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冈特·舒赫:当下德企在华做生意,都会考虑三个问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冈特·舒赫,译/观察者网 郭涵】
“脱钩”这个现象并不新鲜:自从奥巴马时代开始,美国与西方悄然发起了针对中国的经济脱钩;特朗普政府只是粗暴地、锣鼓喧天地在执行;拜登政府看似讲话客气,但政策是一贯的。
正如我之前所写过,欧洲特别是德国,对于脱钩相当不情愿。
德国作为出口导向型国家,中国是第二大客户,(占德国出口比重)大概与美国或法国体量相当,我们从脱钩中几乎得不到任何好处。德国自二战后复苏以来,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主张就是“以商促变(Wandel durch Handel)”,更不必说中国是我们头号的进口来源国。
但如今,受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我们面临一个多少已经不同以往的局势:
1.防疫形势;
2.德国新一届“红绿灯”政府(指德国社民党、绿党与德国自民党组成的执政联盟,三党代表颜色分别为红、绿、黄——观察者网译注)
3.俄乌战争:对于任何被视作“系统性对手”的外国力量,德国国内正拿着放大镜检视对它们的依赖。
基于防疫的考量
新冠不仅涉及公共卫生,也是一个实际问题:作为战略顾问,我在自己的客户群体中就见识过,有企业因为防疫措施而犯愁。由于隔离规定,出行意愿相应降低;而在酒店隔离数天后,也不确定能否继续顺利前往想去的目的地。
与其他国家相比,在中国谈生意,或许更看重人际关系中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建立在面对面交往的基础上。
我的一名客户在美国收购了一家公司,相关部门CEO飞到美国参加签约仪式,这是他自新冠疫情出现后至今,唯一一次去美国;其它的任何问题,都通过视频会议或经由美国那边的基层员工与律师处理妥当。这种情况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
另一家中国公司在欧洲的收购案告吹了,部分原因是在持续数月的激烈谈判后,依然没法安排与中国公司的老总坐下来面谈。那些已经在中国有投资的企业,自然也会担心他们的工厂或办公室面临突然关停的可能。
对于中国的防疫政策,一种不带感性色彩的德国式评估可能是这样的:
当病毒出现新变种,又缺乏有效的疫苗,存在大规模且不确定的感染风险时,中国式的“清零”政策运行得非常成功。与欧洲 、美国乃至几乎全世界其他地方不同,中国有能力在境内控制住疫情传播。源于中国政治体制的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加上遵守纪律、能吃苦耐劳的人民,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当相对有效且安全的疫苗问世后,包括那些能够应对新变种病毒的疫苗,就可以把这个因素纳入防疫考量中。至于对于哪个国家造出何种疫苗,以及由所谓“竞赛”引发的爱国主义自豪感,大家没必要太上头。全世界三大疫苗制造商——法国的赛诺菲、英国的葛兰素史克以及德国的默克集团——都没能产出堪比百欧恩泰(BioNTech)/辉瑞和美国莫德纳公司那样的疫苗。
在德国人眼里,西方因为缺乏实现清零的纪律性,付出了上百万人死亡的代价后,社会才逐渐恢复正常;中国在疫情之初表现得更好,如今面临压力,可以更多地应用全球医学成果。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最近就谈到,中国的营商环境在确定性、可靠性及效率方面有所变动。
新冠疫情凸显了当今供应链全球化的程度有多深。工厂停歇、集装箱难运转、工业产品零部件短缺,以上种种情况让许多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增强供应链的韧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美国新增感染91327例、死亡592例
2022-11-04 07:11 抗疫进行时 -
王毅:中方将坚定支持印尼办好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2022-11-04 07:00 中国外交 -
俄称将公布英国参与袭击黑海舰队的证据
2022-11-04 06:44 俄罗斯之声 -
“中国‘天宫’堪比豪宅,还有120种中餐!”
2022-11-03 23:04 航空航天 -
俄乌再次交换被俘人员,各107人
2022-11-03 22:43 乌克兰之殇 -
中坦联合声明:中方同意给予坦桑尼亚98%税目输华产品免关税待遇
2022-11-03 22:32 中国外交 -
“17国领导人确认参加G20,剩下3国我会亲自打电话”
2022-11-03 22:14 G20 -
加拿大广播公司要关闭中国分社,外交部回应
2022-11-03 21:48 -
气候活动人士闹到音乐厅,荷兰观众不忍了
2022-11-03 21:42 -
中美元首是否有计划在G20会面?外交部回应
2022-11-03 21:41 中美关系 -
-
打了两年,埃塞俄比亚政府与“提人阵”终于达成停火协议
2022-11-03 21:38 非洲之窗 -
巴基斯坦前总理伊姆兰·汗遭枪击受伤
2022-11-03 20:01 巴铁 -
吹捧拜登政绩“翻车”,白宫删文
2022-11-03 19:59 美国政治 -
中国与坦桑尼亚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22-11-03 19:39 中国外交 -
韩正访问新加坡并主持中新双边合作机制会议
2022-11-03 19:27 中国外交 -
埃尔多安:朔尔茨对俄立场有所改变,开始寻找共同语言
2022-11-03 19:14 -
“因为梨泰院是旅游胜地,所以…”
2022-11-03 19:09 -
“这是国际人权对英国的要求”
2022-11-03 18:04 不列颠 -
示威出现这一幕,巴西当局展开调查
2022-11-03 18:02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