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尔斯海默:深陷两场大战,美国对华竞争如何走上“弯路”?
10月7日发生的事情让以色列有了两个明确的目标。第一,打败哈马斯;第二,救回人质。这两个目标经常被提及,但有一个核心目标却不常被提到,对以色列而言至关重要,那就是清洗加沙。以色列人清楚地认识到大以色列是一个种族隔离的国家,他们想结束这种局面,通过把巴勒斯坦人赶出加沙和西岸,建立一个基本上是单一民族的犹太国家。他们将10月7日之后的加沙局势视为清洗加沙的机会。
他们的基本假设是,首先杀害大量巴勒斯坦人,让加沙无法生存,迫使巴勒斯坦人离开。当然,这种假设并没有发生,尽管加沙在以色列的屠杀下变得无法居住,巴勒斯坦人却并未离开。因此,种族清洗没有奏效。但在这一过程中,以色列的杀戮机器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的地步。
这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巴勒斯坦人不仅没有离开,也没有被清洗,而且以色列也没有打败哈马斯。哈马斯仍然作为一个有效的战斗组织在运作,对以色列构成威胁。需要明确的是,以色列没有击败哈马斯,也不会击败哈马斯,而且人质也没有被解救。此外,加沙的清洗行动也没有成功。
至于真主党,你们都知道,他们在10月7日之后不久就开始向以色列北部发射火箭弹和导弹,导致大约10万名居住在以色列北部的以色列人向南迁移,以躲避这些火箭弹和导弹。据我所知,目前大约还有6万名以色列人尚未返回北部的家园并迫切希望回去。
因此,以色列人坚定地致力于制止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发射火箭和导弹,并采取了三种策略来击败真主党并有效结束其袭击。首先,他们采取了“斩首行动”策略,即试图杀死真主党的领导人,当然到目前为止,他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次,他们惩罚黎巴嫩的平民,基本上意味着杀害大量平民。第三,他们决定入侵黎巴嫩南部以直接与真主党部队交战并将其击败。
国际关系领域有丰富的文献显示,“斩首行动”策略通常不起作用。正如你们所知,以色列多年来一直在对各种阿拉伯组织的领导人进行斩首打击,但这些行动即使取得了短期的效果,也没有在实质上改变局势。因此,斩首纳斯鲁拉(真主党前领导人)的策略最终不会奏效。
以色列国防军22日首次证实,黎巴嫩真主党高级领导人哈希姆·萨菲丁已死亡。 《以色列时报》
此外,国际关系方面大量的文献资料还表明,对平民施加大规模的惩罚几乎不会导致政府或组织改变其政策。我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德国和日本的轰炸中已经知道这一点,因此,认为通过空袭黎巴嫩平民就能让真主党屈服的想法是错误的。最后,以色列战略的第三个要素是入侵黎巴嫩南部,但这也不会奏效。他们在2006年和1982年都尝试过,但两次都失败了,而且这次他们还会失败。
我的结论是,真主党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是以色列的强大对手,并保持向以色列北部发射火箭弹和导弹的能力,这对以色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所以我到目前为止要告诉你们的是,以色列还没有打败哈马斯,无法对加沙进行种族清洗,也不会打败真主党,这意味着这两场冲突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这就引出了第三场冲突,那就是伊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伊朗和美国都不想卷入战争,两者一直在竭尽全力避免直接冲突。但以色列则非常希望将伊朗和美国拖入战争,以色列真正想看到的是伊朗同时与自己和美国作战。
4月1日,以色列袭击了伊朗驻大马士革大使馆,这当然激怒了伊朗,导致伊朗在4月14日对以色列进行了报复袭击。以色列随后在4月19日对伊朗进行了小规模的袭击,因此以色列未能成功将美国和伊朗拉入一场大规模冲突。
尽管如此,正如你们所知,7月31日,他们在德黑兰谋杀了巴勒斯坦领导人,这最终导致伊朗在10月1日对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袭击,发射了大约180枚弹道导弹。现在我们正在等待以色列的回应,并且大家都知道如果以色列做出回应,它肯定会选择在某个时候回应,而伊朗也很可能会进行反击,然后可以想象以色列人会再次反击。这里发生的事情是冲突正在升级,至于这一切最终会如何收场?谁也不知道。但问题的关键是,以色列现在已经成功地将伊朗和美国拉入了冲突,因为随着伊以冲突的升级,美国必将站在以色列一边。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以色列要这样做?我的意思是,为什么以色列人如此致力于让伊朗深度卷入与美国的战争?
这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伊朗是让美国持续留在中东的“魔鬼化敌人”。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特里塔·帕西在他的著作中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Trita Parsi, Treacherous Alliance: The Secret Dealings of Israel, Iran, and the United States)。书中提到他采访了很多以色列人,他们表示当冷战结束、苏联威胁消失时,以色列人深感担心中东再也没有什么重大威胁能促使美国将军队留在该地区,并且出于战略目的继续重视该地区。因此以色列决定制造威胁,不遗余力地论证伊朗对该地区和美国构成了严重威胁,以便让美国人留在那里。
此外,鉴于中东的所有麻烦以及巴勒斯坦问题的重要性(我认为这是中东麻烦的根源,至少是当今问题的根源),如果你把伊朗描绘成一切罪恶的根源和中东当今问题的罪魁祸首,那么人们的注意力就会从以色列才是问题根源的论点上转移开。因此以色列和美国有既得利益,他们声称伊朗是“幕后操纵者”,这一切与巴勒斯坦问题无关,问题都在于伊朗。如果你把伊朗拖入与美国的冲突,你肯定会让美国人认为伊朗是所有麻烦的根源。第三个原因是,伊朗接近拥有核武器,距离发展核武库的阶段并不遥远,这让以色列非常担忧,他们希望美国动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攻击伊朗,一劳永逸地摧毁这些核设施。
当地时间10月1日晚,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 视频截图
因此,现在的局面是美国正在缓慢但稳步地被卷入与伊朗之间越来越大的战争,我们要问自己的问题是,这一切将走向何方?如果你听以色列人或者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者的言论,他们会说要“重塑中东”。当他们谈论重塑中东时,他们不仅在谈论伊朗,还包括真主党和哈马斯。以色列或许会同美国一道重塑中东(我对此表示怀疑),但他们不会以他们认为理想的方式重塑中东——伊朗将被彻底地消灭,真主党将被击败,哈马斯将被击败,巴勒斯坦问题将通过种族清洗得到解决——这是压根不现实的。哈马斯会继续存在,真主党会继续存在,伊朗也会一直存在。
而且伊朗确实拥有强大的报复能力,对以色列来说,这一点不容小觑,这使得以色列和美国很难像他们希望的那样,以有效或强硬的方式对付伊朗,所以没有迹象表明这三个问题会得到解决。但在这里,我再深入挖掘一下,正如我之前所说,中东问题并非主要源于伊朗的行为。我不是说伊朗是完全的好人,这不是我的观点,伊朗确实制造了他们自己的麻烦,但他们并不是我们今天面临问题的主要罪魁祸首。问题的根源是巴勒斯坦问题,如果巴勒斯坦人拥有某种有意义的主权,如果很久以前就实现了两国方案,那么就不会有哈马斯的冲突。如果没有与哈马斯的冲突,也就不会发生与真主党的冲突。
- 原标题:深陷两场大战,美国对华竞争如何走上“弯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美高官:中方领先了,但美国还没出手呢
2024-10-26 10:58 中美关系 -
对华关系,英财相居然对美国“慕了”
2024-10-26 10:35 不列颠 -
他反思:欧盟必须停止对世界说教,才能对抗中俄
2024-10-26 09:38 欧洲乱局 -
本月抵京!日方将归还中国16只朱鹮
2024-10-26 07:48 中日关系 -
三波!以色列袭击伊朗数十个战略目标
2024-10-26 07:44 观察者头条 -
新西兰警方确认死者为中国公民,我总领馆发声
2024-10-26 07:32 -
驻朝使馆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74周年
2024-10-25 22:38 -
“公用火力发电比例高于中国,美领导地位危”
2024-10-25 22:07 减排史诗 -
目睹这些场景,良心不会痛吗
2024-10-25 22:00 巴以恩仇录 -
怕特朗普搅局,欧盟拟加码“长期维持”对俄制裁
2024-10-25 21:22 乌克兰之殇 -
朝鲜外务省首次正面回应
2024-10-25 21:18 朝鲜现状 -
通胀高企,俄罗斯央行加息200个基点
2024-10-25 20:39 俄罗斯之声 -
他俩定期“秘密对话”?克宫回应
2024-10-25 20:09 美国大选 -
“金砖为什么火?因为没走西方拉帮结派的老路”
2024-10-25 19:43 金砖国家 -
王文涛应约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视频会谈
2024-10-25 18:56 -
“伊朗已下令准备开战,考虑发射1000枚导弹回击”
2024-10-25 18:52 伊朗局势 -
以色列袭击黎巴嫩南部,致3名记者死亡
2024-10-25 18:02 -
中俄海警:提升远海联合行动能力
2024-10-25 18:02 中俄关系 -
英国国王承认了,但也没有提赔偿
2024-10-25 17:08 -
美卫星解体恐殃及中国,“很难评估有多糟糕”
2024-10-25 16:53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36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95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7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65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62最新闻 Hot
-
总计7亿欧元,欧盟对苹果、Meta“罚酒三杯”
-
“俄乌都得在领土上让步,再不同意美国就退出”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