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毓海: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即人类的“初心”
关键字: 马克思共产主义康德初心公民社会不忘初心宗教考试是命题作文,题目是:“根据《约翰福音》第15章第1-4节,讨论信众与基督的统一”。马克思对于宗教的理解具有启蒙主义的色彩,即认为宗教共同体是一种更高级的共同体形式。他从基督教兴起之前的共同体形式开篇,称那些共同体虽然也发展了文化、艺术与科学,但“即使最伟大的人物——天才柏拉图——也在不止一个场合谈起过对更高存在形式的深切向往,认为只有这种存在的出现,对真理和光明不停歇的追求才能得到满足。”
如果说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思想里,蕴涵着强烈的希伯来色彩:苦难、罪恶与复仇,那么,在他青年时代的宗教作文里,推动人类“不停歇追求”的宗教因素究竟是爱,还是斗争与复仇,却尚属语焉不详。
令人惊骇的是马克思德文课的论文,题目就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正是这篇文章令校长维滕巴赫特大为震惊,大加赞许。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开头说,选择职业的出发点,首先不应该是“人文精神”。这也就是说,青年人不应该根据灵感、幻想、感情的浮想联翩来选择职业。
其次,青年人不应该根据时尚,追随社会评价来选择职业,马克思说,这意味着选择职业的出发点不应该是“虚荣心”,不是博取他人的赞美。
而当摒弃了人文主义的想象和后天道德律的约束之后,我们就会发现,青年在选择职业时,所应该遵循的,其实就是“内心深处的声音”,就是“最深刻的信念”,就是先天的道德欲求。
马克思这样写到:
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它实际上也是伟大的。
不过,马克思接着说,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追求“内心深处的声音”,以实现自己先天的道德欲求为目的,这虽然不能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但也是极为艰难的:
但是,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他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
马克思说,因为发现初心,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是一种把自我和人类拯救出来的救赎,因此,青年人选择职业,便是一个完成人类和自己的“天性”的行动,即青年毛泽东所谓的“自完其心,自完其性”的行动,这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聆听初心、选择初心、聆听先天道德法则召唤的行动,当然,这种先天的道德法则,就是“利他”。
于是,这篇文章,几乎就是突然间,以飘风骤雨般的宣言式语言奔向了结尾和结论: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是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学家、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4】
里尔中学打下的教育基础,也注定了马克思后来的学术取向。
当青年马克思通过希腊-罗马经典,深刻思考历史上存在的共产主义制度时,他也像康德和卢梭那样充分地认识到:“公民道德”是与城邦政治和城邦的军事共产主义经济体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说,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创建是——能够通过宗教的批判,把宗教的问题理解为经济问题,进而把教会理解为一个经济体系,那么,他的另外一个创建,就是——能够把道德问题与政治和经济问题联系起来思考。
在他看来,如果没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系,所谓“公民道德”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但是,更为重要的则是,如果没有一种道德体系的完善,就不可能有一种完善的政治经济体系,道德体系并不是政治经济体系自然的产物,没有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一个良好的经济政治经济体系即使产生了,也难以为继,难免昙花一现。
当毛泽东认为,共产主义的存在,取决于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精神品德的“一代新人”时,他的出发点既是青年马克思的,也是康德的。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共产主义是一种面对现实问题的历史运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产主义信念,是深深植根于人类内心深处的精神欲求,是人类之“初心”。从这个意义上,那些前赴后继的人们,不过是自证其心,自完其性。
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革命的动力究竟在哪里?
红旗始终在历史的运动中飘扬,动力就在你心中的一念觉悟。
1930年1月5日,春节将至,在闽西一个叫作古田的地方,毛泽东这样写到:
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这点是许多同志的共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注释:
【1】卢梭,《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淳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5,37页。
【2】斯巴达,古希腊最强大的城邦之一。斯巴达人勇猛好战,纪律严酷,历史上曾占领整个希腊。“斯巴达”本义为可以耕种的平原,与《商君书》中的“农战”近似。
【3】卢梭,《爱弥儿》(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2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8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31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3“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0“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12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