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逸:成都49中事件反思——流量汹汹,真相如何与舆情赛跑
最后更新: 2021-05-14 08:29:54同样地,在中间拥有一定粉丝数量的活跃网民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正确识别相应的信息,尤其是自觉去阻断那些具有显著不良用心的信息的传播,并及时地予以提醒,就变得非常重要。网信事业为人民,网信事业靠人民。
这次网民表现出了极高的素养,义愤填膺或者极度同情,或者高度焦虑于未成年人在校安全以及事件真相。但在看到了11号晚上散发着令人不安气息的那种场景之后,很多人迅速地警醒。
极高的素养表现在什么地方?一方面可以继续理直气壮且坚定地、建设性地去追逐真相,指出已经发布的通报中存在哪些问题;并且有大量的自媒体,比如熠杰,在13号早上发布消息之前,就尝试大概还原过程,和当时的一些自媒体账号形成了很多细节的补充。
当他发布这个东西的时候,遭遇了大量的攻击。但是大量愿意去建设性追逐真相的网民在转发,主动帮助平息一些基于信息误解所诱发的不明真相的愤怒情绪。
5月11日晚,成都成华警方@平安成华 通报“高中生坠亡”事件
另一方面,大量的网民自发收集在他们看来有问题的、明显有境外实力挑动煽动、引诱、在中间火上浇油、上纲上线、混水摸鱼的信息。然后进行系统性的披露,以帮助更多人能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
在此背景下,13日上午各方呼吁包含了大量细节的详细调查报告出来,对网上主要疑问以针对性问答方式,一问一答最终呈现。
监控披露,时间线完整,现场勘察细节完整。并且披露了一些之前本想避免对于逝者二次伤害的一些细节,比如自残。这样的细节是残忍的,有的时候可能需要做一些均衡。
有人觉得披露这样一些细节,可能对逝者或一些相关方构成更多的伤害。当我们在迫切追逐真相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在我们看来义正辞严追逐真相的行为,其实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而你愿不愿意为了避免这种二次伤害,克制一下对最终完美真相的追逐,损失没有太大关系的细节?这个需要各方都进行思考。因为这是有难度的,它意味着成本。
对媒体而言,当你真正愿意用这种方式去履行你的社会责任的时候,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竞争性市场下,你会失去一部分流量。所以它不是靠单个道德高尚的媒体进行自我约束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某种共识,而这种共识很难用强制的方式进行实践,更多的是需要自我的克制。
最后,我谈三点带一点小结性的看法,后续应该还会有更多的观察。
第一,现在我们必须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舆情维稳,从线上线下闭环式综合互动治理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网络空间的治理。今天信息技术的革命让我们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背景。
这个背景就像空气、就像水一样嵌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会在线上投射。线上信息传播以后产生的效果不可避免地在遇到一定机遇完成、一定条件满足之后会渗透到线下,线上和线下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对于像这种线下发生、线上发酵引爆的事件,想要进行有效的治理,线下的实体层面在处理过程中对信息的发布、信息发布的方式、包装表现过程等等,都要满足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对治理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这是一定要提升和完善的。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完善和提升它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承担你自己愿意承担的责任。
第二,或许是时候该思考什么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了,这种社会责任如何建设性的体现?什么叫建设性的体现?在欧美国家很简单,新闻媒体可以以上帝和外星人的身份、以第四权利的身份旁观,然后进行信息的报道,他们认为把真相报道出来之后就结束了。
以美国而言,今天美国遇到的社会撕裂的思维是怎么造成的?新闻媒体,包括自媒体、活跃网民,在传播信息追求真相的过程中,如何去弥合分歧,而不是撕裂。这应该成为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传统意义上西方新闻媒体只要能够得到流量和听众,会从撕裂社会当中获利,是不会在乎社会的撕裂。对于中国来说,媒体、包括自媒体要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是促进社会体系的完善,而不是把自己看成是自外的一个高高在上的第三方力量,应该是一个整体。
但是这个游戏怎么做、怎么样去完善?构建一套怎样的制度体系,对现有的治理机制如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这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但至少这次的事件已经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对此高度的警醒。
第三,所谓的势力,不管是境内还是境外的,对今天中国的发展道路不满,对今天中国老百姓能够过上的生活不满,对中国政府部门不满。想借一切机会撕裂社会或者建立对立关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搞一些类似于30年前导致苏联最终走向解体的事情。这种势力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股势力会变得越来越焦虑,为什么?
首先,总体上中国前行的方向表现出我们站在历史正确的那一方,他们没有办法用常规、低成本的方式来阻断我们。
其次,有人愿意给这样的势力投钱,这涉及到主权国家之间的战略博弈。我们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国会正在讨论相关的法案,这个法案当中最大的单笔支出之一,是连续5个财政年度每年至少用3亿美元来培养各种各样的媒体记者,在中国的内外部同步来对冲中国的影响。
2019年在香港以及我们还没有收复的领土——台湾,真真实实存在着这种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有一小部分势力针对我们的政权、制度、模式和道路发起进攻,对他们来说,任何题材、议题、信息只要有助于制造对立、撕裂矛盾、增加不信任,就可以被使用。
在他们采取行动之前,我们也很难提前全部有效地加以识别,更多的是需要在动态的信息博弈过程当中识别。而这件事情也不是靠一个部门,一两个人、一两个媒体就能够完成的,这是所有那些愿意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更加富强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愿意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做出努力的中国人一起努力的方向。
这件事情发生的很突然,它离我们是如此地近,它发酵的速度是如此地快。其中某些角度和某些方向的变异是如此极端,各种各样势力的登场、相互之间的碰撞共鸣、共振,最后诱发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是出乎我们预料的。
它是未来中国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也预示着我们在新时期只有不断提升和完善我们的治理能力,完善我们的治理体系,才有可能让国家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在此其中,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我的价值。
谢谢大家。
(整理/观察者网 徐俊、赵珺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我驻印大使:中企正加紧生产4万台制氧机,争取尽快交付印方
2021-05-02 11:0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东京奥运测试赛:中国女排3比0完胜日本队
2021-05-01 20:20 -
日增超40万例,莫迪跑去祈祷
2021-05-01 15:1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汤蓓:新冠病毒溯源,该做的中国政府都做了
2021-04-27 09:13 中国论坛 -
澳方撕毁“一带一路”协议 外交部:澳方自身信誉严重受损
2021-04-22 15:43 中国外交 -
中国考虑派维和部队?美国防部这回答…
2021-04-20 22:01 美国政治 -
未婚才能演,合理吗?
2021-04-20 19:43 -
71集团军某合成旅穿戴新单兵作战系统演训
2021-04-19 16:52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FBI前翻译暴露了:我们想要再打造一个台湾
2021-04-12 22:58 中美关系 -
“世界将为之颤抖”,记者到场一看…
2021-04-12 16:41 美国一梦 -
BBC“自曝”式提问,华春莹笑了…
2021-03-26 17:05 -
华春莹: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超越美国,而是超越自我
2021-03-26 16:38 中美关系 -
华春莹拿出照片:中国美国,到底谁在强迫劳动?
2021-03-25 16:03 中美关系 -
华春莹笑问BBC:你是觉得美英的确该被制裁,对吗?
2021-03-23 17:19 中国外交 -
西藏军区直20高原复杂地域飞行训练
2021-03-21 08:30 -
中美安克雷奇第一次外交交锋,拜登政府完败
2021-03-19 23:47 中美关系 -
“当总统哈里斯和我......”
2021-03-19 16:38 美国政治 -
-
决定大国兴衰靠政治领导力,而非政治制度
2021-03-11 08:19 观学院 -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