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人终于意识到“要做些什么”,但现实没有好的“选择”
新冠疫情、乌克兰战争和终止进口俄罗斯廉价能源、不可靠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与日益表现得像个对手的美国,所有这些外部冲击都无情地暴露了本已脆弱不堪的德国经济模式的弱点。 因此,人们普遍感到“需要做点什么”。 [全文]
-
德国人终于放下了高高在上的姿态,不再端着架子
在出口繁荣的时代,年复一年的国内投资不足很容易被人们视而不见。对很多人来说,保持低调,不表现出任何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性,在德国社会似乎是最安全的选择。很显然,德国没有给人们提供一个尝试新事物、创新和创业的环境。[全文]
-
德国爆财政危机,背后是一场不顾违宪的党争
德国咬紧牙关,坚持去落实“债务刹车”的做法是正确的吗?也未必!因为德国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体,我们甚至都没有自己的主权货币了。[全文]
-
台积电赴德建厂,是否会重现美国工厂困境?
为什么德国政府(也就是德国纳税人)要为这家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补贴50亿欧元?[全文]
-
德国公布首个对华战略,我看完64页全文后发现一些问题
“如果教训他人能成为一项出口产业,那么德国的未来将无比光明。”[全文]
-
被美国拉着一起打压中国半导体,欧洲的应对方法是……
作为一个日常生活在欧洲的德国人,我打算围绕两个问题,谈谈我对这事的看法:一个分裂的欧洲是如何被美国拉来执行其新“遏制”中国的政策的?荷兰、德国和欧洲现在和将来会对此问题持何种态度?[全文]
-
当下德企在华做生意,都会考虑三个问题
德国作为出口导向型国家,中国是第二大客户,(占德国出口比重)大概与美国或法国体量相当,我们从脱钩中几乎得不到任何好处。但如今,受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我们面临一个多少已经不同以往的局势……[全文]
-
很少有德国人愿意承认,他们在俄乌问题上确实犯了错
许多西方人说普京不应因那些设置在自己家门口的带有和平防御色彩的军事基地而感到威胁。在这一点上,我们德国人是有发言权的:那场德国入侵苏联的战争夺走了2700万俄罗斯人的生命……[全文]
-
无论德国大选结果如何,形势都对中国不利?
德国人可能会呼吁变革,但他们并不真想变革——他们周围的事情应该改变,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事情不能变。这种变化对今天的德国人来说有着相当消极的意义。在中国,改变通常意味着进步;而在德国,它的意思是“他们想拿走我的钱、自由和权利……”。[全文]
-
批评中国新疆政策,欧洲自己是怎么对待穆斯林的?
在欧洲的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少数民族在中国受到优待:相比汉族人,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大学录取方面享有优待,也能获得更多经济资助。我们没有听说这些,因为这和“种族灭绝”对不上号。[全文]
-
比起美国逼迫二选一,在华外企更担心另一问题
双方有时候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甚至是不信任感:亚洲客户常与众多西方国家的复杂性作斗争,他们在自己不习惯的法律方面存在担忧;西方客户被巨大的中国市场和增长前景所吸引,但对中国商业伙伴不信任……[全文]
-
为何死亡人数不断攀升,大多数德国人仍对疫苗无动于衷?
二战后出现“德国式恐惧”现象,对新一轮专制政权的恐惧持续了数十年。2020年人们立即将《感染保护法》与1933年的《授权法》进行了比较…现代德国人倾向于对技术怀有敌意,幻想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非像大多数外国人期望的那样成为一个工程技术强国。[全文]
-
“沙雕”总动员:德国新冠抗议众生相
德国大街小巷上那些“卫生示威游行”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们干嘛要冲击议会?为什么普通公民会跟自由意志主义者、新纪元运动分子、新纳粹混在一起?这些平时怎么都尿不到一壶里的人怎么就成了亲密战友,他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全文]
-
柏林墙倒塌30年,德国依旧是“两个国家”
我当时16岁,只知道冷战,根本不相信两德会统一,更别说在那一年统一。然而,统一真的发生了,简直像晴天霹雳一样。我在电视上看到柏林墙倒塌,不久后我就收到一块墙砖,据说真是从柏林墙上扒下来的……[全文]
-
要反制,学德国
不要在乎公不公平,你在最终被平等对待之前,不要想获得平等权利。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太急切反而会给对方更多打压你的借口。只有纸上谈兵的人才会觉得军事冲突是不错的选项。中国不要被美国的举动激怒,要避免犯德国的错误,别被民族自豪感冲昏头。[全文]
-
随美打压中国,欧洲要付出哪些代价?
技术匮乏使得中国发展受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一旦中国引领了某个领域,风水就会轮流转。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觉得“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么吓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