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德文:千万工程不是造点,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最后更新: 2024-02-04 09:33:41【文/吕德文】
近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笔者根据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调查,以及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实践,做个人化解读。
1.目标与方法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目标。“千万工程”则是浙江持续坚持20年的时间经验,是乡村振兴的方法路径。目标和方法之间,有一定的辩证关系,我们需要仔细辨析。
一是防止用方法替代目标。
典型示范是我们党抓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典型示范,总结普遍性的工作方法,从而实现以点带面。但我们的调研发现,很多地方在进行乡村振兴示范时,存在目标替代的做法,人为拔高示范点标准,过度包装和总结其经验,这是违背“千万工程”的基本经验的。
不少地方在推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似乎都有了路径依赖,希望通过某个具有现实度的示范点来体现自己的工作成绩。因此,往往是抓了若干个点,却忘记了全面。有些示范点,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不知道投入了多少钱,示范了多少年,结果还是没有示范效果,连隔壁村都没有示范带动起来。这种以点代面的工作方法,我们要警惕。
千万要警惕,别把“千万工程”学习成造点的工程。
二是防止用特殊代替一般。
文件也特别强调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关键是,地方特点和类别怎么操作呢?我们认为,最好的划分标准是城乡关系。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千万工程,都是在特定的城乡关系中开展的。
浙江“千万工程”的发生背景是,当地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多数农村地区也被纳入了城市带。城镇化工业化造成了村庄环境污染等问题,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资金和资源条件率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千万工程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是有合理性的。
现如今,大多数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关系,其实和浙江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浙江农村属于城市,那么,普通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属于农村。换言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在很多中西部地区是很难实施的。
从我们的调查看,很多中西部地区去浙江学习,都重视学习具体的经验模式,如某个示范点的乡村建设、乡村发展和乡村运营的经验,最后发现,其实没有办法学。他们往往是满怀期待而去,满怀失望而归。
其中的原因是,浙江不少明星村,几乎都有意识地总结了一套经验模式,这些模式的特点都是无比高大上,用特殊代替一般,这些浙江的示范点在浙江内部都难以通融,何况是到浙江之外的地区?
因此,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重要的是学习方法,而不是具体模式。这些方法,无非是结合地方的资源条件和区位特征,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乡村振兴方法,千万别拔高,要立足长远,久久为功。
百亿花园村成为乡村振兴样板(图/新华社)
2.粮食安全和乡村产业发展
一号文件专门用一章来讲粮食安全问题。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自上而下都很重视粮食安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粮食安全。但在实践中,有些基层反应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农地非农化和非粮化治理过程中的一刀切问题。
农地非农化和非粮化治理,关系到粮食安全的基础要素——土地,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从实践看,非农化和非粮化的土地,有极其复杂的制度和历史原因。
在工业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土地不仅是农业生产资料,更是工业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地方政府有冲动把土地非农化。其结果是,好地盖房子去了,差地甚至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反而成了基本农田。在工业化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在增减挂钩等政策诱导下,也有强烈冲动通过增加耕地指标,通过交易获取财政收入,客观上也导致了一些耕地质量不高,甚至因此而影响了生态。
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地方政府的农村工作的重心是农民增收,想方设法鼓励和引导农民多元化农业生产,鼓励种植经济作物,甚至默许农民在农地上发展养殖业等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在一些地区,地方政府通过“逼民致富”,的确发展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造福了农民。但客观上,发达的农业特色产业,往往也意味着土地的非粮化问题。
因此,一刀切的问题实质是,将粮食安全作为一个唯一且压倒一切的政治压力,传导给了基层政府。这迫使基层政府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出现了折腾群众、不切实际的做法。
早期的“千万工程”的可贵经验其实是切合农村实际,以群众利益为导向的。比如,村庄整治会充分考虑到群众出行需要,该修路修路,该架桥架桥。但当前在严苛土地管制下,基层根本就不可能根据实际来更加高效地运用土地,到处都是红线,基层基本上没有“有力有效”推行乡村振兴的空间了。
- 原标题:吕德文:千万工程不是造点,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被协警铐走的实习律师:理解基层治理的复杂,但应依法而行
2024-02-04 09:05 依法治国 -
中国数学界第一位女院士胡和生逝世
2024-02-04 08:55 -
中央农办负责人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4-02-04 08:46 聚焦三农 -
国内首座公铁同层跨海大桥通车
2024-02-04 07:51 超级工程 -
与其让“暗独”忽悠大陆,不如直面“明独”彻底解决台湾问题
2024-02-04 07:34 这就是中国 -
我国将发射“天都一号”“天都二号”探月卫星
2024-02-04 07:07 航空航天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2024-02-03 17:33 乡村振兴 -
去年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27110.66亿元,总支出22043.12亿元
2024-02-03 15:59 医疗改革 -
县委原书记主动投案4个多月后,原县长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
2024-02-03 15:48 廉政风暴 -
“社区是个大家庭,一家有难大家帮!”这位独居老人有“新家”啦
2024-02-03 14:58 爱申活·暖心春 -
我国无偿献血人数大幅下降?无偿献血用于血液制品出口?官方辟谣
2024-02-03 14:56 -
“迎春接福”年宵花,让“大家”充满年的味道丨爱申活暖心春
2024-02-03 14:54 爱申活·暖心春 -
做焋糕、插福桶、写春联,海归创业者“奔现”传统文化
2024-02-03 14:51 爱申活·暖心春 -
爱申活暖心春丨做灯笼、吃糖画、看演出……普陀这场迎春活动真热闹!
2024-02-03 14:44 爱申活·暖心春 -
笔墨龙行,杨浦这里“春联文化节”启幕丨爱申活 暖心春
2024-02-03 14:43 爱申活·暖心春 -
来长宁,邂逅一场有年味的“海派非遗微旅行”!| 爱申活 暖心春
2024-02-03 14:39 爱申活·暖心春 -
辰龙送福迎吉祥,魅力非遗闹新春丨爱申活 暖心春
2024-02-03 14:37 爱申活·暖心春 -
贺新年、游华亭,享人间烟火味
2024-02-03 14:33 爱申活·暖心春 -
我国海上成功发射DRO-L卫星等9颗卫星
2024-02-03 13:49 航空航天 -
两部门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
2024-02-03 13:16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