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元春:构建新的一揽子稳增长政策,首先要打破价格下滑的恶性循环
最后更新: 2023-06-22 10:32:19【导读】 5月经济金融数据同比普遍回落,央行赶在数据发布前适时调降政策性利率10个基点,紧接着,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等方面,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
时近年中,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特征明显,新一轮稳增长政策信号已经发出,各界普遍关注下半年宏观政策如何发力以及我国经济前景如何。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就相关问题接受了CF40研究部的访谈。
刘元春认为,5月经济复苏进程没有中断,但当前确实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内生动力不足、以及资产负债表分化带来的预期弱化问题,构建新一轮的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是帮助经济进入第二阶段复苏的关键。
复苏没有中断,但预期弱化值得高度关注
Q1:5月国民经济数据同比普遍回落,您如何评价5月经济表现?
刘元春:整体还是在预期范围之内。5月很多经济数据在同比上出现了一些波动,由此可能很容易解读为5月经济复苏进程有所弱化。但要注意这背后有基数因素的调整,实际上复苏进程还是比较常态化的。
如果从环比来看,5月经济数据较上月都出现了改善。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42%,进一步印证了复苏的进程没有中断。
但是,价格数据的确引起了大家的一些担忧。目前从价格来看,需求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抬头。5月CPI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长0.6%,较4月回落0.1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4.6%。价格的持续疲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企业库存受到的冲击很大,生产者价格的持续疲软对于企业主体的冲击短期内可能是难以消化的。
所以总体复苏还是正常的,但是其中依然凸显了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国家统计局:2023年5月份C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PPI继续下降。
Q2:回顾近两月的经济表现,总体上被解读为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一些国内外机构下调了对全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您怎么看待预期弱化的问题?
刘元春:边际主体在信心和预期上的低迷,一是来自复苏进程中出现的很多分化,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问题。目前大企业PMI还在荣枯线之上,但是中小企业的PMI指数和我们编制的小微企业指数都持续疲弱。一些小微企业、传统行业的利润并没有修复,反而出现恶化,资产负债表也有所收缩。这使得相应市场主体的信心出现回落,内生动力进一步走弱,的确值得高度关注。
二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中美关系遇到更多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心。
三是一些预期中会从制度和法律上来进一步巩固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合法地位的举措短期内没有出台,产生了预期差。
目前民间投资负增长反映出的民间资本信心不足问题,已经是一个可能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重要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尤其要关注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资金可获得性和竞争平等性,关注如何让中小企业能够有效获得订单,尽快摆脱利润和资产负债表恶化状况等。
换句话说,虽然我国经济的整体复苏路径没有中止,但分化带来的预期弱化值得高度关注。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疫后社会心理修复面临新的挑战。
全年实现5%增长目标没问题,预计二季度增速近8%
Q3:一些观点表达了对流动性陷阱和资产负债表衰退等风险的关注。您对此怎么看?
刘元春:目前来看,中国并不存在流动性偏好陷阱。因为当前利率水平仍然是比较高的。虽然一年期LPR在3.65%,比美国的利率水平低,但是我国企业的生产者价格指数为-4.6%,名义利率经价格指数调整之后,实际利率达到8.25%。美国的政策性利率是5.25%,但通货膨胀高企,核心CPI基本在4%-5%左右,实际的政策利率只有1%左右。
因此,从我国目前的实际利率水平来看,并不是流动偏好陷阱所描述的当货币政策极度宽松、利率降到零时,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达到无穷大,从而出现持币观望、不进行投资和消费的状况。
我国的情况是虽然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宽松,但是价格是相对紧缩的。而且当前的数量宽松是结构性的宽松,大量资金在国有企业、一些头部企业和创新企业手上,而没有真正流入到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这种情况还不能用流动偏好陷阱来解释。
对于另外一个问题,应该说,在一些边际市场主体和边际人群中,确实出现了资产负债表收缩的问题。比如一些小微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收缩的;对一些低收入群体而言,转移支付增长速度是下降的,工资性收入没有明显恢复到常态,其他投资还在亏损。
但是,当前并不存在所有市场主体全面同步的资产负债表收缩。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一些创新型企业,例如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企业,资产负债表都是扩张的。
因此,对于中国的资产负债表问题一定要进行分类研究、分类处理,不能将问题简单化。既不能简单地说资产负债表修复已经完成——总体来讲还没有完成,更不能说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在同步收缩。
在深圳比亚迪总部,工人为新能源汽车安装电池。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Q4: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是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现在来看,您认为我们能否实现这个增长目标?
刘元春:今年实现5%左右的增长应该没问题。不能因为看到四五月份一些参数出现波动,我们就失去信心。我们的确面临很多挑战,但经济复苏的基础也是很明显的:
第一,疫后社会秩序和交易秩序恢复推动的经济恢复,效果是很明显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一季度社会秩序修复带来GDP同比增长4.5%,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数据。
第二,房地产的修复。房地产虽然还未完全摆脱低迷期,但是的确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对经济复苏的拖累程度会大幅缩小。
第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今年布局一揽子政策的空间还很大。
第四,新动能。尤其是在创新驱动方面,即使5月出口负增长,但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销售依然有不错的表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来的新动能效应逐步显现。
第五,从外部环境看,全球滞胀、全球金融震荡和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等,实际上为中国经济复苏提供了一个窗口期。
第六,二十大释放的红利和政府换届效应,地方政府的干劲都很足,下半年只要财政基础恢复,政策效应也会显现。
Q5:一个问题在于全年经济的高点是否其实已经出现过了?您对二季度和全年经济增速有何展望?
刘元春:对此需要区分环比和同比。由于基数的原因,同比来看4月份的确可能就是一个高点,但是从环比来看还有进一步回升的可能,这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更审慎的进行判断。
对经济复苏的判断不能简单看同比,更重要的是看环比。当然,目前可能统计层面上季调之后的环比增长速度还不是很精确,无法单纯从环比来精确判断经济复苏的程度,但是它的方向性是比较稳定的。
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接近8%,只要一揽子政策能够全面快速推出,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应该能够维持在5.5%左右,四季度可能还要取决于整个外部形势的变化,但是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能够稳定在4.5%-5%的水平,全年预计可以达到5.3%左右的增长。
只不过,原来我们预计今年“前低、中高、后稳”这样一种增长格局的确出现了一些变化,也就是实际上“前低”并不低,“中高”也不高,“后稳”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
- 原标题:刘元春:构建新的一揽子稳增长政策,首先要打破价格下滑的恶性循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佳芮 
-
李强:希望德方继续保持市场开放
2023-06-21 20:22 中国外交 -
62年来首次,英国政府债务超过GDP
2023-06-21 19:24 不列颠 -
首批算法备案清单公布,阿里腾讯等企业在列
2023-06-21 17:1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
机构公布5月全球移动游戏收入榜,米哈游新游升至第二
2023-06-21 15:5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过度索取个人信息,星巴克等餐饮企业被上海市网信办约谈
2023-06-21 14:44 观网财经-消费 -
国产AI框架,如何“弯道超车”?
2023-06-21 14:41 观网财经-科创 -
明后两年,新能源汽车将继续免征购置税
2023-06-21 10:08 观网财经-汽车 -
从防过热到防过冷,中国宏观经济治理思路要改变
2023-06-21 08:22 中国经济 -
华为回应向日企收专利费:通过专利获取收益并不是目的
2023-06-21 07:56 观网财经-科创 -
618背后,电商平台打响商家争夺战
2023-06-20 18:3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极兔速递IPO:过半收入来自中国,曾在华“倾销”被警示
2023-06-20 18:05 观网财经-金融 -
炒作对华电池依赖,美议员将施压福特、通用
2023-06-20 13:55 -
张勇将卸任阿里集团董事长和CEO,蔡崇信吴泳铭接任
2023-06-20 13:2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支持实体经济,时隔十个月再次“降息”
2023-06-20 09:34 观网财经-金融 -
中国航协研讨会建议纾困政策延至明年底:国际市场恢复不足
2023-06-20 09:30 航空航天 -
专家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或在7%以上
2023-06-20 07:30 中国经济 -
华为8.7亿成立新公司,业务涉电子元器件制造等
2023-06-19 18:14 观网财经-科创 -
阅文调整组织架构,称要拥抱AIGC
2023-06-19 15:5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拆分中国业务拟在香港上市?阿斯利康中国区总裁:谣言
2023-06-19 14:24
相关推荐 -
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评论 26“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114“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44“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评论 228“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224最新闻 Hot
-
“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
“美国7年级学生相当于中国3年级,中国在嘲笑我们”
-
鲁比奥:美国想和平欧洲却谈战争,“世界颠倒了”
-
跟风美国?日本也要下手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愿与杜特尔特家族和解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
雷蒙多焦虑:美国每天都要有“落后中国”的紧迫感
-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
讲个笑话,这就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
-
“G6要告诉美国:要对华施压,还要被你胁迫,臣妾做不到”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
黄仁勋: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根本阻挡不了
-
特朗普要查哈里斯
-
英法加谴责以色列:震惊!再不收手就制裁!
-
特朗普还是忍不住,暗示拜登“隐瞒癌症病情”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张永宁,任宁德市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