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雨子:《奥本海默》来了,也别忘记我们自己的“原子弹故事”
最后更新: 2024-05-09 00:35:39集体主义和理想情怀:来自中国的“独擅胜场”
核武器研发故事,面对一个“元困境”:谁都知道,原子弹是物、是非生命体、是做不了主角的。故而,得找到“人”,将原子弹的故事,变成人的故事。但总归故事因原子弹而起、又以原子弹为目的,人也只能与原子弹相关,方能获得资格进入故事。然而,这又容易让人工具化、元件化、乏味化。
解决方案只能是,把关系变成双向度,把原子弹的故事和人的故事,整合成“人与原子弹之间的故事”:人造出了原子弹,原子弹反过头来,也检验了人、重塑了人。
由此形成一个内在系统:人和原子弹,在每个环节里一起互动和共振。
这就导出第一重区别,被选定和原子弹一起互动共振的,是一个神人、超人,还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奥本海默》的处理大家都看见了,周而复始地拆解一个人,用力极深地扎进和透视一个人。
但我们本土的那些,却广泛地、普遍地,散射到了许许多多人。
这与其说是编剧上的考虑,不如说,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决定的方向。正如邓稼先所说:中国的原子弹绝不是哪一个人能造出来的,绝对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
如果奥本海默是在亲历了美国政坛、舆论、媒体的造神之后,再接受了灭神的反噬,那千千万万将青春与热血洒在西北戈壁上的中国老一代科技工作者,从告别家人到埋骨罗布泊,大约在踏上征途的那一刻,就主动隐没了姓名、暗淡了荣辱、放弃了一切“被封神”的资格与欲望。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第一时间赶赴爆心的防化兵(资料图/共产党员网)
他们更容易被荒疏和忽略,也就更迫切地应当被记录和言说。
很自然,将目光投向戮力同心、众志成城的广大无名英雄,绘制出一代人无计得失祸福的精神图层,这件事,功德无量。
这才让那些影视剧作里,固然有毛主席周总理聂帅的高瞻远瞩,有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的超群智慧,但更多的着墨,都在基层科研人员、基地建设者、工程兵部队、工人、无条件提供支持的当地群众们身上。
这些人或者不及奥本海默那样传奇,但他们筚路蓝缕的贴地前行,自有一种无招胜有招的震撼,效果就是,当他们来到镜头画面的中心位置,哪怕仅仅对真实细节做白描式还原,就能让激动人心的力量破屏而溢:
没有计算器和电脑,用算盘珠子推演高精公式;
没有机械化运输,用手提肩扛在沙漠中搬运设备;
生活条件恶劣,有人以树皮为食,有人徒步百里寻找湖泊,风餐露宿、喝盐碱水、蚊虫叮咬、误食毒野菜……
散射有横向的(人民群众),也有纵向的(下一代):
《有个地方叫马兰》主线围绕工程兵家属,用“在核试验基地长大的孩子们”之回忆回访视角,铺叙了当年生活、玩耍、闯祸、犯错、学习的种种,他们既体验着同龄孩子难以想象的寂寞艰辛,又得以在最近距离亲历奇迹、与一段伟大事业共同成长,用整个少年时光去渐渐读懂和理解自己父辈的执着与忘我。
《我和我的父辈》里的《诗》也从父子关系展开:父亲像个传说或符咒悬浮于半空,带着深居简出、讳莫如深的背影,儿子很久都没明白你到底是干啥的,却又不知不觉地,复制黏贴了你的轨迹,“我爸爸和我以前的爸爸都死了”,这句哀伤的台词,却漫溢着对传承的暗示——接下了你的儿子,也接下了你的使命,所以赓续了死亡也输送了希望。
散射有跨越代际的,也有跨越性别的:
在《诗》这个似乎天然就由男性主宰的环境里,因为导演的女性身份,它突破了“父辈”原本单一的性别指向:“母亲”同样是“父辈”的一个决定支点。上一代里的男性很早就离开了,下一代里的男性默默目送和祝福着,他们更像是某种符号,而在更具体的地方,一寸寸推进着研究精度、终于奏出黄钟大吕的,也可以是女性。
第一重区别来自“一个人”还是“一群人”,第二重区别来自:“一个人因为原子弹被迫经历了什么”还是“一群人为了原子弹甘于和敢于经历什么”。
《奥本海默》在具象层面揭露了美国的政治腐败和虚伪自大,揭露了罗织罪名、操弄权术、构陷迫害,在抽象层面讨论了人类怎样和自己释放的魔鬼共处。
结果就是,它很吝啬去给出一场完整的理想与成功,它是怀疑主义的。
1954年,奥本海默出席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安全听证会。(图/AP)
但我们的那些,却是百分百理想主义的,它始终和情怀、奉献、牺牲有关。我们的那些主角,几乎从没发生过奥本海默式的“灵魂拷问”——自我质疑“你赋予人类自我毁灭的力量,这个世界却毫无准备”,也从没为“你不能作孽之后还要让人们同情你”而混沌惶惑,他们强劲,坚定、澄澈。
怀疑主义不一定是虚无,理想主义也不一定是粉饰。
因为理想,在那些时刻,真真切切地飘扬过。
这里有文化心理结构的原因:《奥本海默》像一种希腊悲剧——电影自身也频频以“普罗米修斯”为修辞意象,充盈着西方文化里的原罪意识,和基督教思想里对“自我救赎”、“末日审判”的热衷。
中国的原子弹影视序列则更像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古老神话传说: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样的传说朴拙、雄浑、厚重、苍凉而骄傲,豪迈的事业也必须和人格力量形成对等,由内而外地汲取泉源,后者才决定了前者所能到达的阶位和高度,所谓“仁者无敌”,此其谓也。
但更重要的,是时代、立场、国情乃至国本所决定:价值尺度和立意不同,依据的时代背景和输送的时代情绪也不同,对原子弹本身的用途和定性,也不同。
最直白地说,我们研发原子弹,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是应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它从头到尾都建立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前提下,建立在对和平的呼唤中,一切参与者,都对党和国家有这份信任,也就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这份笃定。
知道自己的发明只是铠甲而不是魔鬼,知道铠甲不会被用于杀戮,知道不以欺负和霸凌他人为务,因而,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不会有一段彼此拆台的听证,也不会有一个“内心都还没自洽”的功勋。
做了那么多比较,只是想要说明,《奥本海默》作为当前世界电影最受关注的作品,确有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怎样在密集且漫长的时间线中避免流水账、加以更具匠心的取舍和裁选;怎样在内心戏和文戏里释放更多的戏剧张力……但在这个题材里,我们也不该忘记了本国的探索,和曾经的实绩。
它们和《奥本海默》间,体现的主要是“不同”,而非“优劣”,它们站位于不同的语境和诉求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背景,没必要“强行拉踩”,也更无须妄自菲薄。
我们该做的,只是取长补短、继续深耕,认真思考如何在未来更好、也更自信地讲述这些,让“中国的两弹一星传奇”,具备更多对世界发声的力量与可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他被指控受贿10亿卢布”
2024-05-08 23:08 俄罗斯之声 -
震撼场面!上万名塞尔维亚群众走上街头 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
2024-05-08 22:39 中国外交 -
日产CEO:中国车企强大了,我们陷入生存游戏
2024-05-08 22:38 新能源汽车 -
“这么对中国,欧盟很快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4-05-08 22:34 新能源汽车 -
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国事访问成果文件清单
2024-05-08 22:24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宴会
2024-05-08 22:23 中国外交 -
“我们这些操作不得人心,所以拉美国家才更愿意找中国合作”
2024-05-08 22:03 美国一梦 -
“美禁令未必有效,57%含新疆棉样品被标仅用美国原料”
2024-05-08 21:48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20:59 观察者头条 -
两名乌军军官涉嫌企图暗杀泽连斯基被捕,美俄回应
2024-05-08 20:44 乌克兰之殇 -
美撤销部分企业对华为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回应
2024-05-08 20:19 华为 -
习近平同武契奇共同会见记者
2024-05-08 20:17 中国外交 -
泰国新卫生部长上任首日:重新考虑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战争 -
习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首期6项举措
2024-05-08 19:22 中国外交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相关推荐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863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5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8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4最新闻 Hot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