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桑·玛姆杜赫| 埃及与巴勒斯坦问题:坎坷的出路
最后更新: 2024-05-09 02:35:54【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帕桑·玛姆杜赫(Passant Mamdouh)】
“阿拉伯人对巴勒斯坦的记忆不会因各种误导和抹除的企图而变得模糊。阿拉伯民众和自由世界将永远铭记,巴勒斯坦是倚仗西方武器、在西方的保护伞之下被褫夺的一块阿拉伯土地,但这种状态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因为我们不会忘记、也不会保持沉默。”
——阿卜杜勒·瓦哈卜·梅西里(埃及思想家和社会学家(1938-2008))
最近很多新闻头条都在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埃及不能接受巴勒斯坦难民?”
加沙战火已燃烧一个多月,关于以色列是否占领加沙、由谁接管加沙、如何管治加沙等问题仍争吵不休。更令人震惊的是,以色列媒体近日披露了一份以情报部门的文件,其中提到建议在占领加沙后,将230万住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驱逐至埃及西奈半岛,搭建若干“帐篷城”,最终变成永久居住地,并沿着埃及与以色列边界设立“安全缓冲区”,把难民营同以色列隔开。
尽管这份文件中还提到了其他政策选项——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接管加沙或在加沙扶植亲以政权,但这都无法避免未来对以色列的袭击,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赶走了事。
媒体曝光后,以色列政府证实了该文件的真实存在,强调这只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概念性文件。但无论如何,这一企图在埃及引发了强烈不满和反对。
埃及政府和埃及民众对这个问题的立场,反映的是对自己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目前,埃及政府坚决反对以色列将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驱逐到西奈半岛的企图,但这并不意味着埃及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忽视。
以色列媒体10月28日披露,在以色列情报部门泄露的一份文件中,建议在占领加沙后将230万加沙巴勒斯坦人全部迁移至埃及西奈半岛。
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埃及街头示威游行队伍的口号充斥着“面包、自由、社会正义”以及“人民要求推翻政权”,这是埃及民众对国内政治经济改革的急切需求,也是对穆巴拉克政权的高度不满与反对。
而彼时的这些口号,似乎成为此次加沙战争中埃及人支持巴勒斯坦的启发。最近,埃及民众上街游行,打出“人民要求推翻以色列”的旗号。某种意义上,这让埃及人回想起“阿拉伯之春”,实现政治改革的目标离不开阿拉伯民族实现独立的目标,也说明巴勒斯坦问题一直备受埃及社会关注,无论是国内反对政权腐败还是对外反对以色列的不合法领土扩张及藐视巴勒斯坦建国权利,民众在这两个层面的斗争和诉求基本是一样的,反对各种压迫是阿拉伯人走向解放的重要条件之一。
埃及首都开罗,支持巴勒斯坦的民众在街头举行抗议活动,高举画有巴勒斯坦旗的横幅。图自法新社
为什么埃及是斡旋者?
首先,是埃及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决定了埃及在中东的角色。同时,巴勒斯坦问题是影响埃及内政外交的重要因素,埃及历任政府对巴以冲突的立场,会根据本国政治利益的变动来及时调整外交行动及自身角色。
巴勒斯坦问题与埃及的国家利益无法分开。纳赛尔时期(1956-1970年),埃及泛阿拉伯民族主义是埃及在中东外交政策中的决定性因素,为抵抗以色列和帝国主义的干涉,纳赛尔政府向巴勒斯坦提供政治支持,成为其实现埃及国内民族解放与团结的主要力量。
到了萨达特时期(1970-1981),埃及与以色列在1979年签署《和平条约》,成为第一个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阿拉伯国家。萨达特曾认为埃以关系正常化,可推动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但此后埃及反而在阿拉伯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显著下降,并遭到阿拉伯国家的疏远和敌视,阿盟总部也从开罗搬到突尼斯,直到1990年才重新迁回开罗。
在穆巴拉克时期(1981-2011),埃以维持“冷淡的和平”,埃及成为巴以和平进程中的重要一方。1989年,穆巴拉克提出和平计划,根据安理会决议和“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必须停止扩大定居点。
总体而言,埃以建交后,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下降,既没有推动巴以和平进程,甚至还导致“两国方案”受挫。到了2002年,另一个重要的阿拉伯国家沙特提出“阿拉伯和平倡议”,承认以色列国并与之实现关系正常化。巴勒斯坦问题在中东议程中逐渐边缘化。
但问题是,这些年来发生的屡次冲突、包括正在进行中的加沙战争都证明,在以色列没有承认巴勒斯坦建国的基本权利这个前提下,巴以争端不会走向和平,甚至即便以色列和中东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巴以和平仍依赖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国的承认。
其次,2007年哈马斯接管加沙地带以来,埃及在巴以之间的斡旋身份更为突出了。作为可以与哈马斯与以色列两方都保持接触的国家,埃及多次成功调解了冲突。比如2011年,埃及与以色列协商,释放了哈马斯在加沙的政治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Yahia Sinwar)。辛瓦尔被关押期间,哈马斯导弹袭击以色列的坦克,并俘虏了士兵吉拉德·沙利特;经埃及斡旋,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换囚协议,以色列释放上千名哈马斯囚犯,其中包括叶海亚·辛瓦尔。2017年,辛瓦尔接替伊斯梅尔·哈尼亚(Ismail Haniyeh)当选为哈马斯在加沙的政治局主席。
塞西政府对哈马斯的立场并非一成不变,具体政策立场取决于国内政治利益。2013年以来,埃及彻底打击穆兄会力量及其政治生命后,决定将其列为恐怖组织,抓捕穆兄会支持者,结束穆兄会在埃及的各种活动。2015年,埃及法院正式将哈马斯列为恐怖组织,并关闭了作为穆兄会分支的哈马斯在埃及的办事机构。
2017年5月1日,哈马斯发布新的政治纲领,纲领中明确表示接受“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且没有出现“消灭以色列”的表述,强调其斗争目标是“犹太复国主义者”,而不是所有犹太人。同年,埃及与哈马斯恢复关系。
2017年,哈马斯在加沙的领导人辛瓦尔率代表团访问开罗,赞赏埃及的居中调解,期待双方继续保持联系并实现更高利益。【1】那次访问,为埃及与哈马斯的双边关系打开了新篇章,埃及同意为加沙的发电厂提供资金、开放拉法口岸、向哈马斯提供支持等。作为回报,哈马斯也加强了拉法边境的安全措施,为埃及政府打击西奈半岛的恐怖势力提供支持。 随后,埃及政府就在同年与哈马斯恢复关系,并将其从恐怖分子名单中删除。
这一立场的转变背后,是塞西期望依靠哈马斯来遏制西奈半岛的恐怖主义势力,打击伊斯兰极端组织,这是他接近哈马斯的首要考虑。同时,一定程度上扭转哈马斯的边缘化趋势,加强了埃及在以哈之间的“传话者”地位。
2017年10月12日,在埃及开罗,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负责和解事务的官员阿扎姆·艾哈迈德(前右)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谈判代表团负责人萨利赫·阿鲁里(前左)签署协议,双方同意和解,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图自新华社
在今年10月7日哈以之间爆发战争后,加沙遭到以方的全面封锁及大规模轰炸和袭击。埃及积极居中斡旋,主办开罗峰会,为双方交换及释放被扣押人质进行谈判,开放拉法口岸方便援助物资进入加沙,接受伤者在埃及医院治疗等。同时,埃及最大的伊斯兰组织艾资哈尔机构和埃及民众也不断向巴勒斯坦人民表示支持,谴责以色列的无差别狂轰滥炸,也认可本国政府在巴以问题中的立场。在目前加沙局势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埃及政府是关键的协商者。
10月21日在埃及开罗行政首都举行开罗和平峰会,本意是防止以色列-哈马斯的战争升级,但结果由于阿拉伯国家和西方国家在谴责哈马斯启动本轮战争的立场上存在明显分歧,最终无法达成联合声明及共识。此外,美国、以色列和伊朗三国缺席开罗峰会,作为本次加沙争端中的几个重要角色,它们本应在终止战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1月4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约旦,与埃及、约旦、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联酋外长及巴勒斯坦代表举行会谈,阿拉伯国家呼吁立即在加沙实现停火。埃及外交部长萨迈赫·舒凯里在会上强调,“以色列袭击无辜平民和设施、医疗设施及医护人员,还强迫巴勒斯坦人离开他们的土地。这根本不是合法的自卫”。这一表态不仅是对以色列的直接谴责,也再次亮明埃及反对将巴勒斯坦人驱逐到西奈的立场。
本次战争中,塞西政府仍秉持积极斡旋的态度,支持双边和多边谈判。埃及在中东具备战略意义,巴以问题关乎埃及国家利益,作为与哈马斯关系特殊的国家,埃及并不希望加沙的紧急态势蔓延至西奈半岛,以影响本国安全。
早在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对哈马斯采取打击措施,封锁向加沙地带走私物品的地下通道,为控制其活动而关闭过境点等等,后果是加剧了加沙民众的生活困境,也对西奈半岛的安全造成损害。而塞西政府则采取打击与怀柔并行,与哈马斯保持平衡关系,打击恐怖主义势力,也扮演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沟通者,从而实现了更大的政治利益。
埃及为何反对将加沙人迁至西奈半岛?
塞西执政以来,西奈半岛的反恐及安全形势成为政府的优先考虑。西奈半岛北部的拉法(Rafa)、谢赫祖韦德(Sheikh Zuweid)、阿里什(Al-Arish)三地曾是恐怖组织的摇篮,由于埃及政府实施反恐行动,当地的贝都因人被转移到其他地方,导致这些居民对政府抱有不满情绪。这一复杂关系对当地安全局势带来不利影响,一直困扰着埃及政府。
从埃及的地理位置来看,连接亚非的西奈半岛,具有极高的历史、战略、安全地位,同时也是埃及的重要经济支柱。西奈半岛北临地中海,南靠红海,苏伊士运河贯通两地;北部的拉法口岸,则连接着加沙地带最南端。历史上,西奈半岛曾是埃及与阿拉伯半岛的重要贸易通道,又是摩西在旷野里停留40年的地方。当地拥有丰富的矿产和石油储藏,自然美景和珊瑚礁是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观光资源,对埃及旅游业有着重要贡献。
自1978年埃及与以色列达成《戴维营协议》后,以色列于1982年结束对西奈半岛的控制,并将该地归还埃及。根据协议规定,以色列要归还在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领土,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2】
埃及西奈半岛,https://mfo.org/sinai-map
《戴维营协议》签署后,西奈半岛分为四个区ZONE A、 B、C、D,埃及获准在A区部署一支总计22000人的机械化步兵,同时获准在B区部署四个配备轻型武器的边境安全营 。【3】在C区只允许多国观察员部队(Multinational Force and Observers)、埃及警察进入,除了在拉法口岸可以有埃及边防士兵。在D区,有四支以色列步兵部队及其军事设施和野战工事,以及多国观察员部队驻扎。【4】自此以后,如果开罗向西奈半岛派遣成规模的地面部队或武装飞机,便是违反协议,将被视为具有侵略意图。【5】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他被指控受贿10亿卢布”
2024-05-08 23:08 俄罗斯之声 -
震撼场面!上万名塞尔维亚群众走上街头 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
2024-05-08 22:39 中国外交 -
日产CEO:中国车企强大了,我们陷入生存游戏
2024-05-08 22:38 新能源汽车 -
“这么对中国,欧盟很快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4-05-08 22:34 新能源汽车 -
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国事访问成果文件清单
2024-05-08 22:24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宴会
2024-05-08 22:23 中国外交 -
“我们这些操作不得人心,所以拉美国家才更愿意找中国合作”
2024-05-08 22:03 美国一梦 -
“美禁令未必有效,57%含新疆棉样品被标仅用美国原料”
2024-05-08 21:48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20:59 观察者头条 -
两名乌军军官涉嫌企图暗杀泽连斯基被捕,美俄回应
2024-05-08 20:44 乌克兰之殇 -
美撤销部分企业对华为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回应
2024-05-08 20:19 华为 -
习近平同武契奇共同会见记者
2024-05-08 20:17 中国外交 -
泰国新卫生部长上任首日:重新考虑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战争 -
习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首期6项举措
2024-05-08 19:22 中国外交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相关推荐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199“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75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93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81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