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罐混用,消费者可以避开吗?
很遗憾,现在虽然有标准,但所有的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没有强制执行力。[全文]
-
“可降解塑料”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环保
有很多人可能对“可降解塑料”有一些误解,以为只要把它埋在土里,或者丢到任意的地方,它就会很快自动降解成对环境没有危害的小分子物质。这其实是科学家的梦想,但截至目前,仍然是梦想。[全文]
-
连比尔·盖茨都投资的“人造肉”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它看上去是红色,煎烤过以后表面是深褐色,而中心仍是红色,甚至还有“血水”流下来。就连焦香的风味以及纤维的质地也跟肉类相仿。总的来说,你很难相信这不是一块肉。[全文]
-
我们今天吃的香蕉,跟1950年以前的根本不是一个品种
你可能疑惑过,为什么香精的味道跟真的香蕉差那么远。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不是香精的问题,而是香蕉品种的问题。我们现在吃的香蕉,跟上世纪50年代时的香蕉根本不是一个品种。原来的香蕉品种遭遇了灭顶之灾,近乎灭绝。[全文]
-
为什么《流浪地球》中大家都吃蚯蚓干?别的不行吗?
蚯蚓很有营养,适合作为蛋白质来源,而且好养,还能顺便处理生活排污。当然,无论是荤菜还是素菜,在《流浪地球》的时代,都应该能在地下城吃到。蚯蚓应该只是地下城当时的网红美食,而不应该是地下城的全部。[全文]
-
非洲猪瘟来袭,猪肉还能吃吗
像这种朋友圈谣言,只要按该城市为线索,稍检索一下,就不难发现这样的事情其实没有发生过。更不用提谣言中连家禽和家畜都分不清楚,“家禽,特别是猪肉”简直无力吐槽。它只是利用近期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以及人的同情心理来博取转发而已。[全文]
-
国外禁售国内却卖断货:揭开网红黑色冰淇淋的秘密
随着夏天的到来,“酷黑”概念的冰淇淋开始流行起来,成为了新的网红甜品。但前不久有一篇新闻说这种冰淇淋因添加“活性炭”,在纽约禁售了。这到底怎么回事?网红黑色冰淇淋到底还能不能吃?[全文]
-
你可能吃到了假的雪花肥牛!“脂肪注射技术”了解一下
想获得完美的“雪花牛肉”,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所以,品质越高的牛肉,价格也就越高。像日本顶级的A5级和牛,小小一块就要卖到几千元人民币,看着像是智商税,但这种价格确实是合理的。[全文]
-
猪油是十大最营养食物?BBC又在散播谣言了
这篇文章还有一个致命缺陷。由于它是理论模型,所以它假设所有人的营养需求完全一致,并采用“20岁男性”的标准来衡量。但是,这是个体化营养的时代。只用“20岁男性”做出的模型,得出的结论最多只能算“有参考价值”。[全文]
-
网红“红糖馒头”查出致癌物?媒体别再误导了好么
网红“红糖馒头”被查后,媒体的反应却集中在围攻“甜蜜素”上。馒头被他们称为“毒馒头”,甜蜜素也被说成“致癌物”。毒馒头根本不靠谱,致癌物更是无稽之谈。这样引导,只会加深人们对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的误解。[全文]
-
炸鸡翅能让你“快乐”吗
炸鸡翅脂肪含量真的很高。偶尔解解馋还可以,长期多吃的话,真的就不仅仅是“变胖”的问题了,而是会对健康产生很不利的影响哦。当然,我们知道,吓唬你们还是只需要那句话就可以了:你在吃,秤在看![全文]
-
为什么食品里的“香精味儿”闻起来都很假?
目前,有很多肉制品企业都会直接用烟熏香精来代替烟熏工艺。很多人都认为香精“不天然”,“不是个好东西”,但在这例子里,用香精代替传统的“天然”烟熏工艺,反而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维护了食品的安全。[全文]
-
听说中国市场上的酸奶都在悄悄放糖?
最近有人提问:是不是中国市场上的酸奶都放糖?并没有真正的纯酸奶?其实, 在酸奶的宣传语上,国内国外都一样不靠谱,不是说国外的酸奶说自己0添加就真的无糖了。国内外都有真正无糖的酸奶,但都不是主流的品类。[全文]
-
一级致癌物,“小酌”也伤身
很多人听说过“适当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小酌怡情,酗酒伤身”是大部分人的健康理念。但是,从科学角度,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酒精对身体的伤害是很难制定“安全限量”的,每多喝一点,伤害就增加一分。[全文]
-
为什么飞机餐都那那那那么难吃?
身处飞行的飞机上,跟身处家里的餐桌上或饭馆里,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科学家们专门针对低气压、干燥、高噪音3种环境上的变化做了感官实验,结果简直令人难以相信。航空公司和大厨终于被平反:这不是他们的锅。[全文]
-
听妈妈的话,少吃点辣条吧
大面筋的配料表非常具有代表性,简直是食品界的“添加剂应用大全”。但建议大家不要多吃辣条,不是因为辣条里面的食品添加剂,而是因为辣条盐量和脂肪含量太高,多吃不利于健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