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雨子:翻拍翻拍,为何经常越拍越烂?
当我们进行翻拍时,我们会遭遇什么?
厘定内涵外延,才可耐心剖析特点。解释特点,也就在解释“槽点”。因为正是拥有这些特点,才决定了国产翻拍剧的“习惯性讨嫌”。
第一,“老版本实在太伟大,因此没人能学它”。
既然是翻拍的,总要面对“比我早拍的”,它肯定人气爆棚,不然也不会被翻拍。
但论起“不可冒犯”、论起大家发自内心的维护和推崇,全世界范围,都少有哪个“比我早拍的”,能与中国这些相埒。
我常开玩笑:大家看新版本时,最爱说“这个孙悟空太失真了”、“这个林黛玉一点都不像”,怎么,你见过孙悟空?你跟林黛玉很熟?当然不是。你说的,其实是“他不像六小龄童”、“她不像陈晓旭”。
同理,无论谁拍《射雕》,总被和黄日华翁美玲比较;无论谁拍《神雕》,总被和李若彤古天乐比较;无论谁拍白素贞许仙,总被和赵雅芝叶童比较……都是“珠玉在前”的阴影所致。
可见,在国剧史上,老版本几乎封印、垄断了原著的视觉诠释权,几乎拥有着比肩原著甚至超越原著的认知度。
此情况可谓绝无仅有——英国人讲起哈姆雷特、罗密欧,该不会把形象锁定在具体某部莎翁剧的某个演员身上。
这份权威性的成因非常复杂,包含各种机缘凑巧:
中国电视剧起步晚,且是自上而下、由中央级电视制作中心集中全部优质资源加以推开,因此不存在民营机构众声喧哗的试错争鸣,一上来就是不可复制的、一览众山小的举国手笔,“诸多样品”诞生前、即有了“以此为准”的“标杆模版”。
老版本多出于上世纪8、9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文艺复兴,大家对电视充满新鲜兴奋,又没多少频道和节目来分流收视,所有人都在格外突出的收视饥渴里,品尝只此一家的抚慰,左邻右舍、呼朋唤友凑到一台黑白电视机前,这风情画般的万人空巷,促成永生难忘的观看氛围与仪式感,更让人珍存。
社会的青春期、电视业的青春期、一代人的青春期,三位一体,这样的情感加成锻造出的神圣性,还有谁敢效仿?
果然,一切效仿,都被唾弃为“效颦”了。
第二,“老版本实在太伟大,因此急着要学它”。
到世纪之交,电视娱乐急剧发展,情况又生突变——反向而病态的突变。
凡有了成功者,就会招来蜂拥而至的投机取巧、借鸡生蛋,又像“搭便车”,又像“炒冷饭”。
这就有了一次次周期过短的“急性翻拍”:《京华烟云》和《新京华烟云》、《亮剑》和《新亮剑》、《还珠格格3》和《新还珠格格》,前后时隔,都在十年之内。
往往旧版还在各大卫视的白天时段重播着,新版就在晚间档露面了。
急,就意味着赶工、粗糙,意味着照猫画虎、按部就班。何况,这次都不是“珠玉在前”,而是“珠玉在旁”——直接近距离第一时间衬托你:黄志忠版《亮剑》开播时,大家就都说,“你连台词也和李幼斌老师的一模一样,那我为啥要看你?”
但它们好像不在乎,它们从开始便知道自己要的不是口碑,而是“管它质量如何反正肯定有话题效应”:蹭一个已积累好充裕人气的故事,迅速地把流量赚到。
反映到创作质量上:无论质感、演技、服化道甚至主角颜值,都透着一股破屏而出的“低配版”、“预制菜”味道。
这其中,往往妆造被批得最厉害——浮夸、山寨、“不耐看”——当你在故事上“啃老”,情节天然失去了吸引力,观众没耐心看内容,才做那种最一目了然的外观比对。
围绕《上错花轿嫁对郎》也是如此:网上随处可见把两版片段剪切到一起、亲眼见证后者有多水的对比短视频,曾经的少女莲花步、兰花指、眉目含情,造型换了十几个还余韵悠扬,现今千篇一律的网红脸里,却满布空洞、呆木,谁是谁都辨识不清。
两版杜冰雁掀盖头对比
第三,“老版本实在太伟大,因此想试试不学它”。
“拍得太像”反要被旧版口碑反噬,许多主创开始觉得,索性不破不立、硬打差异化。
看起来像是曲线救国的好思路,但这挑战实在太大、对创作水平要求实在太高。然后矫枉过正就成了大概率,稍不留神即越过雷池底线。
这不,近年多了个流行词:魔改。
于正把《笑傲江湖》做了女主角置换,变成令狐冲和东方不败的爱情故事。新版《新白娘子传奇》中去掉了游湖借伞、断桥相会,改为欢喜冤家不打不相识的傻白甜速配。朱苏进《三国》把视点人物挪到曹操、连桃园结义都用虚景省略。
凡此种种,都“魔改”,都让人吐血三升。
第四,“老版本实在太伟大,因此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学它”。
上面说老版本的成功,是时也地也、运也命也,那好,时地已沧海桑田,你还剩多少机会,去嫁接和继承运命?
《亮剑》热播的2005,革命军人题材正有冒尖抬升之势,“抗日神剧”也还不曾因“天雷滚滚”堕入污名,等到新版出场,此题材却早被讲滥、观者早有了审美疲劳的免疫,这是环境之变。
20年前众人都迷恋白马王子垂青灰姑娘的佳话,这才有《还珠格格》《命中注定我爱你》《流星花园》的一系列成功,到现今女性意识极大觉醒,童话的幻觉不再讨喜、不再被少女们作为对未来的想象——她们期待的人生,总要以独立自强为底色,哪怕有男人参与,也必须是“势均力敌的爱情”,这是观念之变。
87版《红楼梦》长达三年的封闭式学习、琴棋书画古典文学的全面培训,是计划经济的时代余晖,《大决战》电影三部曲请到解放军部队参演、用真正武器做道具、动用故宫中南海总统府实景拍摄,是国家行为的托底,无论它们显得怎样让人神往,在今天,李少红也好,高希希也好,都是无福消受的了,这是体制之变。
环境、观念、体制,都是“时”的移易。
至于“地”,多见于外来剧翻拍的水土不服:欧美的政治与司法体制、韩国的财阀豪族、印度的种姓、甚至英语中数量庞大的谐音梗和俚语,这些都不是能生搬硬套到中国的,你若削足适履,只能把它们统统删去,最后剩下不落地的恋爱戏。
好比《深夜食堂》,建立在日本特有的“居酒屋文化”之上,黄磊的同名电视剧、梁家辉的同名电影,则像空中楼阁,不带一星烟火气。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被“实锤”抄袭,王忠民辞去人大代表职务
2023-09-20 08:42 -
12306:不可能给第三方平台所谓“优先购票权”
2023-09-20 08:06 高铁世纪 -
新建烈士墓碑疑因“挡风水”遭破坏,当事人:已原地重建
2023-09-20 07:58 -
英方发表《香港问题半年报告》,中使馆回应
2023-09-20 07:21 香港 -
美国情报机关如何网攻窃密?国安部起底主要手段
2023-09-20 07:17 国家安全 -
中俄经贸合作分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在京召开
2023-09-20 07:16 中俄关系 -
这些航天重器亮相工博会,天问一号获特别大奖
2023-09-20 07:03 航空航天 -
刘国中在西藏调研: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底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2023-09-19 22:45 -
江苏宿迁突发龙卷风,致1死3伤52间房屋受损
2023-09-19 22:44 极端天气 -
上海:加快布局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事关未来的关键基础设施
2023-09-19 22:44 上海观察 -
中国好声音制作方起诉李玟经纪公司
2023-09-19 22:19 -
冒名顶替三十年,即将退休的顶替者因怀孕被取保候审后撤案?
2023-09-19 22:11 疑案追踪 -
信访办主任实名举报城管局副局长,纪委回应
2023-09-19 22:06 廉政风暴 -
陈吉宁宣布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李晓红龚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3-09-19 21:08 上海观察 -
任正非最新讲话:苹果是华为的老师
2023-09-19 21:04 华为 -
北京四部门明确老楼加装电梯流程:一户申请即可启动征询
2023-09-19 20:30 -
交通运输部:全面恢复进出我国境内邮轮港口的国际邮轮运输
2023-09-19 17:23 -
受贿8361万元,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龚建华一审被判十五年
2023-09-19 17:10 廉政风暴 -
金帝股份上市首日遭融券卖出458.2万股,证监会回应
2023-09-19 16:21 观网财经-金融 -
外交部:已有110多个国家的代表确认与会
2023-09-19 15:45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