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加沙巷战,以军“不败而败”
作为受到美国最高优先度支援的中东传统军事强国,以色列仍然在这一地区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能在短期高强度战斗中取得整体有利的地位。然而对于全世界主张正义的人而言,以色列的国家形象在此轮巴以冲突中已跌入谷底。[全文]
-
一周军评:“洪水”过后,巴以谁能掀起新的暴风雨
作为起因复杂、过程复杂,现状同样复杂的中东争端,在不讨论各种域外势力扮演角色的情况下想要厘清是非曲直几乎不可能;而不同宗教、不同国家乃至不同政治派别的考量和角色也复杂多样,指望在眼下得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彻底解决方案,更是毫无希望。[全文]
-
一周军评:俄罗斯能从朝鲜获得什么?
外界普遍认为俄朝在能源、武器装备供应等领域展开合作已是大势所趋,但两国合作将以多快的速度启动,朝鲜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对俄乌冲突产生何种影响,而朝鲜又能从俄罗斯获得什么,仍需拭目以待。[全文]
-
一周军评:“密制”30年的巡航导弹,做不醒的源头打击梦
作为台军“非对称战力”里事关“源头打击”为数不多的几根救命稻草,台媒、台当局围绕着“雄2E”导弹颂歌起舞、乃至祭祀求雨,自然是不难理解的情况了。[全文]
-
中国海军、陆军、空军、火箭军的世界排名怎么样?
有人曾这样形容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告诉美军,什么是钢铁意志,美军告诉志愿军,什么是钢铁工业,两边都被对方震撼了。[全文]
-
一周军评:两场兵推,揭示“台独”不愿面对的现实
这场事关台海的兵推究竟推演了什么呢?从日方公布的情况来看,更像是一个“城门失火,池鱼应该蒸着吃还是烤着吃”的故事。[全文]
-
一周军评:俄乌战场内外的动与不动
虽然瓦格纳的这场罗斯托夫-莫斯科“折返跑”看似行为艺术,但其首先是俄军在这场战争中动用雇佣军进行高强度作战这种“饮鸩止渴”行为的必然副作用。而在这轮折返跑的“快速发作”之后,其慢性的消极影响注定会在俄罗斯日后的政治和军事中逐渐显现。[全文]
-
一周军评:“别尔哥罗德共和国”的烟雾弹能遮住巴赫穆特的失败吗?
而当公众在不到48小时内发现这场所谓的“攻入俄国”的大新闻规模和效果极为有限,对“别尔哥罗德”的热情也迅速消散之时,曾经让乌克兰方面脸面无光的“巴赫穆特”也没有那么多人提及了。[全文]
-
一周军评:美韩对朝“核加码”,谁威慑了谁?
说到底,无论什么时代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都没有进入别国港口停靠的必要,凡是要以这种形式出现进行的所谓威慑,多多少少都带有很强的形式主义特色。[全文]
-
一周军评:空射高超项目失败,美国高超还有戏吗?
正是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媒体执着“寻找对手”的心态促成了这一概念的成型,并且多少有些自作自受地发现了本国在这一特殊定义下的领域中存在的许多短板和落后地位。[全文]
-
一周军评:预警机的短板,影响了整个俄罗斯空军
俄罗斯此前广泛宣传的俄军下一代预警机A-100,虽然研制合同早在2006年就已经签订,2017年技术验证机就已首飞,但直到2022年2月,俄罗斯媒体刚刚兴高采烈地报道了A-100预警机原型机“首次在飞行中打开了雷达”。[全文]
-
一周军评:炒作气球,是美国在以己度人
尽管当代无人空飘气球的控制系统技术水平要远优于二战或冷战初期,但“靠天吃饭”的空飘气球在侦察的关键问题路径设定上仍很难有太大长进。认为中国会为了一些可替代情报耗费巨资进行气球侦察活动,这无疑是过分低估了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决策科学程度。[全文]
-
一周军评:中国航母的跨年远航
对于眼下的对手而言,一个航母编队可能还只是西太平洋上偶尔出现的小麻烦,而当这一数字继续增长之后,接二连三的海空铁拳也会成为对手眼里的新麻烦。[全文]
-
一周军评:陆航下一代载具,路在何方?
美国陆军选定贝尔V-280型偏转旋翼机作为下一代的通用运输乃至武装直升机。作为当代美、欧、中、俄都在激烈竞争的领域,美军在产品和技术上迈出的这一步无疑有着先行意义。同时,随着日、英、意签署了开发下一代战机的联合研发协议,五代机研制的国际竞赛也愈发热闹。[全文]
-
一周军评:珠海航展蓄势待发,有何亮点?
本周,作为一件军事上的大事,即将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也就是珠海航展在筹备中的动态无疑吸引了外界的目光。[全文]
-
一周军评:锻造雄师向复兴
回首中国军队的这十年,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在军队建设上所取得的的成就,也能更好地明晰未来中国军队的发展方向。[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