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冈特·舒赫:挺华文章被大量转载后,有陌生人来电:“你真的是德国人吗?”
关键字: 华为孟晚舟美国-德国关系孟晚舟获保释美国特朗普德国反华【采访/观察者网 李泠,翻译/观察者网 马力】
华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获保释当天,一篇德国人对这一事件的评论文章在网络上火了。
冈特·舒赫所写的《一个德国人看孟晚舟被拘留》一文于12月12日在观察者网上版后,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CGTN等多家媒体转载。当晚,他在一些社交媒体上的账号突然涌入众多联系请求,他还接到不少陌生人的来电,或求证,或质疑。
“文章似乎获得了病毒式的成功(viral success)。”从未有过类似经历的冈特·舒赫向观察者网赞叹道。与此同时,一些读者的猜疑又让他觉得有必要说明、澄清。
观察者网:请问在广为传播的那几天,您这边都收到什么反馈?
冈特·舒赫:亲爱的中国读者对我发表的关于“孟晚舟女士在温哥华被扣留”一事的文章给予了大量回应,我在此想向你们道一声“谢谢!”我感觉可能已经有数百万的中国读者读了那篇文章,有众多人通过微信、领英、XING等平台找到我,甚至有很多人查到我的电话号码并给我打来了电话,其中一些还是德国、加拿大来电。
观察者网:介意透露他们对您有哪些好奇吗?
冈特·舒赫:“冈特·舒赫是个虚构的人物吗?”这是我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我也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中国读者会问这个问题。首先,我想说,我就是我,不是计算机程序或其他什么虚构的人物。你可以在微信、领英、XING等平台上找到我。我还经常在知乎上面回答问题和写文章,而且会继续下去。
冈特·舒赫先生的知乎页面
我认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认为我是个虚构的人物,原因有二:
第一,文章的内容。正如一条读者评论指出,“这位德国人比某些国人的看法都更接近中国官方的态度”,一些中国朋友不相信文中的观点来自一个德国人、一个西方人。
第二,文章的形式。这篇文章最初是用英文书写的,因为我无法用中文写作,也不完全信任像“谷歌翻译”这样的自动翻译软件——它们的翻译通常可读,不过远称不上完美,有时甚至会完全改变原文的意思。这篇文章由观察者网的专业译者翻译成中文。很显然,这位译者业务优秀,因为很多中国读者对我说此文的中文译文行文非常恰到好处,文风不像出自西方人之手。而我用谷歌翻译将中文译回英文后也发现,中文版本不存在任何明显改变文章原意的地方。
观察者网:不知您是否了解,有些德国媒体在中国被视作“反华急先锋”,名气还不小。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读者好奇您是不是真的德国人。其实这里面也藏着个问题——作为一名德国人,您对中国的相对不一样的认识是怎么来的?或用一些人怀疑的那般表述,您与中国有什么联系?
冈特·舒赫: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个人背景。
我出生在德国汉堡,汉堡是上海的姐妹城市,是德国最大的港口,这座城市有着接纳各种外国文化的传统。我父母都是德国人。我少年时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德国多特蒙德度过的(也许你听说过普鲁士多特蒙德BVB09足球队),我还在那里服过一年兵役。
汉堡所在位置(图截自谷歌)
我在国外也住过很久。16岁时,我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读了一年中学。在那边,我学到的一点是:与我在德国时受父母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形成的观念相对照,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可能会非常不同,他们会经常做很多“错误”的事情。可实际上,那种美国的方式的确是行得通的。不仅如此,他们的社会体系也运转良好。这使我思考:“这世界上是否存在一种以上的真理呢?”
所以此后我努力抓住每一个去国外生活的机会,无论是留学还是工作实习。每一次我踏足异国土地,我都会发现比德国好的地方,也会看到不如德国的地方。我意识到,在每一个国家里,都有同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希望,也都有自己的恐惧,他们只是简单地想过上好的生活,想保护自己的家人。每个国家的人都对外国人有自己的各种偏见,他们的见识越少,对外国人的偏见和恐惧就越深。
我曾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留学过一年,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法国女孩,她就是我现在的妻子。然后我又在美国加州、密歇根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工作过一年。后来,我又去瑞士工作了一年。
我们一家人定居法国至今已有9年。我有两个儿子,分别已有5岁和7岁,他们都有法国和德国双重国籍。考虑到德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之间每隔20年便打一场大战(从拿破仑时代一直到二战结束前都是如此),我们这个家庭真的是很伟大了!
冈特舒赫:“我的两个儿子和几分钟前刚遇到的越南小孩玩在一起。孩子们相处,不需要介意语言、种族、宗教、政治等因素;只有我们成年人教他们什么是歧视和仇恨。他们为什么不能保持原有的状态?”
我2004年第一次来中国。我在德国公司做了6年外派管理咨询岗位,离职后便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我就在江苏昆山开设了分公司。中国分公司里都是中国员工,没有其他德国人。我和这些中国员工一起工作已超过10年。我主要是通过这些员工来了解中国的。我从未在中国一次待满两个月,不过我来中国的次数已经多得数不清了。
如同过往的经历一样,我在中国也遇到很多好人和一些不那么好的人。中国的社会运转法则与德国是不同的,它有很大的优势,但也带来一些不便之处。这不是好坏的问题,只是与德国不同罢了。中国的社会秩序保持了一种内在的平衡,因此这个社会平稳地运行着。
你也许已经发现,我在看待这个世界时不是从“正义对邪恶”、“白对黑”、“我们对他们”的角度来观察的。可惜的是,这世界上大多数人看世界时都是用这样的思路。结果,人类历史便成为了一部战争史,充满了暴行和苦难。
我认为很少有国家或民族能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即便那些“胜利者”也难以受益。“双输”的情况经常出现。平和宽容的社会是难得一见的,如果哪个社会能做到这一点,它一定会十分繁荣。我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加深互相理解,这就是我的基本态度。
- 原标题:冈特·舒赫:挺华文章被新华社转载后,有陌生人来电:“你真的是德国人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最后更新: 2018-12-24 13:49:16
-
“黄背心”第六周:警察拔枪仍不敌 最终“弃车而逃”
2018-12-24 13:30 观网看片 -
“叙利亚剩下的事交给你们了”
2018-12-24 13:28 叙利亚内战 -
宝马车飞天翻转360°落地 司机轻伤
2018-12-24 12:05 -
首颗美国第三代GPS卫星发射升空
2018-12-24 11:43 航空航天 -
2018,他们离开了我们
2018-12-24 11:09 2018年终盘点 -
5名中国台湾公民在印尼海啸中失踪,大量当地居民撤离
2018-12-24 10:01 极端天气 -
宪法规定印度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总感觉哪里不对
2018-12-24 08:03 印度惊奇 -
提前走人!特朗普称马蒂斯元旦前离职
2018-12-24 06:50 美国政治 -
关门第一天,特朗普让步
2018-12-23 22:45 特朗普 -
没钱!美国驻华大使馆官微也"罢工"
2018-12-23 20:56 美国政府关门 -
印尼海啸已致222死:乐队和观众瞬间被卷走
2018-12-23 16:25 -
美又逮捕中国工程师 罪名还是老一套
2018-12-23 16:08 中美关系 -
日本担心的事发生了:联合国预算中国超过日本
2018-12-23 15:50 -
印尼海啸已致222死843伤,我使馆发安全提醒
2018-12-23 15:50 -
他辞职了 特朗普:大惊小怪
2018-12-23 11:06 美国政治 -
两千“黄背心”继续示威 巴黎忐忑迎接圣诞
2018-12-23 08:56 -
英国2岁男孩接受“最小风险”手术 误被“阉割”
2018-12-23 08:43 不列颠 -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具体怎么操作?税务总局释疑
2018-12-23 08:19 -
中国游客近3月遭40起盗抢,驻瑞典使馆再提醒
2018-12-23 08:14 观察者头条 -
“黄背心”第六幕:凡尔赛宫严阵以待 抗议人群却调头了
2018-12-22 20:08 黄背心
相关推荐 -
俄美元首通话超2小时,俄乌停火谈判有戏? 评论 0“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评论 20“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评论 47“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评论 196“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评论 359最新闻 Hot
-
俄美元首通话超2小时,俄乌停火谈判有戏?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
欧盟宣布:英国,“回到世界舞台”
-
“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
韩国一医废处理厂部件坠落,致中国员工1死1伤
-
“日本车企很绝望”
-
“我都没买过米,全是别人送的…”,日本农相道歉了
-
高志凯提建议,巴基斯坦主持人的嘴角都压不住了…
-
“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
华人“钢铁大王”在菲遭撕票案主谋落网,部分赎金已提走
-
“特朗普次子要去越南,想在胡志明市建特朗普大厦”
-
“我来到这里工作,因为中国是支持环保的超级大国”
-
“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日本很小心,不想让特朗普丢脸”
-
“我只能靠中国赚钱:听特朗普这么说,想拿石头砸他”
-
美财长认了:美国消费者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