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逸语道破:时代变了,我们要学会与一个“四无美国”打交道
最后更新: 2024-05-09 06:10:42观察者网:俄乌、巴以、缅甸、半岛……在缓和地区冲突、推动和平进程方面,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努力予以高度认可,未来中国外交将如何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沈逸:这部分实际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曾经在国际关系的学者圈子中,讨论过有关形成一条中国特色的对外干涉道路的研究:中国身处当今世界中,尤其是现如今实力成长起来之后,不可能置身事外:
第一,很多热点事件跟中国相关。第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即使主观上不想管,也会有人问及中方的看法和想法。第三,类似于巴以冲突扩散,胡塞武装卷入,在红海发生袭击,哪怕不是巴以冲突的当事方,也跟我们航行、船运、经贸活动等等都有高度相关。
所以在回答编辑关于推动沙伊建交缓和缅北局势进行外交斡旋时——不是干预,是外交斡旋——有不少人说只有中国才能做到,能否介绍一下中国斡旋外交的成功之道。这个问题之前中国一般不太触及,因为些许敏感。但是这次王毅外长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要从国际实践中总结经验,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
这是一个非常赞的概念,意味着我们没有一头栽到国际法里面,陷入“干预”、“干涉”这种存在既定游戏规则框架的概念当中,而是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支撑的概念。而且前面王外长还讲了一句,建设性参与国际热点及参与解决国际热点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理事国的应尽责任。我们迎难而上,没有退缩,大大方方承认了这就是我们的大国责任。
具体而言,排第一位的是不干涉内政。干预但不干涉意味着中方坚持正当的介入。所谓正当的介入,就是在尊重当事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根据当事国的需要和愿望,遵循联合国宪章来发挥斡旋作用。不是我来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当事国真实的需求和殷切的需要。
第二,坚持政治解决,面对争端和矛盾不能动辄使用武力,更不能迷信制裁施压。国际社会中,谁动辄使用武力,谁迷信施压制裁,换句话说,谁打着外交斡旋的旗号,通常却把事情搞得更糟,甚至亲自下场拱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这个对比组就是美国,我们从它身上得到经验,坚持政治解决,而后以最大耐心推动对话协商,找到兼顾各方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在所有热点问题上,中国都愿意劝和促谈,不火上浇油。
第三,坚持客观公正,坚持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后面有几个“不”的具体解释:第一不搞双重标准,第二不拉偏架,第三不谋取地缘私利。同样暗指对比组的那位。
中国介入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王毅外长有一句话:各国人民心中自有一杆秤,有了公信力才有影响力。对于当事各国,也许现如今实力相对较弱,但是他们的人民与领导人并不如美国所预设那般无知愚蠢。美国在那边拉偏架,让冲突各方矛盾升级,话说得很好听,公文写得很漂亮,但是各国人民心中自有一杆秤,如此行径势必拉低其自身的国际政治地位。
第四,标本兼治。既通推动热点问题的尽快降温,防止升级外溢,又系统性地、辩证地分析根源,综合施策化解矛盾,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更不能短视功利,内病外治。这可能是中国传统智慧和历史文化所形成的战略文化,在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上和美国最大的差异。
美国关注什么?我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这次巴以冲突的激化,就是美国要介入调停,要为所谓中东和平进程作出贡献。第一,贡献的原因是因为选举年到了,拜登要借以赚取选票。第二,贡献的方式就是:“来,你搞一个政绩工程,唱个样板”,“你沙特跟他签个约”。具体签的是什么约?不知道。反正签了约之后我觉得我可以申请诺奖,然后参选总统了。
有没有关注根源?有没有找到矛盾的化解?显然没有。20世纪70年代那个被吹上天的戴维营协议,埃及和以色列签署之后看似是取得了进展,可结果上中东问题矛盾反而加剧了。这就说明美西方这种建立在大国强权基础之上的强制干预治标不治本,甚至有时候连标都不治好。短视功力,内病外治,不懂这句话的西方政客可以自己去学中文,好好理解一下中国智慧和东方处世哲学,这是中国给世界做出的贡献。
1978年9月17日,在美国的调解下,埃及和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正因为基于这四项原则,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沙特和伊朗的和解就是典型的例子,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一连串的外溢效应,让和解之风漫延到一个地区。如果不是美国大兴介入之事,中东地区现在会是另外一片局面。
面对如此鲜明的对比,国际社会自然会形成明确的偏好和选择。倘若真有国家喜欢家里变成全世界最新式武器的试验场,被人当成活靶子演练,问题加剧后人家拍拍屁股走人,留下自己和人民收拾烂摊子,你大可找美国来解决问题。但凡你想切实解决问题,过上好日子,那就来找中国。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这一点,这会是世界的未来,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从实践中看清这些现象和背后问题的成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德力格尔 
-
理想L系列,真的是“廉颇老矣”吗?
2024-02-29 19:32 -
智己城市NOA上海首秀!优缺点都有啥?
2024-01-29 17:59 观方车讯 -
试驾极越01:谁说智能和操控是矛盾体?
2023-12-05 21:24 -
当“汽车”变身“机器人”,算不算拥有了灵魂?
2023-10-25 17:36 观方车讯 -
铁西区带给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来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关系 -
阳逻,走访大蓝图上的一座智慧小城
2023-05-31 14:26 数字化转型 -
在上海车展感受车界变化,德国专家怎么说?
2023-05-22 10:23 观方车讯 -
110万辆!特斯拉中国近年卖出的车,几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再砸一万亿日元,丰田“死磕”电动车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保时捷国产提上日程?最新回应来了
2023-05-10 17:56 观方车讯 -
国六b即将全面实施,约百万库存车受影响
2023-05-10 17:55 观方车讯 -
广汽月度产销快报,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观方车讯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这种车企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汽车价格战持续,吉利、上汽“卷起来了”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360八年来首亏,哪吒汽车成“元凶”
2023-05-06 18:14 观方车讯 -
德产特斯拉,用上了比亚迪电池
2023-05-06 18:13 观方车讯 -
新能源车、海外市场“双双”破百万,这家中国车企创造历史
2023-04-28 17:50 观方车讯 -
外地车轻微交通违法,多地“五一”期间不处罚
2023-04-28 17:11 观方车讯 -
进口车一季度暴跌30%,日系车最惨
2023-04-27 18:07 观方车讯
相关推荐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88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