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中民:以色列兼并巴勒斯坦领土的胃口会不会越来越大?这是停火的一大挑战
编者按: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一周年,地区紧张局势非但没有缓和,更有进一步升级的趋势。除了给直接遭遇战火的民众带来巨大伤亡与动荡外,这场冲突也深刻地影响了中东地缘政治、国际治理、大国协调与多边合作。
本轮巴以冲突对当事各方、地区与国际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了促进稳定与停火止战,国际社会可以朝哪些方向努力?
观察者网对话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中民,解读巴以冲突一周年的影响与走向。
【整理/观察者网 郭涵】
观察者网:距离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哈马斯目前的状态如何,当初的目标实现了吗?
刘中民: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前,不管是美国推动的“亚伯拉罕协议”还是地区国家受“阿拉伯之春”影响转为更加“向内看”,巴勒斯坦问题确实处在一个被边缘化的处境。尤其是以色列通过推动与沙特的关系正常化,谋求与更多阿拉伯国家实现与正常化,更加不利于巴勒斯坦。这是哈马斯在去年10月7日采取行动的一个重要背景。
如果哈马斯的目标是要改变巴勒斯坦问题在地区和国际社会遭遇的边缘化处境,使该问题重新回到中东政治舞台的中心,甚至是直接阻止“亚伯拉罕协议”的推进,打断以色列同沙特乃至更多阿拉伯国家间的关系正常化步伐,那么它确实已经部分实现了目标。但是,整个巴勒斯坦,不仅是哈马斯的军事人员、领导层,还包括加沙地带的平民,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其次,如果说哈马斯有意通过这场冲突来推动实现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与巴勒斯坦建国,那么如今距离实现其目标似乎越来越遥远了。一方面是以色列一意孤行,美国也在联合国层面不断阻挠推动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努力;另一方面,巴以双方在经历这场冲突后,如何找到谈判的起点与结束冲突的方案,形势似乎变得更加迷茫。
当地时间10月2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表示,过去24小时内,以军在加沙地带开展的军事行动共导致51人死亡,165人受伤。视觉中国
目前以色列不仅没有停止冲突的迹象,反而开始同真主党爆发更大规模冲突。未来也无法排除在西岸地区发生冲突的可能,因为以色列已经宣布把部分占据的西岸领土并入本国,它兼并巴勒斯坦领土的胃口会不会越来越大?这将是各方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国际社会包括中国在内的力量仍然在强调“两国方案”的重要性。但是,在短期内落实“两国方案”的前景依然困难重重。此外,对于加沙地带未来的治理安排,恐怕以色列要在这个问题上占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冲突爆发后处于十分尴尬的处境,他们下一步要处理同哈马斯的关系?以色列是否还会允许哈马斯参与到未来的巴勒斯坦治理体系当中?这些既是巴勒斯坦内部的矛盾,也会成为巴以双方谈判的矛盾。
总的来说,这场冲突令巴勒斯坦问题重新回到了地区事务的核心位置,部分改变了巴勒斯坦问题之前被边缘化的处境。但是目前距离重启谈判、谋求巴勒斯坦建国与实现“两国方案”,都还有太多的困难需要解决。甚至,目前冲突还面临进一步升级、导致全面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观察者网:从最初被哈马斯打了个措手不及,到如今逐步掌握升级冲突的行动权,这一年来以色列通过战争变得更安全了吗?
刘中民:以色列面临的安全环境本质上来说将进一步恶化。因为冲突反映了以色列长期面临的一个安全悖论,即不断追求安全最大化的目标究竟能否实现的问题。
以色列这个国家的特殊性体现在周边强敌环伺、长期处在冲突的环境中。以色列历史上多次同阿拉伯国家打仗,结果是通过兼并领土(如目前占领戈兰高地),自身的安全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但这也导致以色列形成了一种信奉强权政治、迷信武力的安全哲学,要对构成安全威胁的对手发动最大限度打击,无论是在历史上面对埃及、叙利亚、伊拉克还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哈马斯,都是一样的行为模式:以军会采取数倍于对方攻击力度的报复行动,通过最大限度地打击对手来维护安全。
去年10月哈马斯发动的“阿克萨洪水”行动给以色列造成了1000多人死亡,哈马斯的武装还渗透到以色列本土,这对以色列全国上下构成了强烈冲击。一年来以色列的回应,包括对哈马斯发动的军事行动,都是基于它长期奉行的战略文化与安全哲学,不仅扩大到打击胡塞武装与真主党,甚至还打击了他们背后的伊朗。在这个过程中,以色列成为了“安全孤岛”,越是迷信通过武力或扩张领土来维护安全,越是无法感到真正的安全。
尽管军事上取得了成效,以色列的国内经济发展、国际形象付出了巨大代价,民众多次进行大规模抗议,反对政府的内外政策。目前,以色列正在寻求在加沙、黎巴嫩南部建立安全缓冲区。如果能在建起缓冲区的同时继续维持打击敌对力量,以色列的安全环境能够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善,但依然是一种永无休止的恶性循环。随着在政治和外交上陷入严重孤立,以及周边反以力量更加仇视以色列,以色列的安全环境本质上说进一步恶化了。
当地时间10月1日晚,伊朗向以色列发动大量导弹袭击。社交媒体
观察者网:过去一年来,伊朗同以色列的关系随着这场冲突持续恶化,10月1日对以色列本土的空袭后,局势更加紧张。伊朗能同以色列的冲突升级会面临哪些风险?
刘中民:目前伊朗同以色列陷入了相当激烈的对抗,但不管在军事、经济、科技等各个层面,伊朗凭自身与“抵抗之弧”的力量依然无法占据上风。
从权力政治的角度来说,过去一年来伊朗对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回应,体现了伊朗自身国家力量和战略选择的局限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出生率创新低,“不生孩子的该加税”
2024-10-06 13:27 -
“中国这一庞大建设覆盖率达9成,远超美国”
2024-10-06 12:55 观察者头条 -
美国白宫附近,一男子自焚
2024-10-06 11:12 美国政治 -
特朗普重返“未遂暗杀”事发地,马斯克登台助阵
2024-10-06 10:49 美国大选 -
凌晨突发!香港飞纽约航班紧急降落东京机场
2024-10-06 10:19 航空安全 -
内塔尼亚胡痛骂马克龙:可耻
2024-10-06 09:43 -
大众CEO最新表态:与其对华搞惩罚性关税,不如…
2024-10-06 08:38 观察者头条 -
“叙利亚已申请加入金砖”
2024-10-06 08:22 金砖国家 -
习近平同金正恩就中朝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2024-10-06 08:06 中国外交 -
新西兰海军一艘支援船搁浅
2024-10-06 07:11 -
“把中国人赶回国!”这则谣言遭日本警方数据“打脸”
2024-10-05 23:44 中日关系 -
“以军10月7日前后将扩大行动,包括对伊朗的报复”
2024-10-05 23:20 巴以恩仇录 -
拜登向习近平致国庆贺电
2024-10-05 21:05 中美关系 -
“拖欠工资、卸磨杀驴!”美特勤局面临20年来最严重人员流失危机
2024-10-05 20:43 美国一梦 -
以军首次袭击黎巴嫩北部,超20万人逃往叙利亚避难
2024-10-05 19:59 巴以恩仇录 -
他还在拱火!“以色列应该攻击伊朗核设施”
2024-10-05 19:41 美国政治 -
伊朗外长抵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2024-10-05 17:58 伊朗局势 -
纳斯鲁拉“潜在继任者”失联,以军称已身亡
2024-10-05 17:10 -
“感谢中国朋友,让人仿佛置身瑞士”
2024-10-05 14:58 观察者头条 -
美军方才反思:增兵中东是遏制战争,还是煽风点火?
2024-10-05 13:47 美国一梦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