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德文:千万工程不是造点,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最后更新: 2024-02-04 09:33:41二是农业经营模式问题。
近些年来农业经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方面,农业生产力发生了巨变,农业机械化和其他农技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巨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经营主体也多元化,种田大户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在长三角等工业化水平比较高的地方,本地小农几乎都不种田了,转而依靠种田大户。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生产指标,也有意通过补贴、鼓励土地流转等方式,引入种田大户。这就出现了一个极其诡异的结果,种田大户似乎是为政府种田,农业经营者并没有种什么的自由,完全听命于政府,其农业生产效率其实非常低。
而在一些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不仅没有多少补贴,且很多种田大户还要想方设法多种地,如通过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将小农排斥在外,小农种地越来越难。但麻烦的是,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需要以农为生的农民,他们一旦没有充分就业,就很可能对种田大户产生意见。客观上,去年一些地区出现的“抢大户”现象,是一个警示。
一号文件专门强调小农经营为主,这符合中国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农业经营现实。某种意义上,小农指的是没办法脱离土地的最弱势的农民,保障他们的劳作权,不仅是一个农业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当前,各地已经在试点土地二轮延包政策,这不仅涉及到粮食安全,更涉及到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农村稳定,需要慎之又慎。
三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问题。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5年衔接期已经过去了三年,在一些地区,脱贫监测仍然是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也给基层造成了极大困扰。其核心问题是,脱贫监测的系统极其不接地气,但凡群众上学、就医等,就要填表,给基层干部和群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造成了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比如,某些地区的主管部门人为规定脱贫户的有一定比例的收入增长率,而2023年又是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农民增收(包括脱贫户增收)压力极大的时候,这给扶贫干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很多基层干部调侃,不少地方基层干部的收入都下调了,结果贫困监测户的收入却有了较大比例的增长,说出去都是笑话。
一号文件提出了要让脱贫监测和最低保障制度相衔接,我们认为,要尽早并轨,低保政策又较为完善的执行系统,用低保制度代替脱贫监测就行了。并且,服务于脱贫攻坚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也要尽快优化,给派驻单位减压,也给基层党组织有更大的自主空间。
图为綦江区千秋村贫困户肖礼树喜迁新居(图/脱贫攻坚网络展)
3.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
“千万工程”本质上是一个乡村建设经验,具体而言是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切入点的不断升级迭代的经验。当前,各地在推行乡村振兴工作中,也主要是从人居环境治理切入的。从我们的调研来看,有几个方面需要重视。
一是人居环境治理是最有显示度的工作,但未必是农民最迫切需要的工作。
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工作和农民需求之间,其实是不匹配的。在不少地方,人居环境治理出现了政府在动、群众在看的现象。比如,在厕所革命过程中,很多地方的按指标推进,时间紧、任务重,且好高骛远,工程质量完全无法保障,最后出现了浪费。
哪怕是在浙江地区,有些地方的农村污水管网仍然是没办法保证质量的,根本就没有基础设施,也没有足够的运营经费来有效处理污水。基层干部群众反映,这种无法正常使用的污水处理管网,还不如以前的农户分散处理来得环保。
很多地方在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急于求成,出现了越俎代庖,增加基层负担的现象。现如今,人居环境治理成了很多中西部地区乡村两级的财政负担,有些村庄因此欠下了村级债务,有些乡镇因此陷入保运转的困境。这两年基层“三保”的压力比较大,有基层领导反映,其中的一个压力源就是人居环境治理。
我们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量力而行,也要适应群众的诉求,完全没必要好高骛远。群众有需要,政府需要回应;群众没有需要,就要缓一缓,不要替群众着急。有些地方为了人居环境治理,要求群众不养猪,要把鸡鸭圈养起来,这都让人哭笑不得。乡村建设一方面要把农村建得像农村,有土猪土鸡吃,但另一方面又不让农民养,这是为了干啥呢?
二是乡村治理要重提群众路线和村民自治。
这些年,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悖论是,乡村治理体系是健全了,但乡村治理能力却下降了。现如今,不少地方哪怕是让群众来开个会,都要给群众发钱。基层干部天天忙得要死,却见不了群众,群众的诉求也没办法有效回应。农村的这种治理状况,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如果不动员群众,或者是依靠利益俘获来假动员群众,乡村治理就不可能有力量。应该清楚的是,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建设与群众动员之间,是一体两面。如果党组织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越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就越是可能把党员和党组织封闭起来,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基层干部真把自己当成干部,并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不以自治为准则,则德治和法治也是无从谈起的。近年来,各地经常出现基层干部“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比如,在移风易俗过程中侵害群众权益。其中的原因,无非是基层干部已经无法通过村民自治的办法,依靠村规民约来治理村庄了。而基层干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越来越依赖于上级的政策,越来越依赖于行政措施,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越来越不起效果了。
当群众内部没有共识,而党组织又不和群众在一起时,乡村治理只会越来越臃肿,越来越没有效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乡土”。)
- 原标题:吕德文:千万工程不是造点,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被协警铐走的实习律师:理解基层治理的复杂,但应依法而行
2024-02-04 09:05 依法治国 -
中国数学界第一位女院士胡和生逝世
2024-02-04 08:55 -
中央农办负责人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4-02-04 08:46 聚焦三农 -
国内首座公铁同层跨海大桥通车
2024-02-04 07:51 超级工程 -
与其让“暗独”忽悠大陆,不如直面“明独”彻底解决台湾问题
2024-02-04 07:34 这就是中国 -
我国将发射“天都一号”“天都二号”探月卫星
2024-02-04 07:07 航空航天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2024-02-03 17:33 乡村振兴 -
去年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27110.66亿元,总支出22043.12亿元
2024-02-03 15:59 医疗改革 -
县委原书记主动投案4个多月后,原县长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
2024-02-03 15:48 廉政风暴 -
“社区是个大家庭,一家有难大家帮!”这位独居老人有“新家”啦
2024-02-03 14:58 爱申活·暖心春 -
我国无偿献血人数大幅下降?无偿献血用于血液制品出口?官方辟谣
2024-02-03 14:56 -
“迎春接福”年宵花,让“大家”充满年的味道丨爱申活暖心春
2024-02-03 14:54 爱申活·暖心春 -
做焋糕、插福桶、写春联,海归创业者“奔现”传统文化
2024-02-03 14:51 爱申活·暖心春 -
爱申活暖心春丨做灯笼、吃糖画、看演出……普陀这场迎春活动真热闹!
2024-02-03 14:44 爱申活·暖心春 -
笔墨龙行,杨浦这里“春联文化节”启幕丨爱申活 暖心春
2024-02-03 14:43 爱申活·暖心春 -
来长宁,邂逅一场有年味的“海派非遗微旅行”!| 爱申活 暖心春
2024-02-03 14:39 爱申活·暖心春 -
辰龙送福迎吉祥,魅力非遗闹新春丨爱申活 暖心春
2024-02-03 14:37 爱申活·暖心春 -
贺新年、游华亭,享人间烟火味
2024-02-03 14:33 爱申活·暖心春 -
我国海上成功发射DRO-L卫星等9颗卫星
2024-02-03 13:49 航空航天 -
两部门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
2024-02-03 13:16
相关推荐 -
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403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69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407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67“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86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