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淼:(有良知的)日本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关键字: 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日本右翼狡辩安倍晋三军国主义日军暴行之后海军的两艘驱逐舰,得到上级命令,15日开始在这几片岸边“巡逻”。据舰上水兵回忆:
“太阳开始西沉的时候,从幕府山方向上列队走来了好多人。队伍两边是端着枪的日本军人,走在队伍里的是俘虏,大部分人的棉袄都被脱去,光着脚,双手被捆在背后,两两一捆走在一起。
路上有摔倒在地的,立刻就被士兵用刺刀捅死。这完全是为了去赴死,而拼命进行的行军啊……
几千人就这样被驱赶到这片两旁被铁丝网围住的河岸上,黑压压挤得都快站不下了。军官命令他们面朝江面,背对水泥墙,静静站着。过了一会儿,开始有俘虏在队伍里喊“万岁”,随后也有人开始附和。当喊到第三声的时候,军官的哨音响了,身后的重机枪开始同时开火,人群里顿时泛起了一层粉红的血雾。
一阵扫射过后,竟然从尸体堆里,摇摇晃晃站起了几个身影。这些人应该是刚才没中枪,但是又怕一会儿挨刺刀的,于是站起来主动要求补枪。重机枪几个点射,眼看着人就被打成了肉块。
步兵们开始走进尸体堆里,用刺刀扎那些没断气的。可能有一些运气好的,趁着夜色跳进江中逃走了吧?我们这几艘船在江中也在向岸边开火,估计能够逃生的可能不大。”
65连队队长两角连作在战后写了个回忆录,里面写到:
“12月17日夜间,俘虏暴动。我们押解着2000多人的俘虏,原本想在江边执行俘虏释放仪式,但这些俘虏一起向着日本军人跑过来,夺走了枪支和刀,并且砍死了1名军官,导致7名士兵受伤。我部队忍无可忍只好射击还击,但这些俘虏趁着夜色逃进了树林和江里,逃走的有上千人。”
不客气地说,这是赤裸裸地胡说,而且是在为自己的部队屠杀俘虏“找借口”。确实,一方面是俘虏暴动,另一方面他们还都逃跑了,这一来自己不但不是屠杀的凶手,更成为了“受害者”—— 这跟日本右翼的“装可怜”有什么区别?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17日夜间,因为鱼雷营堆积尸体太多,于是屠杀地点换到了大湾子。清水洁先生通过各种渠道的调查,找到了当时的机枪手……
老人对记者摆出了握住机枪把手的姿势,说:“三年式重机枪。这一次我们把会津若松连队的所有重机枪都搬出来了。三六十八,大概打了200发,花了10分钟时间。”
“三六十八”,是当时重机枪手的行话,意思是每分钟连射三次,每次六发子弹。三年式重机枪的最高射速是每分钟500发,但是因为枪身过热的问题,为了防止炸膛,大多数重机枪手都使用这样的打法。
19日,清理尸体的士兵们把残骸堆成垛,码到了三米高,然后浇上汽油焚烧。烧尸体的黑烟,在南京城里也能看到。
几天之内,近两万名战俘被枪杀,负伤跳江侥幸逃生的人,仅有9名。
可怕的是,一些国内媒体和媒体人,也糊里糊涂地跟着日本右翼的思路走了下去,却根本不对事情的经过进行了解,甚至写出了《中国战俘在幕府山大暴动 上千人得以逃脱》这样的文章。
2. 事件当事人为何三缄其口?
根据清水记者和小野先生的调查,很多经历了屠杀事件的老兵,其实并不抗拒“将自己的亲眼所见说出来”。尤其是几名当时已经80多岁高龄的老人,他们说:
“刚战败那会儿,因为怕被判死刑,所以不敢说。但我都已经这把年纪了,不说出来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确实,日本在战败那段时间,为了掩盖战争犯罪的事实,做了很多工作。
从8月初起,位于东京的陆军大本营便已经意识到,战败投降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他们早早便开始组织负责军队档案记录的士兵们,集中焚烧大量机密记录和文件。这一幕,在《日本最长的一天》这部电影中也可以看到。传说中的731部队相关资料,也在这一时期被尽数销毁。
而战后一些原本并不在“战犯审判”范围之内的下层士官甚至是普通士兵,也因为“屠杀俘虏”等等事情,被判为“战争犯罪”,执行了死刑。最有名的事件,应该就是加藤哲太郎的故事了:
加藤哲太郎在战争中担任新潟的战俘营所长,因为对尝试多次逃走的战俘执行了死刑,在战后被作为BC级战犯通缉。他隐姓埋名在东京的小平市结婚生子,但在1948年还是被占领军发现,之后被捕,判处绞刑。
尽管1949年他的案子得到了重审,被改判无期徒刑, 后减为三十年徒刑,但他在狱中当做遗书而写下的《来生我想当一只贝壳》,作为反战题材的小说被广为传颂。小说的主人公在军中发现了飞机坠落的美军飞行员,将其杀死。几年之后退伍,但在战后却被当做战犯起诉,最终被判处死刑。他留下了一句话:“如果有来生,我不想再成为人了,我只想当一只贝壳,躺在深海的海底。”
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政府对这些下层军官和普通士兵“执行杀人命令”而提起审判,其更深层的目的,在于让这些“知情者”闭嘴,不要把上层的决策者牵连出来,否则便将你除掉灭口。这恐怕就是大多数参与了南京大屠杀这起惨案的众多老兵,在很长时间里处于沉默状态的原因吧。
当然,我相信很多人看了上面那些双手沾满了战俘鲜血的老兵们的日记,一定会痛骂他们“缺乏人性”。但我认为,大多数人在战争中,是很难做到“违背上级意志”的——毕竟军队传达的教育便是:军人的天性便是服从。
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的《血战钢锯岭》,主人公因为自身意志,敢于顶撞上司,不拿枪上战场的行为,确实表现出了超人的勇气。然而这在二战中毕竟是绝无仅有的一例——而且还是在相对自由的美军中。换做是集体主义和军国主义高度集中的日军,这样的人是会被称为“叛徒”而被处刑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尽管这些老兵都有着罪孽深重的过去,但他们肯站出来,肯将那段经历和那段历史讲出来,这是难能可贵的事情——同时也是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能够进一步更多地了解南京大屠杀经过,更有力地找到证明这起惨案“发生过”的证据的关键。
我们可以不原谅他们年轻时的罪行,但是也应该感谢他们年老时还能站出来的勇气。
日本右翼们已经在骂他们是“国贼”了,我觉得至少不要让他们“两面受敌”。更重要的是,他们中还活着的人,已经不剩几个了。之前提到的留下了日记的黑须上等兵,早在18年前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在活着的时候,留下了大量的录音和影像资料,甚至NHK都来特意采访过他。
然而,他留下的一切东西都没有在电视台播放过,几次被尝试制作为纪录片的资料,都因为一些人为原因被阻挠。
- 原标题:(有良知的)日本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74“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52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395“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28“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203最新闻 Hot
-
普京阅兵式演讲:绝不接受歪曲历史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