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逸:极限拉扯,中美关系进入深度战略调整
最后更新: 2024-05-08 16:57:15第二,国内的经济社会结构制约。这个国内的经济结构制约、实体经济的凋敝、产业阶层的分配、贫富差距的分化。特朗普的兴起是源于真实的存在,7000多万支持特朗普的美国人,大多数是美国真实的普通民众。
就像那个在国会山里面被打死的,从空军退役下来的三十几岁的女兵,核电站的警卫。她的精神和心理是要接受定期评估的,不是个病人。她是基于理性选择选了特朗普。这说明特朗普对面的那些精英,连特朗普愿意面对的问题都面对不了,这就是制约。面对这种制约,拜登有没有拿出解决方案?有,但是问题永远不在于解决方案,而在于解决方案的执行。
要执行这样一个方案,真正意义上的两党一致是什么?是强化制约,而不是助力政治结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拜登通过的2万亿美元方案,美国的最低工资时数被拿掉了。我宁可印钱发支票,不涨最低工资。为什么?发支票合算,对资本谁而言,那个不合算。到今天还在搞这个,所以大家对美国一定要有信心,它就是搞不成的。在中间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花样,最后结局一定是烂尾的,这是肯定的。
曾经还有过很多针对拜登健康状况的谣言,一个随时承受这种谣言攻击的美国总统,他要肩负的任务是团结美国两党,甚至是凝聚整个国家共同面对对美国的威胁和挑战,复杂性、全面性、系统性,超过苏联的竞争对手,你觉得他四年之内,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吗?
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出口等贸易活动,都在结构性地增加。把这些东西全部剔掉,用什么产能来替代美国自身GDP贡献中超过21%来自于金融、保险、房地产?如何对它进行结构性的限制?
从2010年到2021年,在美国各大产业中十年间膨胀最厉害的是第一产业,采掘业。美国的页岩油跟我们是不一样的,它是作为一个金融衍生品来进行制造的。只要有页岩油压裂技术,有开采权,银行就给贷款。拿了钱就开,开出来之后企业包装上市。投资不是通过卖油来回收的,是通过市面上的金融产品定价的变化回收的。
所以当金融银根抽紧以后,变化会很快。拜登上台后,新基建的主打提出新能源、清洁能源、碳中和。第一件事情是把页岩油关掉,以宾夕法尼亚州为代表,在页岩油油井上从事工作20年、30年、40年,更长时间的白人员工怎么办?
特朗普跟拜登在2020年最后一场辩论,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拜登被特朗普追问,你对于水猎开采法的态度是什么?因为这句话关乎宾夕法尼亚20票,所以拜登被他追的说不出来。结束辩论以后,特朗普团队里面拍的视频,哈里斯和拜登在多少场合说过,我要把水猎法关掉,清洁能源就关油井。在这样的情况下,修桥跟修路大家不用担心,不要用中国修桥跟修路的造价跟效率,去理解美国。
要去找美国的修桥和修路的例子,平均那一座桥大概是中国造价的20倍,大家往下低一下,10倍吧。那2万亿根本不够花,它大体上能够完成中国4万亿投资的1/8到1/10的体量就不错了。剩下的其他全部变成金融利润,钱一分不少赚,这个是美国的债务,是压在美国霸权上面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霸权正在压垮霸权本身。
这些霸权借了债以后干嘛?用在包括美国的房屋开支,他现在要收税,理论上应该是要向富人收税。但是他现在是向企业收税。企业收税和富人收税的区别是什么?企业税是可以转嫁的,富人收税严格说叫做资本利得税,对富人个人拥有的资产进行征税,这个才叫富人税。所以还是那句话,对美国大家要有充分的信心。
新冠疫情的变化,斯蒂芬·沃尔特讲:权力和影响力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就是马凯硕说,从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转向更以中国,不是以中国为中心,中国作为一个中心起来,多中心的未来。
科里·舍克说,美国政府的狭隘自私和无能,美国将不再被视为国际体系的领导者,这是特朗普政府时期各方的看法。拜登要重新成为领导者,目前为止,美国重新成为领导者的主要表现,就是美国总统出来说,我要重新成为领导者。国际社会吃不吃这一套、买不买账,大家可以再看。
约瑟夫·奈说,21世纪的技术,不仅在分布上是全球的,在后果上也是全球性的。美国即使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竞争中占据上风,也无法独善其身。
今天美国陷入到这个局面,是他们基本上理解不了的,要理解美国今天,基本的政治经济学常识得有,没有政治经济学常识,美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突然陷入到了这么一个困境,是很难进行有效解释的。
中美现阶段的主要特点,一个是传统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出现;约束条件下的竞争性合作成为趋势,中美之间竞争是新常态。但是这种竞争,我认为还是最终要走向合作的,因为对中国跟美国来说,我们的利益都是,世界不好我们也不好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合作是趋势,双属性的复合相互依存持续深化。中美之间,我认为叫竞争合作型的自稳定机制,就像陀螺一样,倒到一定程度它会回来,在一个幅度之间摆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赵珺婕 
-
瑞典首相:3月恢复瑞芬两国和土耳其的“入约”谈判
2023-02-23 08:38 -
俄副外长:已做好准备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实现特别军事行动目标
2023-02-23 07:59 乌克兰之殇 -
中日举行第十七次安全对话
2023-02-23 07:45 中日关系 -
秦刚:中方支持东盟坚持战略自主、开放包容
2023-02-23 07:29 中国外交 -
秦刚:鼓励优秀中资企业参与印尼重大基建项目
2023-02-23 07:29 中国外交 -
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王毅
2023-02-23 07:06 中国外交 -
G7就差日本没去基辅“打卡”,岸田着急了
2023-02-22 22:29 日本 -
事关上合与金砖,白俄罗斯外长表态
2023-02-22 22:27 上合组织 -
美媒称韩国部队锅是“美军剩菜”,评论区精彩了
2023-02-22 22:12 -
中印举行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机制第26次会议
2023-02-22 21:52 龙象之间 -
王毅会见俄外长拉夫罗夫:中俄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2023-02-22 21:31 中俄关系 -
塔利班为防“西方阴谋”,禁止女性避孕?阿塔:假新闻
2023-02-22 21:11 -
涉“监听门”,丹麦前防长被控泄露国家机密
2023-02-22 21:08 -
商务部:高度关切日方半导体管制动向
2023-02-22 20:58 -
“西方品牌离开了俄罗斯,但没完全离开”
2023-02-22 20:55 俄罗斯之声 -
赫什:美欧多方知道“北溪”被炸实情,包括参建管道公司的老板
2023-02-22 20:39 欧洲乱局 -
当着意大利总理面,泽连斯基回击贝卢斯科尼
2023-02-22 20:05 乌克兰之殇 -
王毅与普京会晤:中俄关系成熟坚韧,稳如泰山
2023-02-22 20:02 中俄关系 -
重新参与核武条约?俄对美开出条件
2023-02-22 20:01 俄罗斯之声 -
中国不会变成另一个美国,华春莹晒图给出十个原因
2023-02-22 18:46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121“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52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113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1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