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光:美欧拉上印度搞基建计划,有谱吗?
最后更新: 2024-05-09 00:54:46观察者网:本届G20峰会的另一个重点便是第三世界或者说“全球南方”。会前,莫迪一直表态力推非盟加入G20,得到美方支持;峰会期间,非盟加入G20。其实过去中法等国也提过这一主张,但都没有下文;所以怎么看非盟在这一时间点加入G20,会带来什么影响?
此外,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印度对“全球南方”非常上心,今年初在不邀请中国、巴西、印尼等国情况下,举办“全球南方之声”峰会,莫迪似乎力图成为“全球南方”代言人,印度这一政策的意图是什么?背后是否有美西方力量推动,即一方面捧印度取代中国,另一方面将全球南方拉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框架?
潘光:对全球南方,中国和印度都非常重视。印度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发起“不结盟运动”,因此自视应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但今年初,印度举办“全球南方之声”峰会却没有邀请中国、巴西,就这种格局来看,它想成为全球南方代言人,我觉得是不够格的。
全球南方真正的领头羊,外界还是一致看好中国,我们当然不会排斥印度。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全球南方”国家正在冒头,巴西、土耳其、墨西哥等等,包括俄罗斯现在也把自己放到“全球南方”行列中来,过去俄罗斯不太看得起第三世界国家,更希望融入欧美体系。
印度举办“全球南方之声”峰会。图片来源:印度大使馆
至于非盟加入G20,中国一直非常支持,最早就是中国提出来的。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发达国家很难反对,历史上欧美殖民者在非洲大陆的原罪以及他们至今仍在非洲拥有的利益和影响力,不会让他们明确排斥非盟,只不过要选择一个他们认为的合适时机。
G20中的南方国家就更一致了,就是希望改变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秩序,西方老是说改变规则,但我们不用规则一词,而是用西方主导下的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秩序。就这一点,印度和中国是站在一条线上的。
当然,在印度达成这一结果,要说背后完全没有美西方的推动,我觉得也不客观。美西方“力捧”印度、增加其在全球南方的话语权,本质上也是利用中印之间的矛盾,促使印度与中国对抗。
“全球南方”本身不是一个新鲜词,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一般指与北方发达工业国家相对的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在现在的政治语境下也可以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在经历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的负面冲击后,全球南方开始出现一轮新的“觉醒”运动。西方在意识到这一点后,试图拉拢全球南方。
不过,我们和西方世界对全球南方秩序的定义是不同的,前者的核心是“公正平等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而后者则是希望将“全球南方”纳入现有的由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中。
前几天跟两位印度人士聊天时,我个人的体会是他们更多地强调印度与中国的一致性方面。首先提到的就是气候变化问题,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查一下哥本哈根气候协议,中印立场基本相同,都提出发达国家应拿出更多的钱补偿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就在2010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召开前,中印两国于2009年签订了一项为期五年的应对气候变化备忘录协议,目的就是为这场气候峰会做准备。
第二是WTO,无论是谈判加入WTO还是到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中印立场比较一致,质疑西方国家在很多事情上做法不公道。第三是粮食安全,中印对于本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的观点很相似,同时也关切全球南方面临的粮食安全危机,印度对本国大米是限制出口的,中国也一直强调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第四就是反恐,当然在具体细节上,中印存在差别;印度的反对极端主义目标,有一部分指向巴基斯坦;我们也反对极端主义,但不会专门针对巴基斯坦。近年来,莫迪政府在克什米尔地区搞的一些激进政策,公开针对全体穆斯林,认为伊斯兰就是极端主义,在这一点上莫迪政府的印度教极端观念太强,毕竟印度还有超过2亿的穆斯林人口。我之前去印度,带我参观的小伙子就是穆斯林。
第五,在俄乌问题上,中印的立场也比较一致,都没有参与对俄制裁,也都希望双方能停火谈判。在G20峰会召开前,有媒体认为G20联合声明可能难产,我说你们再等等看,这次联合声明不太可能难产。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去年巴厘岛峰会上,泽连斯基视频连线发表讲话,但今年新德里峰会前,印度方面就婉拒泽连斯基出席会议。
目前中印之间的主要矛盾就是边界争端和中巴经济走廊问题,在其他绝大部分的全球性问题上,双方基本都持相近或相同观点。而G20主要是处理全球性事务,不会涉及中印边界问题,只要避开俄乌战争,其他问题不会有重大分期,所以从这些细节可以推测,今年G20联合声明是水到渠成。
莫迪与非盟轮值主席阿扎利·阿苏马尼(左)图自美联社
观察者网:关于中印之间的矛盾分歧,您与印方人士谈论时,对方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他们对莫迪政府举办G20峰会的评价如何?
潘光:他们对G20会议的议程和结果基本是肯定的,而且认为莫迪当下在印度的执政地位是四平八稳。
当然,他们跟我们一起吃饭,对中印关系肯定会讲一些好话或场面话,但基本的观点还是我前面提到的,中印之间最大的分歧就是边界,其他绝大多数都是比较一致的。
另外,他们谈到了印度“改国名”一事,他们认为其实普通的印度老百姓根本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对于改名,只有印度教激进分子是支持的,其他老百姓可能根本没有机会表示反对或支持。
他们说,我们两个也算体制内的人,全世界使用“印度”一称都用了这么多年,现在真的有必要改吗?你们认为印度教是正统,我们尊重印度教,但没有必要搞得如此极端。“婆罗多”或者说“巴拉特”这个名字,就是印度教原教旨主义的体现,但印度毕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以他们预期印度国大党等在野党会联合一批力量反对莫迪的这个主张。
其实,过去莫迪政府在克什米尔打压穆斯林,又强推《国民身份法》排斥穆斯林,导致国内暴力骚乱,在西方社会引发强烈批判。甚至更早在2005年,美国还以莫迪没有妥善处理其管辖的古吉拉特邦的暴力活动,而拒绝莫迪入境,理由就是搞种族主义。
G20期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跟莫迪当面谈了这事,因为加拿大有一批锡克族人示威反对印度更改国名。在印度国内,锡克族也是一支重要的民族,他们与印度教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矛盾,但锡克族里面有些极端分子主张建立一个锡克族国家,设想中还包括巴基斯坦的一部分领土,不过这种声音非常小。
当然说到底,改国名一事最终还是以执政者为准,如果执政者执意要推,也是没办法的。
观察者网:其实,莫迪政府一直在国内操作种族宗教、民族主义议题,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日常化,塑造印度教主体民族的正统性与合法性,同时打压其他种族宗教,在印度国内也引发巨大矛盾和暴力冲突。比如,今年以来在印度东北部曼尼普尔邦发生的骚乱,几乎被莫迪政府无视。明年印度将迎来大选,莫迪无疑想将G20作为竞选的重要政绩,在峰会上使用“Bharat”一称,而非殖民者时代的“India”,更是一种情绪刺激。G20之下的国际声量,加上“婆罗多”之下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能让莫迪坐稳大选形势吗?
潘光:莫迪政府在G20放出改国名的风声,本身就是一种试探性行为,他为了明年的大选,需要巩固印度教的选票基本盘。毕竟印度教是印度最大宗教,信徒人数约占人口的80%,而穆斯林只占15%,所以他为了拉拢这部分选票,宁肯放弃穆斯林选票。
国大党肯定会强烈反对这一做法,它主要还是从全民和解的角度出发,但这样也可能让它失掉一部分印度教极端主义的选票。当然,莫迪政府这么做最终效果如何,现在还很难说。
7月中旬,印度国内26个反对党组成“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图为泰米尔纳德邦首席部长穆图韦尔·卡鲁纳尼迪·斯大林、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玛玛塔·班纳吉和国大党高级领袖索尼娅·甘地 图自AFP
其实退一步讲,改国名这事以后还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最简单的例子,这恐怕也不利于“印欧经济走廊”,沙特、阿联酋等整个中东地区主要是伊斯兰教,莫迪一手推印度教激进主义、打压穆斯林,一手又想联合中东搞项目,会产生矛盾。
所以,莫迪从选举角度出发,国名争议肯定是短期的,选完以后可能就放到一边了。
此外,美欧等西方国家的态度也是不确定因素,现在他们是出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因素在拉拢印度对抗中国、制裁俄罗斯,即便心里不赞成莫迪的这些举措,暂时也不会大声公开指责,但未来会不会生变,现在也不确定。
观察者网:谈到印度和美欧的关系,除了最新的印欧经济走廊计划,此前借由四方机制、印太战略到莫迪访美,印美关系有了巨大提升。之前我们认为印度是美国打造印太框架的薄弱一环,目前来看,您觉得这个观点还是如此吗?印美关系的本质只是作为抗衡中国的伙伴,还是美欧希望印度成为下一个中国那样的进出口市场、制造基地?可是反过来说,印度要实现大国雄心,能缺了中国这一层关系吗?如果在其他议题上也能对印度提出站队要求,印美还能和谐吗?
潘光:我过去的观点是,如果美国想把四方机制打造成“亚太小北约”,印度是一个弱点,到现在我还是这么认为。因为印度不仅要处理对华关系,还要顾及对俄关系,如果美国在亚太搞“小北约”,不仅中国反对,俄罗斯也一定强烈反对,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印度不会积极参与。但是,印度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建立一个多边体制,对它自己是有利的。
实际上,现在有很多问题都是如此,大量机制性的东西是相互交叉的,每个国家都是为了自身利益考虑。比如,中国与泰国、新加坡最近有联合军事演习项目,美国非常关注,因为泰、新是美国的盟友;再比如菲律宾,最近小马科斯政府跟美国走得很近,但与此同时前总统杜特尔特访华,再三强调菲律宾不会跟中国在南海打仗,而且即便是现任菲政府如此亲美,也不得不考虑中菲经贸关系。
前些天拜登在结束G20会议后访问越南,升级美越关系;随后越南方面明确表示跟美国加强关系,但不针对中国。很现实的问题之一,是越南在供应链、基础设施等方面,还离不开中国;何况中越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共同性。
印美关系也是如此,美国不可能彻底拉拢印度,印度对美国的“仰赖”和“利用”是有限。当然,美国现在给印度的“好处”也是有条件的,会随着时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其实,很多国际关系问题,在真正研究人员看来没这么容易发生巨大转折;有些事件当下看似很严重,但实际上放在一个较长时段内来观察,只是很小的波澜,我们在观察的时候,角度和情绪不能太极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他被指控受贿10亿卢布”
2024-05-08 23:08 俄罗斯之声 -
震撼场面!上万名塞尔维亚群众走上街头 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
2024-05-08 22:39 中国外交 -
日产CEO:中国车企强大了,我们陷入生存游戏
2024-05-08 22:38 新能源汽车 -
“这么对中国,欧盟很快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4-05-08 22:34 新能源汽车 -
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国事访问成果文件清单
2024-05-08 22:24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宴会
2024-05-08 22:23 中国外交 -
“我们这些操作不得人心,所以拉美国家才更愿意找中国合作”
2024-05-08 22:03 美国一梦 -
“美禁令未必有效,57%含新疆棉样品被标仅用美国原料”
2024-05-08 21:48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20:59 观察者头条 -
两名乌军军官涉嫌企图暗杀泽连斯基被捕,美俄回应
2024-05-08 20:44 乌克兰之殇 -
美撤销部分企业对华为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回应
2024-05-08 20:19 华为 -
习近平同武契奇共同会见记者
2024-05-08 20:17 中国外交 -
泰国新卫生部长上任首日:重新考虑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战争 -
习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首期6项举措
2024-05-08 19:22 中国外交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相关推荐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88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