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令人意外的美乌会谈后,乌克兰独自面对命运
既然泽连斯基拒绝将本国的命运送给美国掌握,那么他很可能将要独自面对俄罗斯进一步的军事攻势。从现实的角度看,乌克兰现在能做的选择很少,但对于欧洲而言,他们作为最后的挺乌派是否愿意与美国在此分道扬镳呢?[全文]
-
一周军评:俄乌战场,各说各话
对眼下的美国而言,短期停战最为现实的方案往往就是在原地停火的基础上,让交战双方中更容易被美国“说服”的一方接受更多的让步,这份离谱的和平方案反而容易实现。[全文]
-
硬核到保密的电影也不能乱吹口琴
作为一部春节档电影,热闹的情节、刺激的画面和吃饺子似乎都是应该出现的内容,但如果一部剧情和逻辑混乱,影片设定又完全超越时代的作品想要自称是硬核军事大片,只能说不是所有中国电影人都搞明白了“观众们要看什么样的电影”这一最为关键的问题答案是什么。[全文]
-
一周军评:退役了老军舰,台湾海军上哪补?
在055型和052D型建造规模不断扩大之时,054A型导弹护卫舰对解放军而言已是某种“二级兵力”,但在台海军看来,这仍是他们必须出动一级舰前往应对的“大舰”。无论台军是改是造,还是买各类水面舰艇,都免不了被人民海军拖残拖垮的命运。[全文]
-
一周军评:阿萨德还能去哪里?
如果说反政府军此前沿着M5高速公路狂飙突进南下时,所谓“让俄罗斯空天军对反政府武装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暴论虽然吓人但仍有技术上的合理性的话,那么到了眼下,用不用核武器或许都已绝难扭转这一局势。[全文]
-
一周军评:今年珠海航展,不经意间就创造了某种世界航展纪录
当代中国军队和军工已经站在了战争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不再是“外国打仗用什么我造什么”,而真正进入到了“打什么仗研制什么装备”的新阶段。[全文]
-
朝鲜出兵援俄,是真的吗?
我先说一个废话文学,那就是朝鲜人民军到俄乌战场前线之前,朝鲜人民军都没到俄乌战场。[全文]
-
一周军评:面对眼下的以色列,“维和部队”还能坚持多久?
相比当年还在意“表面上国际观瞻”的以色列,眼下的以色列明显已经进入“杀疯了”的节奏,对联黎部队阵地进行进一步的攻击或直接出兵占领也并非难以想象的情况。[全文]
-
辽宁舰旁谈甲午,我们不会再像130年前那样任人欺侮了
在与其他国家的军队进行面对面、硬碰硬的时候,我们更加有底气和有实力去跟他们掰手腕。[全文]
-
向太平洋实射洲际导弹,中国展示可靠核威慑
通常为防止泄密,我国都是以高弹道向西北靶场进行导弹发射。这类导弹试射虽然提前有禁航通告,但是不对外公开宣布。而这一次我们进行向太平洋相关海域的导弹发射,毫无疑问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性能与实力。[全文]
-
一周军评:动荡的世界里,从香山论坛寻求和平之道
像北京香山论坛这样同时将俄罗斯、北约和乌克兰的官员、学者和前政要请到一场对话中的情况,不仅在当今的政治对话活动中寥寥无几,甚至有一丝难能可贵。[全文]
-
一周军评:1150平方公里的俄罗斯领土,致胜砝码还是无用负担?
一次牵扯规模上万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如果全部目的仅仅像当年国府派八百壮士守四行一样“为国际观瞻”,那肯定是用力过猛,但以乌军目前强力渲染攻占苏贾意义的心态,与其说是“指到哪里打哪里”,不如说是更现实的“打到哪里夸哪里”。[全文]
-
一周军评:歼-35都要上舰了,美国海军为何“自毁长城”?
正在第三次试航中的福建舰被观测到“疑似”进行舰机匹配科目的同时,美海军下一代舰载机F/A-XX的预算却遭到大幅缩减,大洋彼岸的这一动态,是“想明白了”的体现吗?[全文]
-
一周军评:菲律宾“后继乏力”,我们的考验又在哪里?
围绕菲律宾海军非法搁浅在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登陆舰,中菲两国当面发生的只是一场类似“械斗”的小冲突,但背后的大逻辑,则在于中国与美国围绕整个西太平洋的博弈。[全文]
-
建校百年,黄埔军校“正统”在哪里?
台湾方面调动“中统”的直系后裔调查局将许多有意前往大陆的黄埔人士“抓去问话”,阻挠、恐吓他们的行程,“把人家吓得不敢去”。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炮制了一系列否认黄埔军校这一两岸联系的奇谈怪论。[全文]
-
一周军评:“不大一样”的演习示意图,“台独”美梦被无限压缩
本周,在军事领域最为重大的突发新闻自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岛周边进行的“联合利剑—2024A”演习。作为对于台湾地区领导人就职讲话最为直白的回应,这次演习的内涵和影响自然值得深入探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