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善波、吴帼宝:回顾香港三年防疫,躺平了吗?
3. 第五波疫情近期的情况
香港过去两个月,第五波疫情的延续并出现恶化,本地确诊个案有明显的上升态势,最近一周升幅更为显著,每天个案数字录超过14,000宗(图4),日前更接近二万宗,情况看来只会进一步恶化。
图4:香港过去两个月新型冠状病毒病本地个案(2022年10月24日至12月23日)
注:个案数字不包括输入个案。(数据来源: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2022年12月23日)
更迫切的问题,是近期公立医院接收新冠患者的情况(图5),不论是目前住院的个案数目,抑或是重症及病危的确诊病人数,均持续上升,近日更每天出现30-50宗死亡个案。疫情开始至今,本港累计死亡个案共有11,373宗(图6)。现在因为新冠病毒住院的人数达4000多人,每天需要入院治疗的人有五、六百人。香港的医疗系统的应付能力已达临界点,压力已大增,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调整,包括放松了这些病人在医院的处理条件,及取消了一些针对公众的非紧急服务。
图5:公立医院接收新型冠状病毒病个案情况(2022年11月1日至12月23日)
数据来源:香港医院管理局12月23日
图6:香港第五波疫情每天死亡数字及累计死亡数字(2022年2月1日至12月23日)
注:有关9月23日的公布的死亡数字,是经核对由卫生防护中心提供2019冠状病毒病确诊个案的更新名单后,医管局发现部分死亡个案统计数据需作调整。经调整后,第五波疫情期间经医管局呈报的死亡个案统计净增加153宗,全部属在二至四月高峰期间的死亡个案。(政府新闻稿,2022年9月23日)
(数据来源:医院管理局,2022年12月23日)
必须指出的是,因为死亡成因的定义不同,各地的数据不可以作简单的比较。香港的定义较宽松,所有在死亡前的一段时间内,曾验出阳性的死者,都计入死亡数据。其他地方的做法则比较严谨,只计算因呼吸病而又感染的人才计入内。这样导致的差别会很大。
4. 抗疫防疫政策及最新发展
香港政府目前的防疫政策,除规定市民在公众场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外,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强制核酸检测:根据来自地区污水检测结果,对出现个案的屋宇的居民进行强制围封检测,或提供免费的抗原测试工具,以及对于指定期间曾身处阳性个案到访地点的人士,要求他们进行强制核酸检测。检测免收费用。
2)引入市民自行检测 : 政府在未能推行强制性的全民核酸检测的情况下,鼓励市民自愿性的自行快速抗原测试,希望找出更多隐性的案例。另外,也要求市民进入某些特定处所时需要自行检测。
3)实施限聚令:限制在公共场所,主要是餐厅及特定场所的聚集人数,控制每桌人数及场地容纳人数的上限,对私人聚会,或大型的公众活动也作出限制。
4)鼓励接种疫苗,提高接种比例,限制没有接种疫苗的人进入餐厅及特定场所。政府虽然没有使用强制性手段,但限制没有接种疫苗的市民的活动空间,收窄市民的选择权利,让更多人打针,是一种软性的强迫手段。
5)对外来(内地及澳门以外)的入境人士,要求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到步后强制检疫隔离,一段时间内活动受限制。
香港政府基本上已向全民提供免费核酸检测,采样点虽然不多,但没有预约的要求。除一些因职业上有要求强制检测的人士外,港府没有推行常态检测,而广泛使用快速抗原检测。
在鼓励疫苗接种方面,港府采取的是软性的强迫措施,包括以“疫苗通行证”,限制没有接种疫苗人士的活动,如禁止他们进入特定处所等,原则都是提供接种疫苗的诱因,而非采取法律强制的手段。接种疫苗主要的功能并非防止感染,或控制传播,而是减少感染后出现重症或死亡。政府目前鼓励市民接种疫苗,针对的主要是老年人这样的高危人士,避免出现大量重症而引致公共医疗系统崩溃。
香港市民扫码进入商场。图片来源:ICphoto
(1) 疫情现况和政策调整的最新发展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年7月上任后,对防控措施作出调整,指出政府是本着“科学为本”和“精准抗疫”的原则以控制疫情,强调政府采取五个基础策略以应对疫情:1)不躺平;2)减重症、减死亡;3)保护“一老一幼”;4)识别风险人士以强化管理;及5)平衡风险和经济动力。
第五波疫情涉及目前流行的变种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奥密克戎传播较快、潜伏期较短,引发的病情相对轻微,无症状的案例多,死亡率偏低,因此近期疫情的应对措施亦因应这些情况作出了调整。此外,内地12月初公布“新十条”,内地放松政策,香港面对进一步加快放宽防疫措施步伐的压力。
政府近期已放松大部分的防疫措施,防疫重点已不在遏制个案数目上升,而放在防止大量重症和死亡出现。现在还保留的主要措施,包括“疫苗通行证”、限聚令、口罩令、大厦强检、中小学学生每天上学前自我检测,及要求进入一些特定处所或在这些地方工作的人士定期进行强检等。已放宽的防疫政策主要是:
1)取消“安心出行”(香港的健康码)扫码,市民出入公众场所只需出示“疫苗通行证”;
2)取消居家检疫人士电子手环要求;
3)撤销餐饮处所及宴会人数上限、免除宴会及多类处所快测要求。对餐厅、酒吧及一些公众场所,基本上已取消所有限制;
4)从内地或澳门抵港的人士,入境前不用预约“来港易”和“回港易”计划的配额。从内地及澳门来港,基本上已复常;
5)撤销了从台湾及其它国家抵港人士的强制隔离及活动限制。取消旅客在登机前要提交核酸检测的要求,用快速抗原测试取代。检疫要求只是到港后作两次核酸检测,及自行做抗原检测。
6)取消未完成接种疫苗的香港居民不能登机的限制(曾逗留海外地区的非香港居民,必须完成疫苗接种(或取得医学豁免)方可登机的要求则仍然维持)。
(2) 对外全面开放
对于从海外地区或台湾入境的人士,核酸检测及强制检疫隔离的要求,由疫情初期隔离21天,后来减到14天、7天、3天。政府面对商界庞大的压力,后来检疫措施再改为“3+4”模式(三天酒店隔离,加四天医学观察),及后再进一步放宽到 “0+3”(不用酒店隔离,医学观察三天)。最新公布更撤销抵港人士的“黄码”限制(即接受3天医学监测,限制活动),基本上已解除入境的防疫限制,只要求到埗后的首5天每天自行进行快测,并进行2次核酸检测。
香港新型冠状病毒病输入个案
(2022年7月13日至12月23日)(数据来源: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2022年12月23日)
香港放松入境限制至“0+3”以后,输入个案明显上升。但入境防疫政策带来的风险,不在已掌握的个案,是在于走漏了多少个个案,以及这些个案对香港的影响又有多大。目前的防疫政策无法找出感染源头,也无法知道走漏的个案造成的影响。这些入境人士有机会带来新的、更有杀伤力的病毒变种,这是香港正在面对的难以评估的风险和问题。
由输入个案引发的关联个案是个需重视的问题,也是造成第五次爆发的成因之一,就是由国泰机组人员从境外回来后引发的社区传播。从疫情刚开始时头一年来的案例来看,香港在这方面的应对政策基本上是有效的。但第五波爆发后,基本上已经不能继续追踪这些关联个案,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失控情况。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同志逝世
2022-12-26 06:51 -
转阴后为什么总觉得累?专家:身体约2-3周才能恢复
2022-12-26 06:51 抗疫进行时 -
杭州警方通报“女子赠药遭踹门”:受赠方以道歉信方式致歉
2022-12-25 22:29 -
上海警方:4人非法销售抗原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22-12-25 20:53 依法治国 -
上海:聚焦医疗救治关键环节和重点人群,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
2022-12-25 19:47 抗疫进行时 -
专家:与公众感受脱节的数据已无现实意义,应公布疫情本身数据
2022-12-25 19:23 抗疫进行时 -
新疆伊宁坍塌事故18人暂时失联,已确定具体位置
2022-12-25 18:33 安全生产 -
国羽功勋教练王文教病逝
2022-12-25 17:44 -
女子称赠药给邻居,对方不满延误踹门辱骂
2022-12-25 17:33 抗疫进行时 -
长沙开启上门核酸采样后爆单,发文致歉
2022-12-25 17:16 抗疫进行时 -
我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张金哲院士逝世,享年102岁
2022-12-25 16:18 -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王仲奇逝世
2022-12-25 16:09 -
浙江:日新增阳性人员数已破100万
2022-12-25 15:28 抗疫进行时 -
“阳”过多久能打“第四针”疫苗?专家:6个月
2022-12-25 14:51 抗疫进行时 -
逃离深圳教师岗的985毕业生:等不到公租房,请不到带薪假
2022-12-25 14:46 -
自来水测抗原现两道杠?北京自来水集团辟谣
2022-12-25 14:24 抗疫进行时 -
新疆一金矿坍塌18人被困,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
2022-12-25 14:06 -
杭州:120日均出车900余次,为去年同期3倍以上
2022-12-25 13:46 抗疫进行时 -
广州:出殡业务原则上延至明年1月10日后申办
2022-12-25 12:47 -
云南:购买退热类药品及抗原,需实名登记
2022-12-25 12:35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16“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83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29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7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54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