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锋、杨业伟、任慧:疫情期就业困难或显著低估——近年我国城镇新增与净增就业反差透视
【文/卢锋 杨业伟 任慧】
2月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45931万人”,比2021年城镇就业人员46773万减少842万,城镇净增就业与上年增长500多万比较更是下降1300多万。元月18日人社部新闻发布会宣布“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与2021年新增量1269万比较仅小幅下降66万。
城镇净增就业大幅跳水同时城镇新增就业波澜不惊,新增与净增就业数据反差扩大引人注目。虽然新增与净增就业不一致现象多年存在,2021年新增就业上升与净增就业减半同时发生,使得两个数据打架问题初露端倪,2022年净增就业量大幅跳水使二者反差矛盾更加凸显。本文尝试系统考察其成因并讨论其政策含义。
去年相关问题讨论
2022年6月我们在北大国发院CEO报告会上讨论过下左图的三组城镇就业数据:其中城镇新增就业及其官方目标值是各方广泛关注数据,二者在疫情期间经历显著波动然而涨落幅度较有限。当时我们着重讨论城镇净增就业数据及其在2021异动:该指标此前多年在波动中趋势下降,从2010年1365万人下降到近年1000万左右,平均每年下降30多万人;但是2021年大幅回落到502万,与上年比较减少500多万,高于此前十年下降总和的一倍半[1]。
我国现行城镇就业人员统计包含三个指标[2]。一是“城镇累计新就业人员”,指各类市场主体和其它机构在特定统计时期内创造的所有城镇就业加总。该指标没有考虑自然减员因素,直到2020年对就业重复统计处理方式比较粗略,是口径最宽的就业统计指标。另外没有看到有关该指标的官方公布统计数。二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定义为城镇累计新就业人员减去退休、死亡等自然减员人数,这是官方制定就业政策重视的调控指标之一,被公众和学界广泛关注。三是“城镇净增就业人员”,被定义为历年城镇就业人员的相邻两年数据相减之差。
需要指出,有关“新增”和“净增”就业关系的逻辑推论与其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特定时期城镇就业净增量应是在新增量基础上扣除该时期所有就业减少量后的差额,因而如上右图显示净增量作为新增量子集应小于新增量。然而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受两点因素影响部分年份城镇净增就业实际大于新增量。首先,是统计新增就业与城镇就业总数分别由政府不同职能部门主导,二者统计数据衔接可能出现状况。其次,国家定期人口普查提供的城镇就业总数结果被用来对早先非普查年份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修正调整,而新增就业统计数则不存在上述事后校准机制,可能导致特定年份城镇净增就业量大于新增量。
去年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比较了历年抽样调查的城镇就业与采用人口普查结果回溯调整的城镇就业数。下左图报告未经过调整的历年城镇就业在普查年份呈现更高尖状峰值,显示人口普查所得当年城镇就业人数更大幅高于此前抽样调查数;有关部门会把普查年份该指标超常高出部分采用某种方式分配到此前九年从而调升早先城镇就业数,结果修订后数据除普查年份外普遍高于原始数据。下右图显示,没有经过普查调整的城镇就业人口,除两个人口普查年份峰值大幅高于新增量以外,其余年份都小于新增量,与新增量大于净增量的常识理解相一致。
新增-净增就业反差扩大
下左图报告增加2022年数据的城镇就业三指标数据。2021和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量分别为1269万和1206万人,比这两年初政府确定的新增就业目标值1100人分别高出15.36%和9.64%,这两年新增就业完成量的平均值是1237.5万,比疫情前三年均值的1355万人仅回落8.7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看,在疫情流行给宏观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新增就业量虽也出现波动与回落然而降幅比较有限,并且显著高于年初目标值,显示新增就业相对稳健态势。
不过观察城镇净增就业变化会看到不同图景,净增就业人数大幅下降导致城镇新增和净增就业反差超常扩大,提示实际就业形势可能要比新增就业显示得更为困难。上左图显示, 2022年我国城镇净就业从前年增量减半转变为去年绝对减少842万,城镇就业规模收缩约1.8个百分点,是过去60年来首次较大幅下降。城镇新增就业波澜不惊背景下,净增就业量大幅跳水,导致新增和净增就业反差急剧扩大。上右图显示2004年以来城镇新增与净增就业的历年差值:2011年及以前利用调整后城镇就业计算的净增就业大于当年新增就业,该差值一直是负数;过去11年该差值一直为正数,尤其是2021和2022年分别跳升到767万和2048万,使得城镇新增与净增反差问题进一步凸显。
近年两个就业指标反差激增的原因何在?首先需明确,回答这个问题不同于解释城镇就业人数或净增数为何下降。例如人口结构变动导致近年退休人员增加可对后者提供部分回答,然而无法解释上述反差现象。由七普数据推测,2022年我国60年前出生人数有望从上年不到1200万跳升到接近2500人,2023年增至约3000万人[3]。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女性分干部和普通员工分别为55岁和50岁,有理由推测2022年前后一段时期退休人口会显著上升并一定程度导致净增就业减少。不过现行城镇新增就业统计按规定需扣除从业人员退休和意外死亡等,年届60岁人数跳升增加退休人数同时影响城镇新增和净增就业,因而无法解释二者统计值反差扩大。
- 原标题:卢锋、杨业伟、任慧:疫情期就业困难或显著低估——近年我国城镇新增与净增就业反差透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呷哺集团今年要新开230家餐厅
2023-04-03 21:47 观网财经-消费 -
销售额破千亿,远洋集团全额兑付2022年到期债务
2023-04-03 18:26 观网财经-房产 -
二手房市场供需两旺,超6成经纪人看涨4月成交量
2023-04-03 17:49 观网财经-房产 -
国家网信办:移动物联网连接数首次超移动电话用户数
2023-04-03 17:43 产业万象 -
易居披露境外债重组计划,阿里已签署支持协议
2023-04-03 17:23 观网财经-房产 -
2022年收入967亿,融创预计4月复牌
2023-04-03 16:30 观网财经-房产 -
营收同比增长23.7%,合景悠活全业态、多赛道发力
2023-03-31 23:27 观网财经-房产 -
有退有进,华润置地第二曲线发力!
2023-03-31 18:37 观网财经-房产 -
世茂服务2022年实现营收86.37亿元,合约面积增至3.41亿平方米
2023-03-31 17:59 观网财经-房产 -
既不是“狂飙”,也不是“倒春寒”,万科要挣小钱、长钱和辛苦钱
2023-03-31 12:44 观网财经-房产 -
手握8000亿货值,绿城将坚守主业、静待回暖
2023-03-30 19:31 观网财经-房产 -
专注于下沉市场的碧桂园,欲3-5年内将一二线货值提升至50%
2023-03-30 17:33 观网财经-房产 -
加速扩张,碧桂园服务去年日均签约4.45个外拓项目
2023-03-30 17:27 观网财经-房产 -
“三块五也救不了钟薛高”
2023-03-30 17:27 观网财经-消费 -
融创境外债重组细节公布,孙宏斌称有信心走出困境
2023-03-30 12:28 观网财经-房产 -
2022年营收突破300亿后,农夫山泉欲通过提价转移成本
2023-03-30 11:38 观网财经-消费 -
华润万象生活:2022年收入增长35.4%,积极关注收并购机会
2023-03-30 00:39 观网财经-房产 -
卓越商企服务:第三方拓展成绩亮眼,已建立龙头大客户的“护城河”
2023-03-29 12:12 观网财经-房产 -
恒大之后,融创百亿美元境外债重组方案来了
2023-03-29 11:50 观网财经-房产 -
万物云朱保全的三个“反思”
2023-03-28 19:32 观网财经-房产
相关推荐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68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5“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85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7最新闻 Hot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