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正富:走向新的宏观经济学
关键字: 宏观经济货币M2
四、虚实二元经济与经济周期变形
(一)金融危机没有引发经济危机
传统经济周期中,金融危机的发生必然带动实体经济的衰退,但在21世纪的美国,金融危机并没有发展为大规模衰退。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市值腰斩,并未触发经济衰退;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致全球金融危机,但美国反而最快恢复。
这都是金融的故事:2001年互联网泡沫,美联储启动房市;2008年那次,杠杆率高到临界点时,资产泡沫破灭,引爆金融危机;但随后就是美联储放水(救助拨款、量化宽松、基础货币扩大4.5倍以上!);其中,对AIG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直接出资购买其“有毒资产”或其股权,迅速修复其资产负债表,使这些核心金融机构迅速恢复正常业务,金融市场恢复信心,资产估值逐步回升。
与此同时,互联网泡沫后存活下来的一批互联网、IC、生物医药等新科技企业进入良性发展,成就了这些领域的一批全球领先企业,形成科创板块大发展。
在充裕市场流动性背景下,这些科技领先企业的市值井喷式升高,成为资本市场的估值中坚。这两种力量互动,使得原本的救市措施反倒有了恢复经济增长的功能,使得美国作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不仅率先走出危机,而且迎来一个长达十年的增长与资本市场狂欢!
(二)央行的货币直接操作会成为标准动作吗?
美联储在伯南克-鲍尔森时代创设的这一货币操作方法,其特征就是央行直接对微观主体进行注资,而效果显示很快。其示范效应引来模仿,比如欧盟跟进展开的量化宽松;日本央行逐步持有股市40%左右的市值。
(三)央行货币供给操作新模式引发的理论思考:可持续吗?
美国央行货币操作新模式是双把刃剑。长期来看,具有明显的负作用:①金融危机会不断被复制,且在更高风险量级上被复制;②尤其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央行货币宽松加剧经济脱实向虚,也加剧了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
五、走向新的宏观经济学
上述虚实二元经济似乎已成为当代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新常态。这对宏观经济学的各个具体理论也必然带来重大影响。
(一)消费需求理论
现有理论以家庭为单位加总,考虑变量主要是收入(当前收入、恒久收入等);但在二元经济中,又必须考虑资产价值变动;宏观地看,总量消费函数还必须考虑劳动者收入占比这一宏观变量。
(二)投资需求理论
现有理论主要考虑投资收益预期、货币量与利率三者;但在货币资产化的新情境中,资产价值通过影响资产负债的健康和资金可用性,成为投资需求的主要驱动力。再者,劳动收入占比通过影响总量消费需求,从而影响投资预期收益,最终也影响了投资需求。
(三)政府支出理论
现有理论只谈政府总量支出作为总需求的组成部分,作为经济(短期)刺激的指标,考虑的只是政府支出的“流量”性质,而未深究政府支出的内容和长期效应,即存量方面。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显示(美国实践也有,但未讲):
①政府支出的投资项,可以从国家发展目标出发,形成与微观-私利投资相对应的宏观-公共投资;其形成的结果是资产,形成资产负债表,流量变成存量。由此,宏观-公共投资的项目选择对资产负债表的健康、从而对经济增长有长期影响。
②政府支出也可以形成投资环境的改进,从而极大影响微观-私利投资的均衡水平。
中国地方政府在此处的实践尤为值得重视,其中关键是土地金融(不简单是土地财政),用未来土地-项目的收益融资,实施系列投资促进政策(基础设施、财政补贴、参股、总部服务等),并以税收、关联房地产收入、股份收益等多种方式分享创业企业未来现金流与资产价值,与融资形成对应的完整资产负债,从而形成如今遍及全国的地方城投公司系统。而美国没有此种土地金融的条件,故难以形成普遍性地方投资与激励系统。
其它还有诸多类似情况。总之,现行宏观经济学已经严重脱离经济现实,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发展针对当代虚实二元经济的新的宏观经济学;而且,考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年的新型实践,我们又迫切需要建立反映中国经验的宏观政治经济学。
标签 宏观经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最后更新: 2019-01-21 07:22:59
-
任正非连发两封内部电邮:要有过苦日子的准备
2019-01-20 22:49 华为 -
个税APP更新:出租人信息不要填了
2019-01-20 17:01 中国房市 -
中石化炒期货巨亏,国资委首次回应
2019-01-20 16:35 国企备忘录 -
一夜被“薅”200亿?拼多多回应
2019-01-20 14:24 -
亲自抓、带头干,习近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10个瞬间
2019-01-20 11:05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中国家庭平均资产多少?问题有了答案
2019-01-20 08:30 中国经济 -
中国首次同时成为油气最大进口国
2019-01-19 17:50 油价 -
中石化:好好说说中国油价为何比美国高,不怼不骂不吵架
2019-01-19 15:28 油价 -
凉透!微软建议用户改用安卓iOS
2019-01-19 08:28 手机 -
财政部发文:6000亿大减税落地
2019-01-18 21:40 中国经济 -
“美国关税收入涨了,但买单的不是中国”
2019-01-18 17:49 中美关系 -
股民告赵薇一审赢了 祥源文化不服考虑上诉
2019-01-18 15:00 -
苹果日本供应商:我干了46年,没见过这么差月度业绩
2019-01-18 14:56 日本 -
这两个消息 让美股一哆嗦
2019-01-18 10:16 股市 -
提早披露业绩,她被深交所“盯上了”
2019-01-17 22:53 大公司 -
苹果揭露专利战背后:高通拿枪抵着整个行业的脑袋
2019-01-17 20:03 大公司 -
小股民告赢大明星赵薇
2019-01-17 19:09 明星那点事儿 -
央行副行长:推动境内债券中央存管机构互联互通
2019-01-17 17:36 金融圈 -
手机卖不动后 苹果可能放弃无人驾驶
2019-01-17 13:29 苹果新“品” -
天敌出现:“社会主义”议员将监管华尔街
2019-01-17 12:08 美国经济
相关推荐 -
“美国解除对华C919发动机出口禁令” 评论 195这个前苏联国家正在外交大转向:愿深化对华关系不设限 评论 202“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评论 275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评论 221最新闻 Hot
-
“俄美有兴趣共同实施经济领域一些‘有前景的项目’,特别是能源”
-
人才引进被举报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围名单与此前一致?包头通报
-
特朗普威胁:周五,接关税吧
-
“欧洲领导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议”
-
“我签署时候,B-2、F-22将从头顶飞过”
-
天文学家发现第三个进入太阳系的“星际访客”
-
冯德莱恩承认:来不及谈成,退而求其次…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外国游客得加钱
-
“美国解除对华C919发动机出口禁令”
-
连续3个月!中国拒买美国石油
-
“大而美”过了,特朗普将于4日签署
-
王毅:希望德方像中国支持德国统一一样,支持中国实现国家完全统一
-
“没客户!”获47亿补贴后,三星在美芯片厂推迟投产
-
约翰逊急着表决,民主党领袖连续讲了8个小时,还没停…
-
“六代机机密会议,扎克伯格突然闯入”,白宫回应
-
8年后,默克尔吐槽特朗普:真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