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亚·史密斯:习惯吧,美国,我们已不再是老大
关键字: 美国中国经济中美经济中美贸易摩擦外企进口税【翻译/观察者网马力】在20年里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1997年,中国的GDP规模仅占美国的11%,2017年,这个比例已经提高到了63%。不过由于中国物价相对较低,这个比例还是夸大了两国生活水平之间的差异。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中国在2013年左右即已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金融系助理教授诺亚·史密斯12月18日在彭博商业新闻网刊发评论文章:《习惯吧,美国,我们已不再是老大》(图中曲线展示了从1960年到2017年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GDP规模占美国GDP规模的比例)
那么到底哪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实际上更大呢?事实可能介于这两个数字之间。如果中国能够废除其资本管制政策并开放人民币对外币的自由兑换,那么人民币很可能会升值,中国按照市场汇率计算的GDP规模,也将接近其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的GDP规模。换句话说,现在中美两国的经济规模实际上已经不相上下了。
由于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中国的增长空间要比美国的大得多。中国已经拥有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而且中国也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换句话说,即便中国现在还不是全球最大经济体,那么很快也将是了。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呢?中国即将获得全球经济主导地位这件事,对全世界和美国来说会产生哪些具影响呢?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最显著影响是,中国将成为经济学家们所说的“集聚效应”(agglomeration effects,指吸引经济活动向某一地区靠近的向心力以及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最典型的产业集聚效应的例子当数美国硅谷,那里聚集了几十家全球IT行业巨头和数量庞大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观察者网注)的最大受益者。企业有在同一地区聚集的倾向,因为一家公司的员工会成为另一家公司的客户。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藤田昌久(Masahisa Fujita)和安东尼·维纳布尔斯(Anthony Venables)20年前已经证明,“集聚效应”能够给经济活动最密集的地区带来巨大利益。
趋势正越来越明显,出现这种效应的国家是中国而不是美国。中国是各个行业的全球最大市场所在地,所以很多跨国公司都希望在中国设立自己的生产工厂和办公室。相应地,这导致整个供应链向中国转移,因为各家公司都希望把自己的生产基地设在距离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不远的地方。而另一种被称为“集群效应”(clustering effects)的现象加速了这一进程。这个效应体现在海量的制造业知识、技术和人才等在中国的一些城市里集中。虽然中国对外国企业的态度会减缓这一进程,不过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引力是很难抵挡的。
这也意味着特朗普总统的对华贸易战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要想迫使一家公司迁离中国,美国不得不把进口关税调整到很高的水平,因为加征的关税不仅要抵消掉两国之间劳动力成本的差异,还要抵消掉中国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制造业在中国的集中度以及供应链在中国的稳定性。很多公司都声称准备撤离中国,可实际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例如福特汽车公司去年就已经宣布将在中国生产下一代汽车。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另一个影响是,美国在二战结束后为管理全球经济而建立的制度体系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越来越失去效力。以世界银行为例,这家以向贫穷国家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的银行发现自己已经被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大量中国贷款边缘化了。
这个由美国主导的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美元。几十年来,美元一直扮演着世界储备货币的角色,世界各国都把美元确定为自己的储备货币,很多国家都发行以美元计价的债券,石油等大宗商品通常都以美元定价。一些人认为这会增加美国经济所承受的压力,因为对美元日益增长的需求会使美元变得更加昂贵,进而导致美国贸易赤字问题持续难解。
如果这一理论是正确的,那么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国应对资本流入的能力将出现下降,而资本流入对于维持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非常重要。让中国的人民币承担一部分全球储备货币的职能是个不错的方案,正如一个世纪前美元从英镑手中接过这一职能一样。不过,由于中国坚持其资本管制的政策,资金难以自由进出中国。这将阻止人民币分担或取代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职能。不过随着中国的经济规模逐渐超过美国,国际货币体系将变得更加不稳定。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影响最后体现在地缘政治领域。曾经为了进入美国市场而在军事和政治上迎合美国的国家届时将受到诱惑转而迎合中国。对于距离中国市场很近的那些东亚国家来说,这种迎合中国的压力尤为巨大。
当然,美国可以通过与其他东亚国家建立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贸易集团来对抗或减缓这一过程。前总统奥巴马就曾试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来实现这个目的,不过特朗普刚刚上任就将其扼杀于腹中。
因此,中国已经或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这件事意义重大。它意味着美国将不再能够依赖自身巨大的市场,来获取投资或地缘政治意义上来自他国的效忠。除非中国在不久的将来犯下严重错误(比如禁止外国公司在华投资、用过度的政府管制来降低生产效率或突然发生内乱),否则中国将享受到其主要竞争对手曾经享受到的诸多好处。
(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18年12月18日彭博商业新闻网BNN Bloomberg)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诺亚·史密斯:习惯吧,美国,我们已不再是老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力
- 最后更新: 2018-12-27 08:20:48
-
时隔10年 朝韩火车相聚板门店
2018-12-27 07:34 朝鲜现状 -
访华后,巴基斯坦外长赴俄讨论阿富汗局势
2018-12-26 22:31 阿富汗 -
加拿大人今年圣诞节送礼流行送大麻
2018-12-26 21:24 禁毒战争 -
韩国防白皮书删“视朝鲜政权为敌人”表述 中方回应
2018-12-26 20:05 朝鲜现状 -
韩青瓦台遭检方搜查 文在寅时代首次
2018-12-26 19:35 -
特朗普执着建墙时,又一个移民儿童拘留期间死了
2018-12-26 16:54 美国一梦 -
日本海自舰船明年访华?中方回应
2018-12-26 16:37 中日关系 -
CNN:高铁即将来到美国!
2018-12-26 13:51 高铁世纪 -
“没有比圣诞吃中餐更美国的了”
2018-12-26 13:23 中美关系 -
美股都这样了,特朗普:买入好机会
2018-12-26 13:08 美国一梦 -
“不给建墙费,政府不开门”
2018-12-26 12:12 美国政治 -
美联社与新华社合了个作,国会14位“老爷”急了
2018-12-26 11:19 中美关系 -
幼稚!跨国企业为避美对华关税盯上越南
2018-12-26 10:48 中美关系 -
日本退群!明年7月重启商业捕鲸
2018-12-26 10:42 日本 -
不仅报道造假,还编叙利亚孤儿故事诈捐
2018-12-25 22:54 传媒帝国 -
印度最长铁路桥历时16年建成 距中国仅20公里
2018-12-25 22:20 龙象之间 -
利比亚外交部遇袭 至少3人死亡10人受伤
2018-12-25 22:16 -
“我可以为女王挡子弹,我睡在盒子里”
2018-12-25 20:30 不列颠 -
“难道我们不知道如何与中国相处?”
2018-12-25 19:58 非洲之窗 -
法国关切加拿大被捕公民 中方回应
2018-12-25 19:20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9“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23“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2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3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8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