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善波、吴帼宝:回顾香港三年防疫,躺平了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邵善波 吴帼宝】
新冠病毒疫情经过三年的变化和发展,至今已在全球造成了重大的人命和经济伤害。各地对新冠病毒疫情有不同的应对态度和处理手法,中国则采取了与大部份国家不同的“动态清零”对策,引起了不少争议。在严厉的管控做法下,人民的生命及健康受到的伤害相对较少,但经济上造成的损失及压力,也越来越显现。
内地近日公布了“20条”及“新10条”,抗疫防疫的手法出现急速的变化,各地方纷纷调整做法,放松各种要求,政策执行上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社会对新的应对办法的解读及下一步的发展,众说纷纭。不少人更拿香港的例子作为一个比较,过去三年,香港究竟如何处理新冠病毒疫情,结果又如何,在这里值得做一个较完整的表述。
香港在处理疫情的手法上,过去一直给人一个较内地宽松的印象,这只是近期的表现。在处理疫情上香港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作为一座国际城市,同时也严重依赖与内地的关系,在疫情的冲击下,能否对内对外维持正常、或尽量少限制的通关往来,都非常重要。这是香港在政策考虑上与内地的一个重要分别。香港在抗疫防疫的前两年多,政策也是尽量复制内地,处处尝试符合内地的要求,目的是如澳门一样,争取与内地正常通关,较宽松的政策只是7月1日新政府上台后才开展的。
香港与内地的往来,不单只是商务、旅游、公务及探亲等活动。相当一部分的香港人每天要从深圳来香港上班、上学,或由香港到深圳上班、办事。深港之间每日人流的往来,正常情况下接近百万人次。疫情下通关隔离的要求叫停了这些惯常的活动,影响了数十万人的生计。相对澳门,香港这方面的情况没有澳门那么严重,但如何争取像澳门一样,与内地隔离通关,是上一届政府在疫情的头两年多主要的政策目的。到今年年初,第五次大爆发之前,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差不多已达到这一目的。那么三年来,香港具体是怎样处理新冠病毒疫情,成效又怎样呢?
1. 开始至今,疫情在香港三年的情况
香港过去三年出现了五次疫情的爆发。图1显示了整个过程的情况,首四次的爆发,每天最高录的个案数字也只有百多宗。第一次爆发大约延续了一个月,第二次近两个月,第三波自2020年11月初开始爆发,持续一两个月有所淡化后,到2021年1月再次爆发成为第四波,至3、4月才渐渐平息,前后延续了五六个月(图2)。
图1:香港自2020年起新型冠状病毒病流行病学曲线图(2020年1月18日至2022年12月20日)
从图表上可以看到,香港头四次的爆发,因为相对以后的爆发比较少,相差很远,在图表上基本表现不出来。以下以不同的比例图表,以反映实际情况。应该指出,每天几十到上百个的案例,以内地的标准来看,当时也算是一个严重的情况。
图2:香港第一至第四波疫情爆发的情况(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图表来源: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
疫情开始至首四波爆发的两年多时间中,由时任特首林郑月娥领导的上届政府,在防控措施上,基本依据内地的做法作出些微的调整,希望透过“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措施,达至“清零”的目标。
在“内防扩散”方面,加强检测是当时政府遏制疫情的策略,按“须检必检、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三大原则,针对不同风险群组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以达致“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尽可能及早切断社区传播链的目标。在“外防输入”方面,则落实封关和入境限制等以防止输入个案。
由于香港与内地的社会条件不同,港府的措施也作出了一定的调整。因此,香港的做法与当时内地的存在差别。这些依据内地防疫的做法,主要在几个方面,包括处理确诊者及密切接触者的强制检疫隔离、加强核酸检测、封关、入境限制和航班熔断机制。以下总结香港在这几方面的处理做法:
(1) 确诊者及密切接触者的处理办法
疫情开始的首二年多至第五波疫情爆发前,政府会安排确诊者入院或入住隔离设施,并规定密切接触者须进行隔离及检疫。确诊者会被安排入院,曾经与确诊者有密切接触但没有出现病征人士,会被安排于检疫中心接受强制检疫。为加强追踪力度,政府亦要求密切接触者的同住成员接受强制核酸检测。
由于第五波疫情严峻,没有病征或征状轻微的确诊者改为入住隔离设施,政府并在2022年2月推行“居安抗疫”计划。卫生署会为需接受家居检疫的人士进行评估,包括其家居环境是否适合作检疫、同住受检人士的风险程度和个别人士的身体状况等。进行“居安抗疫”人士于检疫期必须留在居所中,佩戴电子手环,并需定期检测身体状况,在指定日子自行进行快速抗原检测及遵照家居检疫指引。政府亦安排经评估为合适的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同住家人进行为期分别14天和4天的家居检疫。
不适合进行“居安抗疫”的确诊者,会被安排进入社区隔离设施或入院,政府会为在家尚待进入设施或居家隔离的市民提供支援,包括抗疫物资包、医疗查询热线、“指定诊所”供预约诊治及由专属车队接载往来诊所等。
“居安抗疫”规定没有接种或只接种一剂新冠疫苗的确诊人士须进行14天隔离,已接种至少两剂新冠疫苗的确诊人士可在取得第六天及第七天(或在其后任何连续两天)的快速测试阴性结果后,提早完成隔离。至于确诊人士的密切接触者须进行14天检疫,但已接种至少两剂新冠疫苗的密切接触者可在取得第六天及第七天的快速测试阴性结果后,提早完成检疫。
香港政府近期调整了“居安抗疫”的安排,规定所有人士(即不论其接种疫苗情况)由2022年12月9日起,确诊人员的隔离期原则上仍为14天,但确诊人士如隔离第四天及第五天快速抗原测试阴性,最早可于第五天完成隔离。而密切接触者在检疫期间须每天进行快速测试,若他们每天的快速测试均取得阴性结果,便可以于第五天完成检疫。
(2) 加强核酸检测
首先是“须检必检”。为了加强检测力度,香港政府发布了强制检测公告,指明哪些人士必须接受病毒检测,对未遵从强制检测公告进行检测的人士,政府会处以定额罚款和发出强制检测令。针对有确诊个案的大厦,政府分三个层次按区域扩大强制检测:
第一是全港性的强制检测,如一幢大厦在14日内有两个或以上单位出现无关连确诊个案,或它的污水检测有呈阳性的样本,就会被纳入强制检测公告。
第二是“指定区域”的强制检测,因应风险评估划出“指定区域”,在区域内新增一宗确诊个案或污水样本检测呈阳性的住宅大厦纳入强制检测公告,并限制于“核心区域”范围内的人士接受检测。
第三是更加严格的“受限区域”强制检测,除了强制检测外,人员的流动也受到限制——整个区域内的所有楼宇和处所内的人士都要在一段时间内禁止离开这个区,并进行病毒检测。“受限区域”内的人士须留在其所在地并按政府安排接受强制检测,直至区内所有已识别的受检人士完成检测,并且相关检测结果出来后方可离开。政府曾在佐敦、油麻地和北角进行了“受限区域”的检测行动。
其次是“应检尽检”:特定人群须要持续进行强制检测,例如教师、餐厅及酒吧员工、外籍家庭佣工、建筑业工地人员及速递员等职业人群。
此外还有“愿检尽检”:政府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检测服务,包括在各区设置社区检测中心、流动采样站,及样本收集包的派发点及收集点,为市民进行免费检测。
香港的社区核酸检测中心(图片来源:ICphoto)
(3) 封关
由2020年2月4日起,除香港国际机场和两个陆路口岸(深圳湾口岸及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继续运作外,为了减少跨境人流政府暂停其他所有海陆跨境口岸管制站的旅客清关服务。所有来往内地和澳门的渡轮服务暂停。
(4) 入境限制及划分不同风险地区
政府根据疫情发展和严峻程度,将个别国家或地区列入风险地区名单,按风险分为A1组、A2组、B组、C组及D组指明地区,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入境人士,就疫苗接种、登机前的核酸检测证明、在下榻酒店接受强制检疫强制检疫安排等,实施不同的要求。
例如来港前14天曾在台湾或海外地区逗留的人士必须(i)已完成疫苗接种并持认可疫苗接种纪录;(ii)持预定起飞时间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iii)持在指定检疫酒店预订抵港后房间的确认书,方可登机来港。入境人士抵港后须在香港国际机场接受“检测待行”安排,在确认测试阴性结果后,会由指定车辆转送往指定检疫酒店。检疫期间须每天接受快速抗原测试,及在特定日子接受核酸检测。
(5) 航班熔断机制
政府就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疫情风险,实施航班熔断机制。例如第五波新冠疫情爆发后,政府曾对澳洲、加拿大、法国、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英国、美国、尼泊尔等9个国家实施地区性航班熔断机制,禁止所有从这9个地区来港的民航客机着陆香港,并同时限制于14天内曾逗留该些地区超过两小时的人士登上任何民航客机来港,以阻止相关地区人士经转机到港。
同时,实施因发现输入个案而触发的个别航班熔断机制。在个别航线熔断机制下,如航班因有乘客未能符合登机条件来港而触及机制,相关航空公司会收到警告并被罚款。如有关航线的航班在10天内再次触及有关指标,则有关的航空公司从同一地点抵港的民 航客机航线将被禁止着陆香港5天。
政府在2022年4月取消对这9个国家禁飞令,特首李家超上任后随即也在今年7月宣布暂缓针对航班的熔断机制。
香港在第四波疫情后,有一段时间,2021年的5月至2022年初,大致维持了清零的状态,对外来输入的个案也进行了有效的管控。2022年年初爆发第五波疫情,规模远远超过之前四波,每天个案数字高达数万。更严重的是死亡数字大幅飙升,香港的感染率及死亡率,与人口比例计算,远远超前许多其他地方。
2. 2022年初第五波疫情的爆发
第五波疫情从2022年2月份开始爆发,3月份达每天六、七万个个案的高峰期,逐渐下滑到五月份时,每天二、三百个个案。七月中的个案数字再次逐步爬升,之后相当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反复状态(图3)。11月中开始出现持续上升的态势,目前每天个案达1万5到2万宗左右。以内地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的人口比例来看,约等于每天出现四万到六万个个案,这还不是真实的情况。
图3:2022年香港新型冠状病毒病本地个案(2022年1月1日至12月23日)
注:个案数字不包括输入个案。(数据来源: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2022年12月23日)
香港的第五波疫情大爆发时,需要隔离大量的感染者和紧密接触者,隔离设施的容量远远不足。原来在发现案例时,会处理和跟进感染个案,采取措施制止疫情扩散,找出相关个案,堵截传播链的做法,也因个案大幅上升而不能维持,被迫放弃。
与内地目前面对的情况相似,政府随后宣布,将防疫抗疫的重点放在应对重症及减少死亡,防止医疗系统的崩溃,而非在遏制病毒的扩散上。无症状或轻症的病人改为在家中隔离治疗,虽然香港拥挤的居住环境,远远不适宜这样做。这样的做法一直维持到现在。
政府另一大改动,是推出自行检测结果申报平台,以不强制的方式,鼓励自行检测结果阳性的市民向政府申报,也导致每天数据失实、失真的情况。
申报平台生效后,政府现在每天公布的数据包括两部份(核酸检测阳性个案及快速抗原测试阳性中有申报的个案)。这个做法表示政府所公布的疫情数据并不准确反映实况,理由是政府进行强制检测的范围非常有限,并不反映社会上的全面、整体情况。
此外,这些数据的相当一部分,约3/4到4/5,是来自自行检测阳性个案的自愿呈报,其中有自愿,也有强制性的检测要求(如学校、某些活动、政府机构、安老、医疗服务工作人员等)。究竟有多少这样的阳性个案没有呈报,政府并没有数据或估算。因此,公布的数据一定是低于实际数字的,但实际数字到底有多高则没有办法进行估算。但作为观察每天个案数目的变化趋势,这些数据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同志逝世
2022-12-26 06:51 -
转阴后为什么总觉得累?专家:身体约2-3周才能恢复
2022-12-26 06:51 抗疫进行时 -
杭州警方通报“女子赠药遭踹门”:受赠方以道歉信方式致歉
2022-12-25 22:29 -
上海警方:4人非法销售抗原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22-12-25 20:53 依法治国 -
上海:聚焦医疗救治关键环节和重点人群,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
2022-12-25 19:47 抗疫进行时 -
专家:与公众感受脱节的数据已无现实意义,应公布疫情本身数据
2022-12-25 19:23 抗疫进行时 -
新疆伊宁坍塌事故18人暂时失联,已确定具体位置
2022-12-25 18:33 安全生产 -
国羽功勋教练王文教病逝
2022-12-25 17:44 -
女子称赠药给邻居,对方不满延误踹门辱骂
2022-12-25 17:33 抗疫进行时 -
长沙开启上门核酸采样后爆单,发文致歉
2022-12-25 17:16 抗疫进行时 -
我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张金哲院士逝世,享年102岁
2022-12-25 16:18 -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王仲奇逝世
2022-12-25 16:09 -
浙江:日新增阳性人员数已破100万
2022-12-25 15:28 抗疫进行时 -
“阳”过多久能打“第四针”疫苗?专家:6个月
2022-12-25 14:51 抗疫进行时 -
逃离深圳教师岗的985毕业生:等不到公租房,请不到带薪假
2022-12-25 14:46 -
自来水测抗原现两道杠?北京自来水集团辟谣
2022-12-25 14:24 抗疫进行时 -
新疆一金矿坍塌18人被困,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
2022-12-25 14:06 -
杭州:120日均出车900余次,为去年同期3倍以上
2022-12-25 13:46 抗疫进行时 -
广州:出殡业务原则上延至明年1月10日后申办
2022-12-25 12:47 -
云南:购买退热类药品及抗原,需实名登记
2022-12-25 12:35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20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176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53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6“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3最新闻 Hot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谁将继任教皇?
-
石破茂再发狠:不打算唯命是从
-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单第3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