10-17 17:59 -
海上搜索营救、海上悬停……陆航旅也能远海作战
2024-10-17 17:04 -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圆满完成中俄海警联演联巡,顺利返港
2024-10-17 16:43 中俄关系 -
美菲加日四国南海军演本周进入海上阶段
2024-10-17 16:15 -
海上漂来不明物体,竟是甲午战争时期鱼雷
2024-10-17 16:12
相关推荐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9“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23“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2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3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8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