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皮尔格:威胁明明来自美国而不是中国,为什么没人敢说真话?
【文/ 约翰·皮尔格,翻译/ 余烈】
1935年,美国作家大会(the Congress of American Writers)在纽约举行,两年后又举办了第二场。他们召集“数百名诗人、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短篇小说家和记者”,一起讨论“资本主义的迅速崩溃”和又一场战争的迫近。
这是令人激动的大场面。这个时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们——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丽莲·海尔曼(Lillian Hellman)、达希尔·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和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警告人们法西斯主义正在崛起,而它往往会伪装起来,作家和记者有责任为此大声疾呼。
记者、小说家玛莎·盖尔霍恩(Martha Gellhorn)以“人类的同志情谊如今存于何处?”为题进行了发言。
后来我和玛莎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在喝完一杯她惯爱的威雀(Famous Grouse)威士忌和苏打水后,她告诉我:“作为一名记者,我感到自己责任重大。我亲眼目睹了大萧条带来的不公和痛苦,而且我知道,我们都知道,如果不打破这种缄默,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她的这些话,依旧在今天西方世界的沉默中回响:在这缄默里,人们都心知肚明——政治煽动几乎污染了我们所读、所看、所听的一切。
5月3日,在乌克兰顿涅茨克地区前线,乌克兰军队向俄罗斯阵地发射火箭。图片来源:美联社
举个例子。3月7日,澳大利亚两家最古老的报纸《悉尼先驱晨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和《时代报》(The Age)刊登了数页文章,大谈中国导致的“迫在眉睫的威胁”:中国人把太平洋染成了红色;中国人的眼睛是好斗的、不怀好意的;“黄祸”(the Yellow Peril)即将砸到我们头上,仿佛随重力而来。
对于中国的“攻击”,没有人能给出合理的理由。一个“专家小组”看起来毫无可信度:其中一位是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前所长(the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该研究所是堪培拉国防部、华盛顿五角大楼、英国、日本和台湾地区政府以及西方战争工业的幌子。
“北京可能在三年内发动袭击”,他们警告说,“但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数十亿美元即将用于购买美国的核潜艇,但这似乎还不够。“澳大利亚脱离历史的假期已经结束”——不管这会意味着什么。
但澳大利亚没有受到任何威胁,一丁点儿都没有。这个遥远的“幸运”国家没有敌人,尤其是中国——它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利用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对亚洲的种族主义历史来抨击中国,已经成为那些自称为“专家”的人们的一项日常运动。许多人感到困惑和恐惧,街上出现了一些针对华裔的攻击事件。
这篇荒诞的、狗哨政治的、向美国强权卑躬屈膝的文章,作者是彼得·哈契(Peter Hartcher)和马修·科诺特(Matthew Knott),我想他们应该被称为“国家安全记者”。这两人都是堪培拉一个怪异的、受骗的、过时的、痴迷于帝国的机构的传声筒。
“怎么会变成这样?”玛莎·盖尔霍恩可能会这样说。“世界上说不的声音到底在哪里?”澳大利亚曾经是一个慵懒的社会民主国家,现在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律,保护秘密的专制权力并阻止知情权。揭露这一点的人会成为不法分子,将会被秘密审判。一项尤为用心险恶的法律禁止在外国公司工作的人实行“外国干预”。
在今天所有的西方国家中,民主都仅存于人们的想象之中;全能的公司精英与国家合谋进行统治,并用对“身份”的要求来掩饰。我们的政治想象力已经被公关用奶嘴安抚,被超低水平的政治家用阴谋干扰。
2023年的作家大会再也不会担心“摇摇欲坠的资本主义”和“我们的”领导人的致命挑衅。参会者中最臭名昭著的是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基于纽伦堡标准(Nuremberg Standard),可以初步判定他是一个罪犯,但他实际上自由而富有。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敢于向记者证明读者拥有知情权,却已经在监狱中待了十几年。
2023年2月11日,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的支持者在伦敦举行游行。图片来源:法新社
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崛起是没有争议的。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用“新纳粹主义”(neo-Nazism)或“极端民族主义”(extreme nationalism)指代它。在现代欧洲的法西斯蜂巢——乌克兰,对斯捷潘·班德拉(Stepan Bandera)的崇拜再次出现。斯捷潘·班德拉是一位狂热的反犹主义者和杀人犯,对希特勒屠杀了150万乌克兰犹太人的“犹太政策”称赞有加。一本班德拉主义者的小册子向乌克兰犹太人宣称:“我们将把你们的头颅堆在希特勒脚下。”
今天,班德拉在乌克兰西部被当作英雄,欧盟和美国出钱为他和他的法西斯同伙建造了几十座雕像,取代了俄罗斯文化中的伟人,以及那些最初从纳粹手中解放乌克兰的人的雕像。
2014年美国赞助的基辅政变之后,在亚速营(Azov regiment)——其徽章“狼之钩”(Wolfsangel)被德国党卫队(German SS)弄得臭名昭著——的带领下,乌克兰军队入侵了乌克兰东部讲俄语的顿巴斯地区。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东部地区有14000人惨遭杀害。七年后,随着明斯克和平会议被西方破坏,正如默克尔愤世嫉俗承认的那样,“红军入侵了”。
但西方没有人按照这个版本报道此次事件。由北约武装的边境地区,即乌克兰,也正是希特勒在1941年所入侵的区域。莫斯科知道这是对他们的极端挑衅,并感到非常愤恨。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俄罗斯国防部大楼发生火灾?
2023-05-25 08:12 俄罗斯之声 -
转机?麦卡锡:我们还有时间...
2023-05-25 08:04 美国政治 -
美国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正式宣布参加2024大选
2023-05-25 06:53 美国政治 -
习近平: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开创亚欧合作新局面
2023-05-25 06:45 -
“世界不稳定加剧,主要因为个别国家想维持统治地位”
2023-05-24 22:13 乌克兰之殇 -
“乌军总司令在俄军导弹打击中头部受伤”
2023-05-24 21:45 乌克兰之殇 -
法国核潜艇系统供应商恐被美企收购,法防长:反对
2023-05-24 20:52 法国见闻 -
李强同俄罗斯总理举行会谈
2023-05-24 20:31 中俄关系 -
杭州亚运会组委会取消在日本爱知县举办宣发会?外交部回应
2023-05-24 20:07 中日关系 -
美印太司令:冲突代价太高,随时准备与中国军方会面
2023-05-24 19:22 中美关系 -
韩正会见荷兰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
2023-05-24 19:18 中国外交 -
“我们非常希望加入‘G8’,最大障碍是日本”
2023-05-24 19:14 三八线之南 -
荷兰外相:即便中美关系复杂,我们有必要主动寻求对华接触
2023-05-24 19:07 -
俄总理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2023-05-24 18:54 中俄关系 -
松下CEO: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但在华业务仍高度优先
2023-05-24 18:23 日本 -
“德方正审查八国联军掠夺来的中国文物,为归还铺路”
2023-05-24 18:04 -
郑泽光大使会见英国外交发展国务大臣特里维廉
2023-05-24 17:37 中国外交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2023-05-24 17:14 中俄关系 -
俄总理:俄中之间70%的跨境结算已用本币完成
2023-05-24 17:07 中俄关系 -
“这是向美国发出强烈信号:没有你,我们在重建关系”
2023-05-24 17:04 阿拉伯之冬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兰新客专加速抢修:预计7月1日恢复通车
-
转机?
-
俄国防部:三艘乌无人快艇试图袭击黑海舰队军舰,被击沉
-
继舍曼后,又走一个
-
特朗普党内最大对手正式宣布参加2024大选
-
“我们非常希望加入‘G8’,最大障碍是日本”
-
法国核潜艇系统供应商恐被美企收购,法防长:反对
-
欧盟盯上被冻结的1966亿欧元俄罗斯资产
-
“世界不稳定加剧,主要因为个别国家想维持统治地位”
-
欧尔班:乌克兰赢不了
-
“美国在南太为将来做准备,若中美气球事件升级...”
-
“日本不打算加入北约,但...”
-
“我们向中国借钱,不是为了养美国这些闲人”
-
“这是向美国发出强烈信号:没有你,我们在重建关系”
-
“中国这样的客户,上哪去找”
-
民主党人怒了:拜登太软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