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达利欧:中美存在各自“宁死也不愿放弃的不可调和的差异”
【导读】 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在本文中,对中美未来关系的可能演变和潜在的战争作出了预测。原文篇幅较长,观察者网分篇刊载,此为第三篇,略有删减。
【文/瑞·达利欧】
文化战
人们彼此如何相处,是决定他们将如何应对共同面临的情况的最重要因素,而他们所拥有的文化,是决定他们彼此如何相处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人和美国人分别最重视什么,他们对人与人相处之道的看法,决定了在应对冲突时,他们彼此将如何对待。因为美国人和中国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规范,他们会为之战斗,为之牺牲,所以我们要想和平解决我们的分歧,双方就必须理解这些分歧是什么,如何妥善处理这些分歧。
中国文化促使其领导人和社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决策,奉行高标准的文明举止,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要求每个人知道自己的角色以及如何好好扮演角色。他们还寻求“无产阶级统治”,通俗地说,这意味着机会和回报的广泛分配。
相反,美国文化促使其领导人自下而上地治理国家,要求高水平的个人自由,崇尚个人主义而非集体主义,赞赏革命性的思考和行为,不因人的地位而是因人的想法的质量而尊敬人。这些核心文化价值观决定了每个国家选择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泾渭分明,相对于美国人和中国人共同持有的很多信念来说通常并不是很重要,也不是所有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有这些差异,正因如此,很多美国人在中国过得很舒服,反之亦然。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普遍。例如,新加坡的华人,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的中国人,拥有类似于西方民主制度的治理体系。
但这些文化差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几乎所有事情,在发生巨大冲突的时期,这些差异是决定性差异,决定了双方是战斗还是和平解决争端。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主要挑战来自他们中的一些人没有理解和体谅对方的价值观与行事方式,不允许对方做他们觉得最好的事。
虽然两国的开放增加了它们的互动,两国日益共享的实践(例如,两国类似的经济自由带来了类似的愿望、产品和结果)使两国环境和民众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相似,但两国做法上的差异依然显著。
这些差异反映在各自政府和民众的互动方式上,以及两国人民的互动方式上,特别是从领导人到决策者的层面上。这些文化差异有些很小,有些则很重要,以至很多人愿意为之战斗牺牲。例如,大多数美国人信奉“不自由,毋宁死”,而对中国人来说,个人自由远不如集体稳定重要。
这些差异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例如,中国规定未成年人能玩什么类型的电子游戏,每天能玩多少个小时的游戏,而美国并不管这些事,因为这被认为是由父母个人决定的。两种做法的好坏也许见仁见智。
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国人较易接受政府确定的方向,美国的文化则使美国人愿意就要做什么与政府展开对抗。同样,因为文化倾向不同,所以当被告知面对新冠病毒必须戴口罩时,美国人和中国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中国人听从指导而美国人不听从,又会带来进一步的影响,包括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经济影响等。
受这些由文化决定的对待问题的差异影响,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很多东西会做出不同反应,如信息隐私、言论自由、媒体自由等,最终使得两国社会的运行方式有很多不同。
尽管这些对待问题的不同文化思路各有利弊,在此我不深入探讨,但我想表达的是,美国和中国的决定性文化差异都是根深蒂固的。
鉴于中国出色的历史发展成就及其背后文化的根深蒂固性,就像美国人不会放弃美国的价值观和制度一样,中国人也不会放弃中国的。试图迫使中国人及其制度变得更像美国,在他们看来将意味着放弃最根本的信念,而为了保护这些信念,他们不惜战斗至死。
为了与中国和平共处,美国人必须理解,就像美国人认为他们的价值观和践行这些价值观的方式是最好的一样,中国人也认为他们的价值观和践行这些价值观的方式是最好的。
例如,我们应当接受这个事实:在选择领导人方面,大多数中国人认为,让有才能、明智的领导人挑选领导人,比在一人一票的基础上让大众挑选领导人要好。很多中国人认为,大众会一时兴起地选择领导人,不是根据自身利益,而是根据候选人为了赢得支持会给他们什么来做决定。
同时,中国人认为,就像柏拉图认为的和许多国家所发生的那样,在情况非常差的时期,随着人们围绕不同的政策方向展开争斗,而不是支持坚强能干的领导人,民主国家容易陷入功能失调的无政府状态。
中国人还认为,他们的领导人选拔制度有利于做出更好的跨代战略决策,因为任何一个领导人的任期,只占沿长期发展弧线前进所需时间的一小部分。[1]中国人认为,集体利益至上,也对国家最好。中国的治理制度更类似于大公司的典型治理制度,尤其是跨代公司,所以他们不明白,美国人及其他西方人为什么难以顺着这个思路理解中国制度的合理性,难以和他们一样看到民主决策程序面临的挑战。
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想探讨这些决策体系的相对优越性。我只是想说明双方都有理由,并想帮助美国人和中国人通过对方的视角看问题。最重要的是,我想让大家明白我们面临这样的抉择:是接受、容忍甚至尊重对方有权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决定,还是让中国人和美国人为他们认为的不可妥协的东西争斗到底?
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两国存在历史差异,以及历史差异导致的文化差异。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美国新增感染40009例、死亡133例
2022-07-24 07:48 美国一梦 -
最高级别警告!WHO: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2-07-23 22:36 医学 -
“欧洲国家政府正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崩塌”
2022-07-23 22:26 欧洲乱局 -
德国总理家垃圾桶“泄密”,对领导人配偶们的备注亮了
2022-07-23 22:05 -
特鲁索娃大师班被瑞典“制裁”,中企:欢迎“三娃”来华巡演
2022-07-23 21:19 俄罗斯之声 -
“中美用户看的东西,咋差别这么大?”
2022-07-23 21:14 中美关系 -
听到民众骂拜登,美第一夫人这回应把人看呆
2022-07-23 19:37 -
外媒惊了:德国中产都沦落至此了…
2022-07-23 19:34 -
俄乌签署重要协议,美国挑拨:中国要有大国的样子
2022-07-23 19:29 观察者头条 -
为了撺掇佩洛西窜访台湾,美媒拼了
2022-07-23 18:58 中美关系 -
加州和得州杠上了:你严管堕胎,我加强控枪
2022-07-23 16:05 美国一梦 -
听到小朋友说这话,特拉斯表情凝固了
2022-07-23 15:48 -
立陶宛解除对俄罗斯飞地的铁路运输禁令
2022-07-23 15:27 -
美国男子同时患猴痘和新冠,专家:难以置信的倒霉
2022-07-23 15:23 -
玩得正嗨,人被吸到地下去了…
2022-07-23 15:01 -
普京推荐国产“伊万茶”:比可乐好多了,可乐都是化学物质
2022-07-23 14:15 俄罗斯之声 -
美前防长才叫嚣放弃“一中”,沙利文:政策不变
2022-07-23 13:42 台湾 -
“我40岁,不是70岁”,泽连斯基内涵普京反被嘲
2022-07-23 11:48 -
联合国、土耳其见证下,俄乌签署恢复黑海粮道协议
2022-07-23 10:15 乌克兰之殇 -
称“拜登死亡帮助民主党赢得中期选举”?《纽约时报》火速辟谣…
2022-07-23 10:11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52“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7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