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贾伊·普拉萨德:亚洲的团结可能吗?
最后更新: 2022-04-23 09:02:39【导读】 孙中山在1924年的一次著名演讲中呼吁“大亚洲”主义。为什么要呼吁大亚洲主义或泛亚主义?孙中山说:“我们要讲大亚洲主义,恢复亚洲民族的地位。”
【文/维贾伊·普拉萨德 译/刘思雨】
“亚洲”一词现在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即从一端的日本到另一端的黎巴嫩的广阔地域,这片绵延的区域看起来几乎会因为紧张局势而撕裂成一块又一块。
但即使是地理意义上“亚洲”的涵义也不清楚。俄罗斯是亚洲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几乎是中国的两倍。然而,几乎没有人意识到俄罗斯是亚洲的一部分。它通常被视为一个欧洲国家,或者充其量是一个欧亚国家。或许随着俄罗斯与中国越走越近,它的目光会从柏林和巴黎转向北京和德里,对自己的未来方向也会更加清晰。西亚的大部分地区——从巴勒斯坦到阿富汗边境——通常被认为是中东而不是亚洲的一部分,阿拉伯半岛也是这种情况。喜马拉雅山脉像巨大的墙壁一样高耸,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阻碍着印度和中国之间思想和习俗的轻松交流。佛教必须穿越阿富汗,然后右转进入中国和日本,而不能轻易地翻越山脉。
一些国家,比如印度,本身就是一个大陆,有数百种语言和数千种文化。其他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被数百个岛屿分隔开来,从一端到另一端相距超过5千公里。地球上的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在亚洲,地球上的最低点死海也在亚洲。老蒙古人会沿着草原骑行4千公里,从乌布斯努尔盆地到顿河,途径各种各样的人,说着各种各样的语言,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孕育着各种各样关于来世和人生之目的的梦想。
我们不可能将“亚洲”想象成一个简单的词,一个指代确定性事物的词。“亚洲”这个词有一百种词源,其中大部分来自古希腊人甚至哥特人。这些故事都不是来自亚洲大陆本身。一块亚述石碑的记载称亚述西部(厄勒布)为“日落之国”,亚述东部(阿苏)为“日出之国”。对于目睹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亚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而不是对该大陆及其名称的真正定义。
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每个大陆都是在宏伟的殖民科学世界中设计的。他们不是具有相互往来的深厚内部历史的实体。
每个地方都是构造出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是自然形成的,即便是岛屿。如果一个岛屿是一个自然有边界的国家,怎么理解一个群岛(例如拥有17,504个岛屿的印度尼西亚)会形成一个国家?怎么理解一个岛屿会被划分为两个国家(例如伊斯帕尼奥拉岛被分为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没有边界是自然形成的,没有一个国家是建立在人类历史和人类政治之外的基础之上。这是每每在非洲之角或乌克兰草原爆发新的可怕战争时,我们吸取的教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是从古代、从一个希腊词中,而是在它的现代历史中寻找“亚洲”的意义,也就是在这片广阔地区的人民已经准备好寻求政治统一并达到目的之时。那么什么时候这种统一成为必要了呢?
作为一种对抗帝国主义的手段时,它是必要的。在那个年代,先进的工业国家(英国和美国)广泛使用了极为强大的经济力量,使得这片宏伟广阔大陆上的土地和在那里生活的人们的劳动都处于从属地位。正是在这场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印度”诞生了,“中国”诞生了,“印度尼西亚”诞生了,“菲律宾”也诞生了。民族主义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看向了过去,试图将他们国家在古代的民族故事合法化。但这些都是塑造的。他们有必要让人们觉得他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古老的,而事实上它并不那么古老,并不那么自然,并不那么扎根于古代和种族。对于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们来说,国家是在反对压迫者、反对入侵者的斗争中诞生的。正是侵略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形成了国家的建立条件。在反殖民斗争中,人们自己向古时探寻他们的历史和地理情况,以此来设计他们的民族主义的实际形态——民族主义有时是植根于穷人的爱国主义的,但往往是被少数人的利益的丑恶所玷污的。
1924年11月28日,孙中山在神户高等女子学校发表关于“大亚洲主义”的演讲。图自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因此,“亚洲”,或更恰当地说,泛亚的概念也是如此。这与泛非主义、泛阿拉伯主义和泛拉美主义同出一辙——那些被帝国主义征服的人民所产生的政治统一思想。在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之前并没有泛非主义,没有反帝国主义的意识就不会有大祖国主义,没有殖民统治带来的刻骨铭心的屈辱就不会有泛阿拉伯主义。对大陆和全球统一的渴望来自于对打败帝国主义的深切渴望。这就是为什么从1919年起,人们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的会议——尤其是从1920年起,就亚洲代表而言——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亚洲激进分子和民族主义者在1927到1928年来到布鲁塞尔参加反帝国主义联盟会议。很明显,1914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产生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俄国革命已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不可战胜性。同样清楚的是,国际联盟做出的不温不火的独立承诺不会得到兑现,局势必须得到控制。
这是1919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一次泛非洲会议上产生的感性认识。这是谢里夫·侯赛因(Sharif Hussein)的情感,1916年,他以阿拉伯国家国王的名义呼吁阿拉伯国土的自由和统一。正是这种情感促使阿根廷人曼努埃尔·乌加特(Manuel Ugarte)在1922年撰写了《大祖国》(La Patria Grande)一书,呼吁美洲讲西班牙语的地区统一起来,反对帝国主义。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国的孙中山在1924年的一次著名演讲中呼吁“大亚洲”主义(Greater Asianism)。为什么要呼吁大亚洲主义或泛亚主义?孙中山说:“我们要讲大亚洲主义,恢复亚洲民族的地位。”这正是所有被殖民地区的统一的动机,无论是非洲、亚洲还是拉丁美洲。他们希望“恢复”自己的地位。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谌海滨 
-
“定远”沉舰残骸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今年将继续
2022-02-13 22:33 考古 -
苏联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帅币”与张作霖: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观网直播间:苏联为什么由盛转衰
2022-01-07 17:57 -
“连无助的老兵都要欺负!?”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很“优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时间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发现!江西樟树国字山大墓或为越国王室贵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国为何总是走向统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谱?为何历史老师常常推荐?
2021-10-29 08:12 -
-
“美国应学学印度,因为印度支配了中国两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动画《奇迹有密码》之“不平凡的扁担”
2021-09-28 16:31 -
做学问?抱大腿?胡适为何能成一代名流?
2021-09-13 07:38 -
胡适立场不正,但学问很大?
2021-09-08 07:40 -
俄解密档案:苏联要求引渡731部队负责人,美多次回避
2021-09-02 16:27 日本战犯笔供 -
河南发现世界最古老造币厂
2021-08-09 15:53 考古 -
1921-2021党史百问汇总
2021-07-06 10:25 建党百年 -
李光耀观中国:“中国有自己的方式”
2021-07-06 09: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没有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的归宿就是街头政治
2021-07-03 08:41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朝鲜发掘9座高句丽古墓:有助于研究“千年强国”
2021-06-30 10:17 朝鲜现状
相关推荐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79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79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2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39“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7最新闻 Hot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