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戎:中华文明重在“天道”而非民族主义
关键字: 中华文明儒家中华民族儒学宗教我们讨论中国历史时,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性质与特征的思考,正是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演变与发展进程中,演化出历史上和今天的“中国”。中华文明的核心部分发源于黄河中下游中原地区,这里的平原河流和充沛雨水为农业文明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孕育出早期的中原华夏文明,并逐步向周边区域扩展。
无论从人口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心几个维度来看,中原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文明主脉,甚至一度成为东亚大陆文明中心。中华文明在结构上不仅包括作为其主脉的中原华夏文明,也包括中原地区周边曾被称为“夷狄”的各文化群体,换言之,即包括今天的“汉文化”和中国境内的蒙古、藏、维吾尔、满、苗、瑶、彝等少数族群的文化,它们在几千年混杂共存和交往交流交融进程中最终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如果从有文字可考的商代算起,中华文明三千多年的演变虽然历经风云变幻和朝代更替,仍然为我们留下一部主脉贯通的中国二十五史,其展现的中华文化核心内涵、叙事结构和基本话语始终未变,这一现象在人类文明史和政治史上绝无仅有。与其他古文明体系相比,中华文明有其特殊文化内涵和内在生命力。“在这样的一个延续性大于断裂性(与欧洲相比)的古老文明笼罩下,中国的空间虽然边缘比较模糊和移动,但中心始终相对清晰和稳定,中国的政治王朝虽然变更盛衰起伏,但历史始终有一个清晰延续的脉络,中国的文化虽然也经受各种外来文明的挑战,但是始终有一个相当稳定、层层积累的传统”。这里说的“中心”指的就是中原地区,“脉络”是中原文化,而传统则是中原文明主线的儒家思想。
作为一个结构复杂而丰富的文明体系,中华文化强韧的生命力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作为共享这一文明的一个多元复合型人群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其特征在世界历史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讨论中国的历史,分析历史上和今天“中国”的“内”与“外”,就不能不关注中华文明特别是作为其主脉的中原文化的基本特质,甚至可以说,正是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决定了历代的中国政体、中国人的“内”“外”观和中国疆域的历史发展轨迹。即使在近代受到西方文明的强力冲击,中华文明体系及其特质必然会持续深刻影响中国的文化与社会演变,包括价值伦理的演化、话语体系的转变和国家体制的重新构建。
▍中华文明体系的世俗性
中华文明是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发展出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思想体系,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以中原皇朝为主干的政治-文化共同体。这一文化体系核心思想的主脉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和其他思想流派(诸子百家),是在各学派相互辩论与竞争中发展出来的一个具有独特宇宙观和社会伦理规范的思想体系。与世界上许多以宗教为核心的文明体系相比,中华文明体系最重要的基本特征就是其世俗性。
孔子不谈鬼神,主张“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认为世人应“畏天命”,对天道、祖先有诚敬之心。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都没有对人死后“天堂”“地狱”及“最后审判日”的描述。但是,儒家学说坚持的世俗性并不是站在无神论立场上反对所有鬼神信仰,而是以一种宽容态度对其“敬而远之”,既不排斥内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民间信仰,也不排斥源自其他文明体系的外来宗教流派。钱穆先生认为:“孔子对于人世与天国,现实界与永生界,并已有一种开明近情而合理之解答也”。
牟钟鉴认为“中华文化是人本主义,西方文化是神本主义”。中国人尊崇的是人世间的圣贤先哲,祖先崇拜的实质是先贤崇拜,流传于基层社会的各种民间信仰(城隍、龙王、土地、山神等各路神仙)则是这一主流文化的草根性补充。中国的民间信仰也是高度世俗化的,并且与民众日常生活生产、人生礼仪、节日庆典密切结合,强调行善戒恶和因果报应,警示世人遵守社会伦理行为规范,可以被视为人间秩序在鬼神世界的投影。这些民间信仰倡导的伦理必须符合“天道”,否则就会被视为“邪神”被主流社会禁止。
苏秉琦认为:“中国除了有些政教合一的少数民族以外,从来没有高于王权的宗教,也就是没有国教。一些外国人不能理解,于是想出来一个中国人自己并不认可的宗教——‘儒教’,没有教主,没有教规,没有教仪,也没有宗教意义上的经典。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确有最高崇拜的对象,这就是‘天、地、君、师、亲’。”
春秋时代的孔孟以及后世的二程、朱熹被后世视为尘世的先师先贤,而不是天上的神或教主,其性质与基督教的上帝与基督、伊斯兰教的真主与穆罕默德、佛教的如来佛祖等全然不同。无神论和一神教宗教都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不是对超越凡世的“造物者”崇拜和对“末日审判”的恐惧,而是人间尘世中的社会秩序和人际伦理(三纲五常、忠孝仁义礼智信等)构成儒学和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和基本社会伦理结构。所以,中原皇朝大多数皇帝不把中华文明体系与任何具体宗教对立起来,也不把自身的宗教倾向强加给臣民。
宋真宗和宋徽宗崇信道教,清雍正帝笃信藏传佛教,但没有在全国强力推广,明崇祯帝与大臣徐光启等信仰天主教,也没有利用权势加以推行。作为中华文明主脉的儒家学说,把鬼神宗教信仰看作是皇帝和臣民们的个人私事,只要信仰者的行为不违反“天道”,不触犯国家法律,不影响社会与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就不主张强制干预,体现出“政教分离”的世俗化特质。
天主教士利玛窦与明朝官员
在中华文化的传统中,“儒学是不是宗教,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钱穆认为:“宗教为西方文化体系中重要一项目。中国文化中,则不自产宗教。凡属宗教,皆外来,并仅占次要地位。其与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亦均各有不相融洽处”。似乎中国传统的儒学很难被纳入西方文明的“宗教”范畴。
但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需要有一个自己的信仰体系来保持自身凝聚力并得以持续发展,否则不可能维系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政治-文化共同体。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中华传统里似乎也应当有自己的“宗教”。所以钱穆说:“则果谓中国亦有宗教,宜称为孔教,亦无疑”。任继愈认为“儒教的教主是孔子。……儒教虽然缺少一般宗教的外在特征,却具有宗教的一切本质属性”。
- 原标题:中华文明重在“天道”而非民族主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最新闻 Hot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