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操纵“新冷战”,美国会把斗争转向军事领域吗?
最后更新: 2022-09-20 07:39:44欧洲是第二个支持和反对美国侵华政策的主要力量都很活跃的地区。历史上,欧盟曾与中国保持着非常良好的经济关系。但是,近来美国处心积虑试图破坏欧洲和中国之间互利共赢的经济和政治关系。比如,美国迫使英国切断华为的电信系统,炮制大量的涉疆涉港谣言,尤其是后者产生了一些影响。到目前为止,它在阻止欧盟批准其与中国的投资条约方面发挥了作用,许多欧洲国家在联合国支持美国涉疆立场,只有塞尔维亚支持中国的立场(一些国家弃权)等。因此,可以说,如果拉美这个右翼和左翼势力之间存在严重分歧的地区是在向中国倾斜,那么欧洲则是一边倒地倾向美国。但在欧洲,围绕美国侵略中国的立场,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斗争。
“美国眼中的国际社会”(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最后,有必要指出的是,侵略中国的罪魁祸首是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当然,理想的情况是,美国的公众和政治舆论能够扭转,反华势力能被孤立。但对于这样的严肃问题,没有任何夸大的余地。那么问题来了,美国公众/政治舆论朝着反对美国侵华政策的方向发展的现实可能性有多大?
关于这一点,笔者很欣慰地看到在短期内有积极的可能性存在。但事实上,上文所引用的韦内齐亚尔关于当前局势的结论是准确的:“因为美国宪法的设计、极右翼势力的扩张以及选举过程的赤裸裸‘金钱化’,传说中的民主制衡体制完全没有能力制约‘好战政策’的扩散趋势。”
由于笔者经常关注中国内部的讨论,所以注意到,中国部分媒体存在一种明显的倾向,即夸大使用“软实力”对局势的影响程度。事实上,美国的“软实力”取决于其“硬实力”——其经济规模、高收入、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控制力、军事实力等。这些当然会随着媒体、文化产业等软实力工具的使用而放大。但首先,这些都是由美国硬实力做支撑的;其次,如果没有后者,上述这些工具将无用武之地——从中/长期来看,各国民众是受现实而非宣传的影响。总的来说,除了少数例外,生活水平高于中国的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的支持度较低,而生活水平低于中国的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的支持度较高。
应该认识到,美国的硬实力为其软实力提供了基础,使其在控制国内政治舆论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大多数时候,美国政治机构控制着美国的大众政治舆论,但这其中当然有起伏波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当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运行良好时,其本国人民和其他国家的人民对美国及其政府的支持度都较高。当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事务遇到问题并运转不良时,美国民众会反对美国政府的政策,而国际上对美国的政治支持度也较低。简言之,当美国强大时,美国对国内和国际舆论的控制力都很高;而当美国较弱时,它则会失去对国内外民意的控制。
过去几十年中,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是美国在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发动的战争。在越南,战争开始时,国内对美国政策的支持是压倒性的——这不仅体现在民调中,而且也体现在早期反对战争的抗议者在街上遭到普通人的人身攻击。但是,经历数年战争后,随着数千名美国士兵被杀,巨额的战争支出引发通胀浪潮,美国国内舆论果断转向反对战争,迫使美国从越南撤军,在数年内限制美国不得从事海外军事活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与中期,美国缓和了与苏联的关系,并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
同样,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都是在美国民众的大规模支持下开始的,但随着战争的恶化,美国公众舆论转而反对战争,迫使美国大幅减少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并从阿富汗撤军。
因此,关于美国目前局势的结论显而易见。无论中国在美国媒体上花费多少钱,都不会扭转美国的政治和公众舆论。只有美国遭受失败、实力有所削弱时,它才会失去对公众和政治舆论的控制。也就是说,美国的政治和公众舆论无法成为左右局势的积极力量,只能作为应对外部压力和失败的主要手段。这些失败最有可能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在全球南方,在美国与俄罗斯的冲突中等等。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媒体就不要积极关注美国,而是说我们应该在今天的形势下更多地关注美国国内反对其政府对华政策的力量——不管他们出于什么原因。这些人包括商人、知识分子、和平运动分子等——即使其中一些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的支持者。事实上,这正是为什么“拒绝新冷战”标榜自身为反对美国侵华政策组织,而不是支持社会主义中国的组织。上述分析表明,美国现行政策不仅给中国,而且也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风险。因此,反对美国侵华政策的人——而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的支持者或中国的坚定支持者,都应该团结起来。
但也需要现实一点。目前,美国国内反对其对华侵略政策的势力占少数。只有当美国遭受失败时,他们才会成为多数。这些失败将来自美国以外。正如上文分析所示,由于美国仍然强大,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结论
综上所述,本书汇集了反对美国侵华政策的西方分析人士对美国好战立场的最全面分析。这些分析是以广泛的国际讨论为基础,因此非常值得一读——不管最终认同本书观点与否,还是看完全书与否。所有作者出版本书的目的,是借此机会与中国分析家们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增进双方了解。所有作者都非常希望得到中国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美国新增感染49374例、死亡396例
2022-09-20 07:13 抗疫进行时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下葬仪式在温莎圣乔治教堂举行
2022-09-20 06:49 不列颠 -
美英波三国在波兰东部地区进行军事演习
2022-09-20 06:48 欧洲乱局 -
地震预警演习刚结束,墨西哥就发生7.7级地震
2022-09-20 06:48 地震 -
“欧盟是主要输家,美俄都没经济损失”
2022-09-19 23:09 -
“日本GDP恐跌回30年前”
2022-09-19 22:47 观网财经-海外 -
任内北约东扩最终导致俄乌冲突?克林顿矢口否认
2022-09-19 22:27 美国政治 -
美民调:71%民众对国家经济悲观
2022-09-19 22:17 美国经济 -
被问联大期间韩日首脑是否会谈,韩方:无可奉告
2022-09-19 22:13 -
郭声琨主持中俄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第七次会议
2022-09-19 21:26 中俄关系 -
李克强应约同越南总理通电话:愿同越方发挥产业互补优势
2022-09-19 21:05 中国外交 -
中方阻止联合国将虔诚军头目列名?外交部回应
2022-09-19 20:29 -
日媒:防卫省正全面审议“统合司令部”设立
2022-09-19 20:11 日本 -
我外交部批台“驻英代表”吊唁女王:搞政治炒作,令人不齿
2022-09-19 19:58 台湾 -
阿亚停火之际,佩洛西又来“拱火”
2022-09-19 19:43 -
伊丽莎白二世葬礼在伦敦举行
2022-09-19 18:57 不列颠 -
杨洁篪在福建主持中俄战略安全磋商
2022-09-19 18:48 中俄关系 -
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29.1%,百岁老人破9万创新高
2022-09-19 18:07 日本 -
英女王逝世90分钟后,这家中国工厂突获大量订单
2022-09-19 18:07 不列颠 -
最新民调:岸田内阁支持率跌至29%
2022-09-19 17:00 日本首相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评论 98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评论 105“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169“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106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43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
越南总理:越美首轮谈判本周三举行,维持全年8%增长目标
-
“最美教师”邓滢,履新职
-
五一出游哪里人最多?河南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
-
美防长“动刀”美军高层,至少砍20%
-
以色列要全面占领加沙?“等特朗普结束中东之行……”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
特朗普:我老婆觉得可爱
-
多地多层级启动“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集中在这5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