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娟、夏柱智:我们回乡调研,发现老人对新冠的看法跟许多人想的不一样
最后更新: 2024-05-08 17:23:35【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海娟、夏柱智】
据媒体报道,2022年12月以来,各地经历了新冠感染高峰,近日,多地发布最新研判,已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发热门诊持续下降。
2023年元旦,我们回老家关注了一下农村疫情防控情况。这是距离省会武汉约150公里的农村,农民普遍外出打工,村里主要留下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而我们的了解结果,与上述研判基本一致,此外我们也获得了一些与大众想象可能不那么一样的认知。
农村度过了疫情高峰期
我们实地对话了附近4个村的乡村医生,发现疫情集中暴发的时间是在12月中旬,和省会城市武汉时间差不多,到12月月底,疫情高峰已经过了,村卫生室已回归正常状态。也因此,他们有时间接受我们的访谈。
疫情高峰是村医依据输液打针状况来估计的。正常状况下,张村卫生室吸引的患者比较多,一般每天打针不超过10个人,但在疫情进入高峰的12月17日,当天一共有173个人打针(并不全是张村本村人),为此村医请了1个人帮忙照料。而我们访问的另外3个村医报告说,最高峰的那一周,每天有50~60人打针(村医估计一个村大约有300人打针,占常住人口的1/5左右)。
村民在村卫生室输液(作者供图,下同)
打针的高峰从12月14日左右开始,持续了一周多。2023年1月5日,我们看到还有村民来打针,打针人数已恢复到平时数量。按照村医们的估计,95%的农民都感染了新冠病毒,也已基本恢复,我们元旦回到家乡,没有看到卫生室繁忙的景象。
据4个村医报告,村庄最近20天去世的人分别是0人(张村,1800人)、0人(坪村,1700人),2人(周村,1500人)、4人(军村,1400人)。其中,死亡人员绝大多数是有基础病的老人,大家将其作为“自然死亡”看待,和新冠病毒感染关系不大,也没有人测过抗原或核酸。全镇目前报告了一例不到40岁的年轻人去世的情况,原因是尿毒症,这是该乡镇最近20天去世的唯一年轻人。但是从医疗的角度,村医并不认为这是新冠病毒造成的死亡,村民们更不会如此认定。
村医还报告说,从村庄转诊的重症病人不多,一个村就那么几个。如果引发的基础病并不严重,村医就把病人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和县市医院,也是打针,不过那里很拥挤,没有床位、没有人照料,县医院也劝大家回到村里治疗。比如我的邻居,80岁了,有肺气肿,到市里医院拍片,双肺已经感染。市医院认为住院和在村都是打针,让她回村里治疗,医生上门服务。
问到“农村是否有普遍的恐慌心理?”村医报告说,“放开之前怕,开放之后不怕。”理由是:在放开之后,很快就达到疫情高峰,也没有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村民们也就很快没有了恐慌心理,回归到正常生活。
周村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曾经由于疫情关了好几个月,元旦期间又重新开放了。老人们表示,“大家都已经感染了,也都已经恢复了,没有必要再害怕了,可以继续正常地生活了。”周村还开始了夜晚的广场舞、舞狮舞龙训练,为春节期间的节庆活动做准备。疫情过后,大家也终于可以过一个团聚的春节了。
大家开始为春节期间的节庆活动做准备
疫情防控,村医扛起了重担
村医是国家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在家乡的农村,村村都有“村医”,村医使用国家建设的卫生医疗室或自家房屋,为本村及附近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可以说,这次农村疫情防控,村医承担了主要的角色,为保障农村基本不缺药、农村不慌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村医是非常稳定的职业,也是令人尊敬的职业。我们访问的村医都是“夫妻档”,一般是村医问诊、开处方,其爱人负责配药、打针、护理等(也接受过基本的医疗卫生培训,具有相关资质)。
一个村庄的村医能够获得大约10-20万元收入,其中从国家获得的公卫服务、基药等补贴有2万元左右,可见村医大多数收入是个体经营所得。村医多接诊病人,就可以多获得收入,因此有很大的动力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
但是,村医并不是完全为了收入才为农民提供服务的。长期在村的村医形成了一种责任感,他和这些农民是熟人、是亲戚朋友,从职业角度,他有照料这些留守人口健康的责任。也因此,相比于村干部,村医更能够得到农民的尊敬。
应对集中暴发的新冠病毒感染,群众相信村医,而村医也有能力应对。高峰期那几天,由于打针的农民太多了,村医非常劳累,不过即使自己也感染了,也在支撑,为群众提供服务。比如我们对话到的张村明医生,感染之后,睡了一晚上,服用了一副中药,第二天继续正常工作。她的爱人感染后发烧,忙了一天后晚上自己给自己打针,第二天照常工作。
村医在输液打针过程中,主要使用三类药物:一是抗病毒的,二是抗感染(炎症)的,三是加强营养的,都是平时最常用的。病人的打针天数不一,根据症状轻重判断,有的人一两天,也有人打了一星期。
农村打针的比例高,一是因为这已成为一种治疗习惯,比如发烧了,村医认为病情比较严重,需要打针;二是很多村民主动要求打针,他们认为吃药的速度太慢了,打针好得快。在这次疫情传播过程中,打针后治愈效果良好,减少了重症、死亡情况的出现,降低了疫情对农村弱势老人群体的冲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为防攀比,学校拟统购600元一双的运动鞋?校方回应
2024-05-08 17:06 -
福建舰首次航行试验现场视频来了!
2024-05-08 15:53 中国海军 -
年轻干部妄想赌球“一夜暴富”,巡视期间仍顶风作案
2024-05-08 13:40 廉政风暴 -
近月“第一脚刹车”!嫦娥六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024-05-08 10:20 航空航天 -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今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2024-05-08 10:10 钓鱼岛持久战 -
广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秀隆被逮捕
2024-05-08 10:06 依法治国 -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2024-05-08 08:51 观网财经-汽车 -
中国新型储能开启“黄金赛道”,直接推动超千亿元投资
2024-05-08 07:56 能源战略 -
有自媒体账号仿冒国安与粉丝互动,国家安全部提醒
2024-05-08 07:12 国家安全 -
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执法巡查
2024-05-07 22:34 两岸关系 -
警方通报:无业男子发表“辱华”言论并编造公职人员身份,已刑拘
2024-05-07 22:29 依法治国 -
云南镇雄致2死21伤案嫌犯已落网:被抓时手中还拿着矿泉水面包
2024-05-07 21:21 依法治国 -
中国央行连续第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2024-05-07 20:42 观网财经-金融 -
全球首次!中国团队利用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愈糖尿病患者
2024-05-07 18:05 -
云南镇雄警方通报医院持刀行凶案:2死21伤,嫌犯为一村民
2024-05-07 17:28 -
中国联通原总经理李国华一审被判16年
2024-05-07 17:25 廉政风暴 -
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局长凌成兴被逮捕
2024-05-07 17:15 廉政风暴 -
云南镇雄发生一起恶性伤人事件,初步了解逾10人伤亡
2024-05-07 14:19 -
一次挂号管三天,江苏省率先施行
2024-05-07 11:02 医疗改革 -
4条高铁为何调价?官方回应
2024-05-07 10:38 高铁世纪
相关推荐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93“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59“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8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7“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124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
日本和歌山县4只大熊猫,将于6月底送返中国
-
特朗普:俄罗斯没占领整个乌克兰,让步很大啦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