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义华:1921,中国思想界在争论什么?
最后更新: 2021-06-13 09:00:47东西方文化论战的三颗硕果东西方文化论战,贯穿新文化运动始终,是新文化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1年,新文化运动修成的又一正果,就是在这一年,人们收获了对东西文化重新进行审视的三颗硕果,三部代表性甚至可以称作经典性的著作。这就是这部《典藏1921》所收录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清代学术概论》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为什么说这三部著作是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东西方文化论战的三颗硕果?这里,对这三部作品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和评价。
第一颗硕果是蒋方震的《欧洲文艺复兴史》。
蒋方震,字百里,以军事家著称。在同时代军人中,蒋方震可能又是一位最具文人或学者气质者。1901 年,他东渡日本留学。1903 年2 月,参与创办《浙江潮》,发表《国魂篇》《民族主义论》等长篇论文,期间结识梁启超,执弟子礼。1918 年至1919 年,随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归国后主持“读书俱乐部”“共学社”等团体,成为新文化运动自具特色的一翼。1920 年9 月,梁启超与蔡元培、汪大燮等人发起成立讲学社,蒋方震出任讲学社总干事,负责接待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并担任研究系最有影响的刊物《改造》杂志的主编。1921 年,他与郑振铎、茅盾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 年,还与胡适等人一起创办新月社。所以,对于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其中各派的观点,他有相当敏锐和深度的了解。他所撰写的这部《欧洲文艺复兴史》,正是试图对新文化运动中常常争论不休的一些重大问题做出回答。
蒋方震(1882-1938)
这部《欧洲文艺复兴史》的撰写,直接缘于蒋方震和梁启超等人结伴欧游。1918 年11 月梁启超决定以私人资格去欧洲做一次详细的考察,他争取到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会外顾问的资格,由大总统徐世昌提供6 万经费,又从朋友处募集了4 万。陪同梁启超赴欧的,有蒋方震、张君劢、徐新六、丁文江等人。他们以巴黎为大本营,从1918 年12 月底到1920 年3 月,用一年多时间考察了英、法、德、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瑞士等主要欧洲国家,会见各国政治家、外交家、社会名流,拜访过柏格森、倭伊铿等著名学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社会经济萧条、物资匮乏、政治动荡的严峻现实,使梁启超深受刺激,撰成《欧游心影录》,记述了他在欧洲所见所闻以及他心路变迁的历程。他看到西方文化的进化论、功利主义、强权崇拜导致欧洲军国主义思潮泛滥;近代以来,科学在西方世界日渐昌明,创造了丰富无比的物质财富,人们越来越相信科学,以为科学无所不能。科学取代了其他的一切思想、学说,尤其是哲学和宗教。世界大战的爆发,粉碎了这一“科学万能之梦”。梁启超写道:
“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满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总算成功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到幸福,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到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梁启超反过来重新观察中国文化,认为西方文明总把理想与实际分为两样,唯心唯物,各走极端,科学与宗教信仰也如同水火,而中国文化则“求理想与实用一致”,如孔子的“尽性赞化”“自强不息”,老子的“各归其根”,墨子的“上同于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是“出世法和现世法并行不悖”。他认为,中国文化的这种取向,有助于西方文明的自我调适。因此,他向中国青年一代大声疾呼:
“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蒋方震在陪梁启超考察战后欧洲时,对西欧文艺复兴留下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法国,蒋方震、梁启超等请巴黎大学图书馆主任给他们讲述西欧文艺复兴史,蒋方震还做了笔记。梁启超说,他们一行欧游中,蒋方震常昌言于同伴:“吾此行将求曙光。”他人时常戏问他:“曙光已得乎?” 他总十分认真地回答:“未也。”如是者数四。及将归,复有诘者,蒋方震一本正经地答道:“得之矣。”至于所看到的究竟是什么曙光,他则未尝言明。
佛家有云:“疑乃觉悟之机。小疑则小悟, 大疑则大悟, 不疑则不悟。”蒋方震是带着“大疑”而去,经过实地仔细考察和苦苦追寻、思考和研究,终获“大悟”。他所最为关注的问题,是欧洲这两三百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文化的动力究竟是什么?他发现,不了解欧洲的文艺复兴历史,就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在这一点上,他和梁启超旨趣很不一样。
回国以后,蒋方震就开始着手撰写《欧洲文艺复兴史》。他从欧洲带回一批相关书籍,又在国内努力搜集各种文字的有关资料。1920 年7 月2 日,他写信给梁启超说:“文艺复兴已成一半,搜集材料甚苦,近得德文书数种,大有助,先生处有日文佛兰西文学史( 玄黄社发行者已有),恳检数种寄下。”正是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使这一部著作具有很强的学术性。
蒋方震在该书《导言》中指出,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人类精神界的一声春雷,它直接产生了以下两大结果: 一是人的发现,二是世界的发现。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机密文件首次证实: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骨灰被美军扬进太平洋
2021-06-07 09:50 日本 -
加拿大为发现215具原住民儿童遗骸降半旗
2021-05-31 06:40 -
《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弹幕这句话,让我流泪了
2021-05-13 00:25 建党百年 -
“一个共产党员与广大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时就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2021-05-08 08: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河南巩义宋陵上种田,河南考古院:正在进行环境整治
2021-05-06 23:15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哪些“至暗时刻”?
2021-05-04 08:17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者逾亿人次,毛主席故居修缮开放
2021-05-03 15:16 -
基辛格:毛主席亲自指示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
2021-04-24 15:22 中美关系 -
“中国抗战的希望在西北”
2021-04-20 08:2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他是国家占人口80%的农民的化身”
2021-04-19 07:10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将是我度过余生的地方”——“纸老虎女士”的六次访华
2021-04-15 10:19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打仗总要死人的…不要是我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2021-04-04 15:32 -
抗美援朝老兵的遗憾:没能看到台湾解放,祖国统一
2021-04-04 08:38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这件国宝级器物,证明三星堆人是“龙的传人”!
2021-03-24 08:49 -
仅剩7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蔡丽华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耻,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观学院 -
登上《国家宝藏》的王贞仪,是当时“才女”无奈的缩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选国家工业遗产: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组部部长: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62天,收到20550条留言
2020-12-13 10:24
相关推荐 -
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403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69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407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67“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86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