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美国介入俄乌冲突背后的霸权企图
显然,这场特殊的代理人战争具有自古巴导弹危机以来再未有过的严重危险性。在俄罗斯的进攻之后,法国宣布北约拥有核武器,紧接着在2月27日,俄罗斯人将自己的核武器置于高度戒备状态。
关于代理人战争,需要了解的另一点是,俄罗斯人一直在努力避免平民伤亡,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人民是紧密联系的,俄罗斯政府一直试图减少平民伤亡。美国军方和欧洲军方公布的数字一直表明,与美国的战争标准相比,乌克兰平民的伤亡是非常少的。这方面的一个证据是:俄罗斯军队的军事伤亡大于乌克兰人的平民伤亡,这与美国战争中的情况相反。如果你知道美国是如何打仗的,比如在伊拉克,美国攻击电力和供水设施以及其他所有民用基础设施,理由是这将造成民众的不满和对政府的反抗。但以民用基础设施为目标自然会增加平民的伤亡,在伊拉克,美国入侵造成的平民伤亡达数十万人。相比之下,俄罗斯并没有试图摧毁民用基础设施,而摧毁民用设施对他们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即使在战争期间,他们仍然在向基辅出售天然气,履行合同。他们也并没有摧毁乌克兰的互联网。
俄罗斯进行军事干预的主要目的是“解放”顿巴斯,顿巴斯的大部分地区曾经被基辅军队占领。俄罗斯的当务之急是控制主要港口马里乌波尔,这将保障顿巴斯的物资供给。马里乌波尔一直被新纳粹主义的亚速营所占领,而亚速营现在控制着该市不到20%的面积,他们躲藏在城市中一些苏联时期的碉堡里面。顿涅茨克人民民兵和俄罗斯人则控制着该市其余的部分。乌克兰大约有十万名准军事人员,这些准军事人员中的大多数都在包围顿巴斯,而包围顿巴斯的乌军大概有十三万人,这十三万人现在已经被俄罗斯军方围困。俄罗斯除了想与当地民兵共同控制顿巴斯地区之外,还试图促进乌克兰非军事化、保持中立地位、不要加入北约。
美乌军方密切合作交流对俄情报(来源:美国陆军)
如果从和平协议的角度来看待局势(《环球时报》在3月31日已有这一视角的充分的报道),你就可以看清楚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乌克兰已然暂时同意中立,这一中立立场由加拿大等来自西方的担保国监督。但谈判的症结在于乌克兰政府所谓的“主权”,全部都是关于顿巴斯地区和内战的内容。乌克兰坚持认为,顿巴斯地区是其主权领土的一部分,而不顾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这两个分离“共和国”的人民意愿。然而,顿巴斯地区的人民和俄罗斯人不能接受这一点。事实上,人民民兵和俄罗斯人仍在努力“解放”这些准军事部队所占领的地区。谈判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而这又回到了乌克兰内战的现实。而美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是破坏者。美国企图占据核优势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谈谈美国帝国战略的第二条主线。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讨论了地缘政治方面的帝国主义战略,也就是向过去苏联的领土和势力范围内扩张,布热津斯基的相关阐述最为有力。但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美国的帝国主义战略还有另一个方面需要我们去讨论,那就是占据新的核优势地位。
如果你读过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你会发现,他关于美国地缘政治战略的这本书里一个“核”字都没有。然而,核力量对于美国对俄罗斯的整体战略来说,当然是至关重要的。1979年,在卡特政府的领导下,布热津斯基担任国家安全顾问,他们决定越过“相互确保毁灭”这一原则,并由美国来推行其自身核优势的反制战略,这涉及到在欧洲部署核导弹。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反核活动家E.P.汤普森于1981年发表在《抗议与生存》(Protest and Survive)杂志上的《致美国的信》(A Letter to America)中,实际上引用了布热津斯基的话,承认美国的战略已经转向了反制战争之上。
为了解释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再往前追溯一些历史。20世纪60年代,苏联已经实现了与美国的核均势。美国的军事机构和安全机构内部针对此问题争吵不休,因为核均势意味着两国“相互确保毁灭”。无论是哪个国家攻击另一个国家,这两国都会被彻底摧毁。肯尼迪政府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开始推广反制力量的概念,以求绕过“相互确保毁灭”。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的核攻击:一个是毁灭对手的城市,人口和经济,这就是“相互确保毁灭”的基础;另一种则是反制战争,旨在先摧毁敌人的核力量,然后再发射核弹头。当然,我们可以说反制策略就是先发核打击策略。麦克纳马拉领导下的美国开始探索反制力量的建设。
但后来,麦克纳马拉发现了这种方式的不理智,他决定将“相互确保毁灭”作为美国的威慑政策。这种情况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但1979年,布热津斯基在卡特政府担任国家安全顾问时,他们决定实施反制策略,决定在欧洲部署潘兴2型导弹和核巡航导弹。这导致了欧洲核裁军运动的兴起,这是欧洲的一场伟大的和平运动。
美军装备的潘兴2型导弹(来源:美国国防部)
美国政府最初在欧洲部署了潘兴2型核导弹以及巡航导弹,这对欧洲和美国的和平运动来说都是一个巨大问题,核战争的危险大大增加。里根政府大力推广反制战略,并增加了具有科幻色彩的战略防御计划(以绰号“星球大战”而闻名),该计划设想了一个能完全击落所有敌方导弹的系统,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幻想。最终,由于欧洲大规模和平运动和美国的核冻结运动,以及苏联戈尔巴乔夫的崛起,这一时期的核军备竞赛得以停止。但在苏联解体后,美国政府决定继续推行反制武器战略,追求核优势。
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美国不断发展反制武器和反制战略,增强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以至于2006年美国宣布它已基本取得核优势,当时美国帝国大战略的主要中心——对外关系委员会出版的《外交事务》对这一点进行了说明。《外交事务》文章宣称,鉴于美国瞄准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中国对美国的先发核打击已经没有核威慑力了,而且即使是俄罗斯人也不能再指望他们的核威慑有效了,美国政府正在推动实现完全的核优势地位。美国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北约在欧洲的扩张,因为它反核力量战略的一部分便是让反核力量武器越来越靠近俄罗斯,使俄罗斯政府被攻击时措手不及。
俄罗斯是该战略的主要目标,而中国显然是俄罗斯之后的下一个目标。但特朗普上台后决定与俄罗斯缓和关系,专注于对付中国。这让制约俄罗斯的战略暂时搁置了一段时间,也动摇了美国-北约帝国大战略的稳定,因为北约的扩大是核优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拜登政府上台后,试图通过收紧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束缚来弥补耽误了的时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谌海滨 
-
巴基斯坦卡拉奇发生爆炸,至少1死8伤
2022-05-13 07:20 巴铁 -
拉美两家大型航空公司宣布合并
2022-05-13 06:53 -
美参议院确认鲍威尔连任
2022-05-13 06:50 -
朝鲜昨日新增1.8万例发热病例,4月底以来已超35万例
2022-05-13 06:45 抗疫进行时 -
“多个邻国深陷危机,印度既头疼又面临机遇”
2022-05-12 23:17 龙象之间 -
驻港公署:西洋镜早已被拆穿 敦促有关国家和政客悬崖勒马
2022-05-12 23:03 中国外交 -
乌方坚持过境卢甘斯克管道“断气”,除非取得完全控制权
2022-05-12 22:58 乌克兰之殇 -
国际呼吁对以色列射杀半岛电视台记者进行调查,中方回应
2022-05-12 22:25 中国外交 -
多哥边境哨所遭恐袭致军方8死13伤,中使馆提醒
2022-05-12 22:19 非洲之窗 -
为何给400亿美元援乌计划投赞成票,这个回答让美网民炸了锅
2022-05-12 22:17 -
-
印度成4月俄石油最大买家,同时加大向欧洲出口石油
2022-05-12 21:57 印度惊奇 -
捷克议会参议院炮制涉台决议,我使馆:坚决反对
2022-05-12 21:28 中国外交 -
@美国,联合国“老赖”还要欠费到何时?
2022-05-12 21:06 美国一梦 -
多次“助攻”乌军后,拜登政府被曝明确2类情报不能共享
2022-05-12 20:36 美国政治 -
俄方:若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将不得不采取手段消除可能的威胁
2022-05-12 20:00 俄罗斯之声 -
果然,英国总检察长批准废除“北爱尔兰议定书”部分内容
2022-05-12 19:52 欧洲乱局 -
知名女记者前线遭枪杀,美媒标题避谈凶手身份
2022-05-12 18:58 巴以恩仇录 -
俄安全局:破获一起受乌克兰情报机构指使的恐袭案件
2022-05-12 18:34 俄罗斯之声 -
韩军:初判朝鲜发射的三枚短程弹道导弹为超大型火箭炮
2022-05-12 18:01 半岛火箭
相关推荐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25“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5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0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