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姆斯·戴维·万斯:作为“乡下人”,我知道美国是怎么衰落的
最后更新: 2024-07-16 09:15:15第三块区域就是我们当时住的地方,大多都是单亲家庭,到处都有废弃的仓库和工厂。现在回想,我不知道那些“特别穷”的孩子们所在的区域和我所在的区域有什么不同。或许把这两块区域分开是因为当时的我不愿意相信自己所在的区域是“特别的”贫穷。
我们房子的对面就是迈阿密公园,足足一个街区那么大,有网球场、棒球场和篮球场。随着我越长越大,我发现网球场上球场线的颜色也越来越淡,而且市政府也不再修补球场上的裂缝,或是更换篮球场的篮网。在我年纪还没多大时,网球场已经变成了一大块杂草丛生的水泥地。当我在一周的时间里连续被偷了两辆自行车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我所在的社区已经“每况愈下”了。
阿嬷说,很多年以来,她的孩子们都是把自行车停在院子里,锁都不用锁,也不会被偷。现在她的外孙们起床的时候却发现锁自行车的大锁被老虎钳剪成了两半。从那之后,我就只好步行了。
如果说米德尔敦在我出生前没什么变化的话,在我出生后几乎就立刻发生了改变。不过,就算是住在那里的居民都很难发现,因为这种改变是逐渐的,不是泥石流,而是水土流失。但是,如果你知道该看哪些地方的话,这种改变难以逃过你的眼睛。像我这种离开一段时间的人,再次踏进米德尔敦的时候,时不时地就会在心里感叹:“天哪,米德尔敦看起来可不咋样。”
20世纪80年代,米德尔敦有一个引以为傲的几乎完美的市中心:繁忙的购物中心、好几家从二战后就开始运营的餐馆,还有阿公那样的男人们经常在一天的辛勤劳作之后聚到一起喝上一两瓶(或许多瓶)啤酒的几家酒吧。我最喜欢的一家店是当地的凯马特(Kmart),这是沿街商业区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它的旁边是一家迪尔曼的分店——这家当地食品杂货店共有三四家分店。现在,这片商业区几乎荡然无存:凯马特早被搬空,迪尔曼那家店已经和其他分店一起关门大吉。我上次路过的时候,米德尔敦当年的商业中心现在只有一家Arby’s、一家杂货折扣店和一家中式自助餐厅。
1980年代的米德尔敦
可不仅仅是这片商业区如此,米德尔敦经营盈利的生意寥寥无几,还有许多已经停业。20年前,这里有两家当地的大型商场,到了现在,其中一个成了停车场,而另一个成了老年人的步行街(虽然街边还有几家商店)。现在的米德尔敦市中心就像是美国工业辉煌时期的一处废墟。在中央大道和主街交汇的心脏地位,一眼望去,全是被遗弃的商店和被打破的窗户。
据我所知,里奇典当行早已关门,但一副丑陋的黄绿色招牌仍留在原地。里奇典当行不远处的一家药店,在它的繁华时期,有一个饮料柜台,还有麦根沙士卖。街对面有一幢看起来像剧院的建筑,上面的巨型标识是“ST___L”,中间的三个字母早破碎不见了,而且又没有人更换。但是如果你想找发薪日贷款商,或是收购金饰的小铺,现在的米德尔敦市中心肯定有。
离这条满是空空如也的商店和木板封住的窗户的主要街道不远,就是索尔格家的宅邸。索尔格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是一个强大而又富有的工业家族,在米德尔敦经营一家大型的造纸厂。他们捐赠的钱使得他们得以冠名当地的歌剧院,而且他们帮助把米德尔敦建设成了一座像样的城市,把阿姆科这样的大公司吸引了过来。他们家的宅邸是一座巨大的庄园,旁边是以前让人们引以为豪的城郊俱乐部。虽然这座府邸如此之好,一对来自马里兰的夫妇仅花了225000美元就把它买了下来。这笔钱在华盛顿特区只够买半套像样的多房间公寓。
索尔格家的府邸所坐落的主街上,那众多的豪宅里面曾住的是米德尔敦的有钱人。可到了现在,大多数已是年久失修。其余的那些已被分隔成一间间的小公寓,里面住着米德尔敦最穷的人。这条曾是米德尔敦骄傲的街道,如今成了瘾君子和毒贩子们接头的地点。天黑以后,最好还是离这条主街远一点为好。
这种变化就是美国当今经济现状的一个征兆,即越来越显著的居住隔离。居住在严重贫穷社区的工人阶级白人越来越多。1970年,白人孩子居住在贫困率在10%以上的社区的比例为25%。200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40%。现在这一比例肯定更高。
2011年,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一项研究显示:“与2000年相比,2005至2009年间住在极度贫穷社区的居民更有可能是白人、土生土长、高中或大学毕业、自己拥有住房且不接受政府援助。”换言之,那些不良的社区困扰的不再仅仅是城市中的那些贫民窟,不良的社区已经蔓延到了城郊。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很多。从吉米·卡特的《社区再投资法》到乔治·W·布什的“所有权社会”,联邦住房政策一直鼓励人们拥有自己的住房。但在米德尔敦这样的地方,拥有自己的住房要付出过高的社会代价:某一地区内的工作机会减少,房产的贬值使人们陷在这里的社区而不能自拔。就算你想搬走也难以实现,因为市场早已一跌到底,你所拥有的房产价值摆在那里,但根本没人愿花这样的钱来买。搬家的成本也太高,以至于许多人不得不留在原处。当然了,那些被陷住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最为贫穷的。
因为那些花得起钱离开的人早已选择了离开。市领导们试过不少方法来重振米德尔敦的市中心,但都以失败告终。想要看看他们试过的最为臭名昭著的方法的话,读者可以沿着中央大道一直走到尽头,直到迈阿密河的河岸。这里曾是一处美丽的地方。出于某些我难以想到的原因,米德尔敦市政府的智囊团决定把这处美丽的河畔变成米德尔敦湖——这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明显包括把成吨的泥土填入河里。
智囊团们可能以为建成后这会是一个吸引人的去处。现在的河里多了一个人工用土堆砌的岛,足有一整个街区那么大,可惜的是,什么效果都没达成。那些重振米德尔敦市中心的措施在我看来都是没有效果的。
人们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市中心没有时髦的文化便利设施才离开的。那些文化便利设施的离开是因为米德尔敦没有足够多的消费者来支撑它们。为什么米德尔敦没有足够的薪水优厚的消费者呢?因为没有足够的工作来雇佣这些消费者。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中国在塔吉克斯坦建军事基地?中使馆辟谣
2024-07-16 07:31 -
中俄“海上联合-2024”联合演习进入海上演练阶段
2024-07-16 07:26 中俄军演 -
参议员万斯被提名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
2024-07-16 06:39 -
特朗普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2024-07-16 06:37 特朗普 -
“河流项目会优先考虑印度,因为……”
2024-07-15 23:36 龙象之间 -
特朗普“后福”来了?“机密文件案”指控被驳回
2024-07-15 23:03 美国政治 -
“不怕特朗普上台,俄方应出席11月第二次和会”
2024-07-15 22:31 乌克兰之殇 -
西班牙向乌克兰运送10辆“豹”式坦克
2024-07-15 22:05 乌克兰之殇 -
中俄“海上联合-2024”联合演习进入海上演练阶段
2024-07-15 21:38 中俄军演 -
连黑利都请了,特朗普修改党大会讲稿:不谈拜登,要谈团结
2024-07-15 21:16 特朗普 -
86岁藤森宣布再次参选秘鲁总统
2024-07-15 20:35 -
遇刺后受访,特朗普:我转头角度完美,时机和幅度都恰到好处
2024-07-15 19:34 特朗普 -
欧盟出损招?为抵制匈牙利主办会议,他们要…
2024-07-15 19:34 欧洲乱局 -
管制无效?“美两大芯片设备厂对华销售占比增至4成”
2024-07-15 18:58 中美关系 -
菲律宾“华裔”女市长卷入跨国诈骗案,菲当局下令逮捕
2024-07-15 18:13 -
今日开幕,会场外围禁网球却不禁枪
2024-07-15 17:38 美国大选 -
梅德韦杰夫:特朗普赢定了
2024-07-15 17:33 俄罗斯之声 -
40多亿元的富豪婚礼,近2亿人极端贫困!
2024-07-15 16:39 印度惊奇 -
梅拉尼娅罕见发声:看到子弹击中我丈夫,我意识到…
2024-07-15 16:39 美国大选 -
伊朗当选总统就对华关系表态,中方回应
2024-07-15 16:36 伊朗局势
相关推荐 -
史无前例!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下死手 评论 316“美国对中国生气,我们就要跟着?!” 评论 67“特朗普想全盘赢中国,唯独这个战场主动认输” 评论 54特朗普团队急了:正和中国谈着呢,不能取消 评论 106低空经济,如何赋能中国物流升维? 评论 63最新闻 Hot
-
史无前例!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下死手
-
“中国在2019年的做法,救了美国近千条人命”
-
果然不扯上中国,英国就办不成事了…
-
澳央行副行长:中国不想人民币贬值,那会便宜美国人
-
荷兰外相:中国希望放宽阿斯麦出口限制
-
美国考虑撤军4500人?韩国否认
-
摩根大通CEO:不会撤资中国
-
25年间性侵299人、受害者最小仅1岁...法国恋童癖医生认罪
-
“特朗普对以色列愈发不满,扭头联系哈马斯”
-
禁令驳回!英国获准继续移交查戈斯群岛,美:欢迎
-
“美国对中国生气,我们就要跟着?!”
-
美前财长盖特纳访华,受到多位中方高层官员会见
-
俄总统顾问称:苏联在法律上仍然存在
-
薛建华被双开:私藏有严重政治问题的网络文章
-
低空经济≠无人机,“它是赋能千行百业的综合经济形态”
-
重庆通报:校方负有严重的安全管理责任,分管副校长免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