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2024二季度下):不应泛化新质生产力,什么好东西都往这个“筐”里装
最后更新: 2024-07-26 17:05:02·要客观评估“去美元化”
王慧:我们接下来再聊一聊人民币国际化,这也是我们建设金融强国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管涛老师,近几年我们看到人民币国际化在扎实推进,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管涛: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近些年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目前出口规模是全球第一、进口是第二,既是利用外资大国,也是对外投资大国。随着我国对外的经济和金融联系越来越紧密,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使用也得到了支持。
第二,我国实施了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一个典型例子,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些传统的亚洲强势货币贬值,但人民币实施不贬值政策,当时赢得了所谓“小美元”的称号。尽管正式的人民币跨境流通使用启动较晚,但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周边国家和地区愿意接受和使用人民币,原因就在于我国没有随波逐流,和其他国家一样去参与竞争性贬值。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海啸以后,韩国央行提出要和中国人民银行做货币互换。原因在于各国本来都是要向美国学习的,没想到美国自己出问题了,于是引发各国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反思。
第三,近些年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人民币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不断提高,让大家感到比较放心。特别是股票通额度限制取消等操作,对于吸引外资增加配置人民币金融资产有一定吸引力。
吴晓求:一个国家金融的强大,有两条线。第一条一定是本币的自由化和国际化,其前提是法治。没有法治,本币会处在波动之中;法治能把人们的心留下来,资本能保持适当的预期。
第二,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美国金融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资本市场发达,它支撑了美元的国际化。如果美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美元是不可能国际化的,没有闭环机制、回流机制。
没有美元国际化,美国不可能有今天。美国的金融结构设计非常精妙,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强大载体,让美元国际化有回流机制,因为人们拿到美元以后,不可能是拿到现金,一定要买美元计价资产,可以回流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金融结构要按照这个模式去设计。
当然,我们还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法律来做一些调整,就像市场经济模式一样。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和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有许多不一样,但内核是一样的:分工、竞争、价格的公允性、交易的公平性、资本的作用,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不是说搞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就意味着这些东西不存在了,而是同时又要有中国特色,比如地方政府的作用。
换言之,在设计中国金融结构的时候,既要吸收现代金融的内核,同时又要适合中国的国情。
王慧:我们看到目前在国际上也有一种“去美元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
2021年9月4日,北京,2021年北京服贸会首钢展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视觉中国
管涛:“去美元化”这个问题,还是要客观评估,可能在某些领域美元的份额确实在下降,但在某些领域美元的份额是稳定的。
吴晓求:(全球央行储备中美元占比)基本上在60%左右。今后会有变数,但也不能随便就称“去美元化”。我们一定要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
王慧:最后一个话题是区域经济发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等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也是一抹亮色。杨老师,您是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能否谈谈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用改革的精神推出哪些举措来解决这些问题?
杨建文:你刚刚提到的三大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构成了我国经济的重要基础。2023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达到52万亿元,占比超过全国40%。
因此,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这些区域无疑将挑起大梁。而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这些区域的带动作用,使其更好地发挥挑大梁的作用。
我们以前谈论区域一体化,包括长三角一体化,主要谈论的是克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的行政障碍。现在,这个阶段已经过去,我们需要探讨的不仅是如何消除市场中的“诸侯经济”问题,更要考虑如何联手建立起区域间的联系。三大区域在功能上需要形成有机联系,实现协同发展,共同发挥挑大梁的作用。
长三角面积为35.8万平方公里,区域经济总量超4万亿美元,与德国、日本相当。德国的国土面积为35.8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约为4.4万亿美元;日本国土面积稍大(37.8万平方公里),2023年其经济总量被德国超越。
如果我们在长三角区域内,不仅解决行政壁垒问题,还能共同打造一个“中国的德国”或“中国的日本”,这将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产生巨大推动作用。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在长三角区域内消除省界间的障碍,比如联合挖条河或撤销一个关卡,而是要形成一个统一体。
三大区域之间,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探索性尝试,即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这是国家科技战略中一个新的组成部分。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是在上海市支持下,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海长三角研究院、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共建的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运营平台。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则由广州市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
在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三大重点区域开始联手合作,而且打破传统的开发模式。不再只是长三角或大湾区牵头,而是三大区域共同推进。
回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三大区域首先需要共挑大梁,其次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进一步改革创新。如果仍然只停留在削弱行政障碍的层面,就无法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需求。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三大区域的功能和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到2035年前,它们在整个体制架构中会有显著变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中国经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恺雯 
-
俞敏洪:东方甄选不会再出现某个主播成立独立平台
2024-07-26 16:04 -
财政部:6月份全国共销售彩票559.37亿元,同比增长14.8%
2024-07-26 15:22 -
开启内测!OpenAI的搜索引擎要来了
2024-07-26 11:31 观网财经-科创 -
最高134亿美元!Meta或将挨欧盟反垄断第一刀
2024-07-26 10:36 -
中国手机市场重回两位数增长,苹果大降价后仍掉出前五
2024-07-26 09:31 观网财经-科创 -
富士康10亿加码中国大陆,都怪印度卡自己脖子?
2024-07-25 17:56 观网财经-科创 -
两部门:直接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持地方自主提升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力
2024-07-25 16:47 -
OpenAI亏损或高达50亿美元,1年内急需融资
2024-07-25 15:12 观网财经-科创 -
百川智能完成50亿元融资,北上深国资入局
2024-07-25 14:51 观网财经-科创 -
马斯克要跟扎克伯格“笼斗”!随时随地、任何规则
2024-07-25 14:37 -
“特朗普称让中国加入WTO是错误,但对我们来说显然正确”
2024-07-25 14:09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特斯拉暴跌近13%,美股“七巨头”蒸发5.45万亿元
2024-07-25 14:00 美国经济 -
上海无人驾驶出租车预计8月对公众开放
2024-07-25 13:02 -
工行、农行下调存款利率,5年定期年利率仅1.8%
2024-07-25 08:33 金融观察 -
观复博物馆回应“倒闭、破产”传闻
2024-07-25 07:30 -
北京:上半年地区GDP实现2.18万亿元,同比增长5.4%
2024-07-24 20:49 中国经济 -
单厂2000万千瓦!TCL中环与沙特签约海外最大规模硅片厂
2024-07-24 20:40 能源战略 -
巴黎开奥运,义乌“过春节”
2024-07-24 20:39 观网财经-海外 -
全球稳定币单季交易4万亿美元,香港试水做“沙盒”
2024-07-24 18:45 观网财经-金融 -
没有股权的宗馥莉,为何对娃哈哈如此重要?
2024-07-24 18:06 观网财经-消费
相关推荐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72“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4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1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15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8最新闻 Hot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