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晖:“香料之路”PK“丝绸之路”?是调料不是香料!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孟晖】
最近,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新德里举行,印度动作频频,引发世界瞩目。其中一个大动作,是印度、沙特、美国和欧盟签了一项备忘录,要联手打造一条“印度——中东——欧洲经贸走廊”。
英文大报《阿拉伯新闻报》2023年9月11日引用法新社的通讯稿,发表了题为《沙特王储:沙特致力于与印度建立经济走廊》的报道。其中提到:“周六,两人与二十国集团其他领导人一起,公布了创建一条现代调料之路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以促进具有潜在广泛地缘政治影响的贸易关系。(On Saturday, the pair took part alongside other G20 leaders in the unveiling of ambitious plans to create a modern-day Spice Route, boosting trade ties with potentially wide-ranging geopolitical implications.)”
报道原文截图
报道中用了“Spice Route”那一词组,spice是调料,所以该概念明明是“调料之路”。然而,中文媒体在相关报道中,照例将其翻译为“香料之路”。于是,中文报道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就是,中东与西方准备激活历史上的“香料之路”。
Spice Route只不过是调料之路,中国文化人们当初何以非美化为“香料之路”,是让人不解的怪事之一。连带着,调料群岛(Spice Islands)也翻译成香料群岛,仿佛欧洲人从印度尼西亚岛屿带回的是什么高级玩意。
欧洲人为了胡椒奔忙
欧洲大约因为纬度和地理状况的原因,历史上简直有点“天荒”的味道,亚洲各地自然生长的物产,老天爷就是不肯恩赐给欧洲人。举例来说如大黄,在中国只是中药,但在欧洲却是重要的酸味调料。可欧洲本地不产大黄,要靠进口,当年欧洲传教士发现中国不仅盛产大黄,而且物美价廉,那个激动啊。所以大黄一度也是欧洲从中国进口的调料,总不能把大黄也算成香料吧?
欧洲曾经长期在生产技术和生产力上都处于下风,因此能与亚洲和非洲交换的产品很少,缺乏参与欧亚大陆贸易的本钱。直到掠夺到美洲白银,他们才终于有了资本,能够参与已经繁荣两千多年的印度洋与南海贸易。欧洲人当务之急是买到他们急需的各种奢侈品,不过那些奢侈品在今天看来都只是日常生活物资以及手工业原料,如蔗糖。须知,明清时代,欧美商人把船开到广州,会购买蔗糖带回去。
于是,尽管欧洲人有了美洲白银在手,并且通过在印度洋强行做二道贩子,拿着亚洲的产品在亚洲转卖来增加资本,但是,他们急需的是欧洲人特定的奢侈品,包括胡椒和肉豆蔻之类。结果是西方人创造了“调料群岛”和“调料之路”的概念,用以给他们跑到印度洋强买强卖活动定性。实际上,调料之路一称容易让人误会,忽略了欧美人从印度洋沿岸各地以及中国进口的物品林林总总,但不管怎样,那一对命名标志了胡椒之类对昔日的欧洲人多么重要。
调料,像胡椒和肉豆蔻,我们都知道,是用来做饭的。
凤姐需要的香料可不是胡椒
在中国文化里,香料绝不是调料,自有其固定的含义,有明确的内容和范围。
《红楼梦》里就把事情讲得非常清楚,第二十回里,卜世仁开了个“香料铺”,贾芸想向他赊四两冰片、四两麝香。后来倪二仗义借贾芸银子,后者便“大香铺里买了冰麝”去向凤姐行贿,说道是:
“象这细贵的货……往年间我还见婶子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就是这个端阳节下,不用说这些香料自然是比往常加上十倍去的。因此想来想去,只孝顺婶子一个人才合式,方不算遭塌这东西。”
同时“一边说,一边将一个锦匣举起来”,而“凤姐正是要办端阳的节礼,采买香料药饵的时节”,所以投在了她的心坎儿上,不过她转念一想,不能“为得了这点子香,就混许他管事了”。
这一段情节把中国传统的“香料”介绍得非常清楚,和胡椒之类的调料没一点关系,是真正的贵重奢侈品,其特点在于是“香”,带有香气,其作用在于散香,当然,在传统中医里,那些香料往往也是中药材。享受香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基本内容,其表现斑斓多彩,极其丰富,非一句两句能说清,简单概括一下,主要是两种用途,最主要的途径是焚香——在香炉中焚爇,其次是合成各种香珠和香牌,以悬挂和佩戴的方式发香。实际上,香料也用于制造蜜饯和香酒,不过那是次要的用途。
焚香是古人使用香料的主要场景(图片来源:网络)
不仅中国,在整个亚洲——从日本到叙利亚——以及北非,乃至历史上的东罗马,都有着悠久和丰富的用香历史,在横跨亚非的辽阔地区,焚香等活动在两千多年里一直是奢侈生活品质的指标之一。至晚从汉代起,西亚、南亚等地就与中国开启了漫长的香文化交流,互相影响,造就了非凡的典雅与高贵。
正德年间制作的阿拉伯文桶式香炉(图片来源:网络)
喜剧的是,亚非意义里的香料,在产地上与欧洲人珍重的调料有重合之处。中国自宋代起确立的四大名香——沉、檀、龙、麝,其中麝香主要产于甘肃地区;龙有时指龙涎香,在印度洋各地都有,而重要产地为阿拉伯海;但龙也经常指龙脑香,即冰片,则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群岛以及我国的广东、云南;檀香产于印度;沉香产于中国海南、越南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群岛。
所以,沉香与冰片,与对欧洲人至关重要的调料如胡椒,是两类不同的物品,但在大的生产区域上倒是重合。龙涎香、檀香则都是印度洋的特产,也在调料之路的路径上。然而,东印度公司贩回去的亚洲奢侈品里却不包括那些香料。工业革命之前的欧洲人太穷了;他们太缺乏物资了;于是,胡椒和肉豆蔻就成了他们的奢侈品的天花板,他们没有经济能力去消费亚洲上层社会已然消费上千年的沉香和檀香等香料。
因此,把“调料之路”翻译成“香料之路”,是一种对历史的混淆和忘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天时、地利、人和”,《这就是中国》越讲越精彩
2023-09-19 11:30 这就是中国 -
欧美艺人回归中国演出市场!西城男孩上海震撼开唱
2023-09-10 11:47 -
守正创新,东方卫视持续探索融合发展新业态
2023-09-09 18:17 -
博物馆非馆方讲解乱象调查:讲解员讲了一路野史
2023-08-02 07:31 -
白玉兰奖最佳男女主角公布
2023-06-23 22:20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不学习,关着门去讲东方故事,挺要命的”
2023-06-23 17:27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被问“配音表演”现象,段奕宏的回答亮了
2023-06-22 14:36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奈飞拍不出《三体》内核,但肯砸钱讲中国故事挺好”
2023-06-20 19:06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刚刚,奈飞版《三体》发布首个预告
2023-06-18 16:58 -
“香港人工很贵,超支超期就完蛋了,但是在内地…”
2023-06-17 17:46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舒淇是第一人选,不希望拍部女性电影去煽动性别对立”
2023-06-15 21:55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中国文博界泰斗孙机辞世,享年94岁
2023-06-15 12:35 考古 -
“我原以为电影都是好莱坞式的,后来发现…”
2023-06-14 16:14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为何没人看中文的?我们不应只追求内地几十亿票房”
2023-06-11 14:06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上海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周官方宣传片发布
2023-06-10 13:47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变革时代如何迎来幸福曙光?曹慰德:中国在走一条幸福的路
2023-06-07 14:06 -
数字赋能,全民共享!静安数字素养科普进校园!
2023-06-03 15:56 上海观察 -
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布国际短片展映片单
2023-06-02 23:01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上海国际电影节引发海外行业媒体关注
2023-05-26 15:15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白玉兰奖入围名单公布,《三体》《这就是中国》等在列
2023-05-26 10:45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相关推荐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05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9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3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