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晖:从“黑糖浆”到“白砂糖”的技术革命
最后更新: 2019-10-05 10:12:03另外,敦煌残卷所抄印度造沙糖法通过棍搅促进糖结晶与糖蜜分离的技巧,《糖霜谱》和《农桑辑要》均未提到,看起来并未真正传入唐宋时代的中国制糖业。据钟广言先生为《天工开物》所作的注释,《马可波罗行纪》提到的加灰法的意义在于:“蔗浆里有许多杂质妨碍糖分结晶,适量加入石灰,可以使杂质沉淀并中和酸性物质。”按照这本游记的说法,这一重要工艺手段要到入元以后才由埃及人传授给温干制糖匠,而《糖霜谱》和《农桑辑要》也确实不见言及。
由此看来,一直到元代,中国本土制糖业缺乏有效的手段去除杂质、中和酸性物质、催化结晶、分离糖蜜与结晶、去除糖蜜,因此难以低成本、大规模地生产固体糖,也就只能以熬造浆式糖——沙糖为主,于是形成了整个社会依靠浆式糖的局面。
到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完整抄录了《农桑辑要》里的煎熬法,但在后面评论道:“熬糖法,未尽于此。”他觉得前人记录的工艺不完全。为什么徐光启会有这样的意见呢?因为元明两朝制糖技术发生了飞跃,固体糖生产变成了主流,不过这是需要另外讨论的专题。总之,入明以后,浆式蔗糖被固体糖代替,人们对其的认识也变得模糊,最终彻底忘记其曾经的风光。
拜现代技术所赐,我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发现网络上有不少关于今日中国各地古法造糖的报道,其中多数都制作固体的红糖或黑糖。但,神奇的是,有一篇《一门手艺度春秋——古法红糖熬制技艺走访纪实》,介绍江西上犹县的传统制糖法,竟是将熬好的蔗浆直接舀入一个个小瓶内,加以分装,待冷却即为成品,“装罐师傅们一勺勺把糖浆舀入玻璃瓶罐内,糖浆附着在勺子上,一滴滴往下坠”。这是古沙糖的当代遗存啊!文章插图中的浆式糖在颜色上介于枣红色与褐色之间,让我们看到了《农桑辑要》所言的“黑枣合色”。原来,古老的沙糖一直幸存到如今,如此说来,这一种蔗糖制品已经陪伴中国人两千年了。
目前在云南依然在进行的“古法制糖”
然而,现代学者在研究的时候,往往容易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以今日常用的固体糖甚至砂糖作为标准去裁剪历史,进而望文生义地把沙糖等同于砂糖。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面对《马可波罗行纪》中提到的温干传统产品,冯承钧先生翻译成“黑渣”,而十九世纪的玉尔与当代学者、《中国:糖与中国社会》的作者穆素洁都感到困惑。这种误区造成的后果,是把糖史的研究删减为对固体糖甚至砂糖的研究,也就歪曲了传统中国蔗糖消费的真相。
《中国:糖与中国社会》便忽视了中国历史上长期消费浆式蔗糖的具体情况,所以在研究南北朝时期时,没有注意到上层社会流行“糖蟹”,这种用糖浆腌蟹的方法一直流传到唐代(参见本人《隋唐入贡甜腌蟹》一文)。至于唐代部分,书中谈了佛教与宗教仪式中如何用糖,以及“在寺院之外,八世纪阿拉伯和波斯人在各个城市增多,让这些城市对糖的需求增”,说得好像蔗糖是外国人的专享一样。
在这位作者的认识里,直到唐末,对本土人来说,糖仍然“并不是日常物品”。她不了解的是,唐朝人习惯的是沙糖,即浆式糖,但文学中总是雅称其为“蔗浆”(参见本人《蔗浆樱桃大唐春》一文),如杜甫《进艇》之“茗饮蔗浆携所有”,宋代文人加以沿袭,如《武林旧事》中南宋宫廷的夏季是“蔗浆金碗,珍果玉壶,初不知人间有尘暑也”。如果留意唐宋文学中的蔗浆,看到的景观就不一样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读书杂志》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
- 原标题:宋人的沙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猜猜谁给《我和我的祖国》打分最高?是90后!
2019-10-02 08:25 国庆70周年 -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票房已破6亿
2019-10-01 19:19 中国电影 -
十一期间成为观察员有机会获得张维为签名版《这就是中国》
2019-10-01 12:05 -
这就是为什么每一寸土地 都是我们的挚爱
2019-09-30 21:38 -
20余位围棋冠军首次献唱《我和我的祖国》
2019-09-30 16:12 国庆70周年 -
国庆出游人次预计近8亿!最浪漫的安排是…
2019-09-26 15:29 国庆70周年 -
讲述女间谍打入巴基斯坦军队的电影,获国际印度电影大奖
2019-09-25 15:41 印度惊奇 -
“可爱的中国”之塔吉克族:绚丽的民族服饰 寒冷高原上最靓丽的风景
2019-09-24 19:42 -
“可爱的中国”之汉族:小剪纸绽放大异彩
2019-09-20 20:33 -
英国人说自己像香港的“保姆”,我外交官:你们得利还不够多吗?
2019-09-20 14:59 这就是中国 -
俄罗斯送来大礼,彩色的开国大典!
2019-09-18 18:04 国庆70周年 -
养活14亿人,中国为什么能?
2019-09-17 11:49 -
-
华春莹:确保网络安全,要防备的不是华为而是思科和苹果
2019-09-16 18:41 华为 -
“可爱的中国”之哈萨克族:听不完的冬不拉,数不完的民族传奇...
2019-09-15 15:17 -
撒拉族:在骆驼泉旁,感受“花儿”与“少年”的别样生活
2019-09-12 20:09 -
习近平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
2019-09-12 19:1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民主还是专制,这个范式已成为西方推动颜色革命的一种工具
2019-09-12 11:04 这就是中国 -
峨眉山景区:喊客拉客3次以上将被拘留
2019-09-12 08:16 中国游客 -
西方民族主义是好是坏?为何今天“见人就嫁”?
2019-09-11 07:26 文化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评论 94“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 评论 61印度财长:对美贸易谈判有两条“非常大的红线” 评论 160欧尔班炮轰:是欧盟搞的鬼 评论 220欧洲车企求助武契奇:找中方说个情 评论 179最新闻 Hot
-
“稀土禁令让全球面临抉择:买中国的,不然没得用”
-
奥巴马、小布什罕见联手谴责
-
内塔尼亚胡又又又访美,加沙有望停火?
-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
马克龙回过味儿来了:这是勒索!
-
美议员放话:特朗普同意了,买俄油,中印加税500%
-
欧洲企业“喊饿”,可法国稀土商接不住“泼天富贵”…
-
福特CEO:中国电动车,最让我自惭形秽
-
“俄罗斯娃看不到美国制造,身边全是中国货”
-
哈萨克斯坦总统签署法律:禁止在公共场所蒙面
-
“叙利亚不排除他俩会晤”
-
印度向巴基斯坦开闸泄洪
-
证监会更换LOGO,网友:解套有望
-
“零售大变局:这些品牌仅彰显中国特色,就已经奏效了”
-
打破113项纪录!从寒假放到暑假,《哪吒2》今日下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