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思瑞:与中国发展关系,海湾国家不需要居高临下的教训
最后更新: 2022-12-14 14:26:2512月7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面向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在元首外交引领下,双方决定将中阿关系提升至新高度。
这次访问,恰逢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东地区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中阿团结合作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了强大正能量。地区国家对这次峰会有何期待,未来中阿合作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方向?观察者网专访阿联酋阿布扎比执行局主席前战略顾问、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所研究员李思瑞先生(Ebrahim Hashem),为读者带来解读。
他认为,中国崛起给阿拉伯国家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提供了经济发展多元化、战略上摆脱对美欧依赖、强化独立自主的机遇。中阿之间基于“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精神开展合作,阿拉伯国家正重拾自信,且明确表明不希望在日益激烈的大国竞争中站队,拒绝做大国竞争的“战场”。
【采访、翻译/观察者网 郭涵】
观察者网:如何评价中国与阿联酋等海湾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这对海湾地区国家有何深远影响?
李思瑞:海湾地区国家正变得越来越自信,思想与行动上的主观动能动性不断提升,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过去40年来飞速地崛起。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可以说是第一大经济体。此外,中国还在科技、教育、太空探索等方面取得了出色成就。并且我认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软实力是逐渐增长的。
从7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段时期中国主要关心内部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在国际舞台上相对比较低调。2008年左右,事情开始出现变化。全球金融危机席卷欧美,中国的思想家与战略家开始意识到,他们可以填补欧美留下的权力真空。直到近些年,我们看见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主动、有为。
中国的基建、技术与企业,均已达到世界级水平。这些基建能力是许多国家所缺乏的,中国则乐意提供出口。以阿联酋为例,我们有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中国公司对这些项目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在卡塔尔,乃至整个海湾地区国家也是如此。
对整个阿拉伯世界来说,与中国合作的纽带就是能源。我们之间有如此巨大的互补性,中国的经济崛起,意味着对能源的需求飞涨。尽管中国实际上有能力降低其经济的碳排放密度,但仍然需要来自中东的能源。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能源市场,阿联酋也是中国最主要的石油供应商之一。中阿双边关系是共生、互惠互利的。
观察者网:从海湾地区国家的视角,您如何评价首届中阿峰会的意义?
李思瑞:我认为这次峰会相当重要,海湾地区国家高度期待。阿拉伯世界与中国的关系,在每一个领域都经历了指数级的增长。以阿联酋为例,我们在1984年与中国建交,沙特是在90年代建交。虽然双方建立外交关系的年代比较近,但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有着上千年历史,从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就开始了。中国在本地区口碑极佳,因为我们之间的关系长期友好,而且中国认同且理解我们的核心关切。
这届峰会的召开,恰逢世界历史进入一段非常关键的时期。我们正见证国际秩序的重大转型。海湾地区也感受到了全球格局的演变。
当地时间12月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雅得王宫会见沙特国王萨勒曼。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阿拉伯国家正重拾自信。过去10到15年来,特别是自“阿拉伯之春”运动以来,海湾地区国家的团结意识越来越强。本地许多民众与领导人都认识到,不应该受制于单一的安全伙伴或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具备众多关键优势,与中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不仅仅是能源领域的合作,虽然这是双方关系的核心部分,还包括科学技术、教育、太空探索等等。
在世界与海湾地区正经历重大变化的当下,中阿峰会恰逢其时,对双方都十分必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提出了一些倡议,双方在高层有过讨论,但仍需要对具体细节进一步洽谈,达成共识,确定方向。比如,中方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去年3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提出了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这是非常高层级的倡议,但许多细节还需要充实。
中阿峰会将为深入讨论、凝聚共识、取得实质性成果提供机遇。此外,长期以来,双方都在各层面讨论过中阿自贸区的可行性。不管是国与国的双边层面,中国与海湾国家组织的层面,还是中国与阿盟的层面。中阿峰会也将聚焦细节,探讨未来自贸区合作的走向。在我看来,这届峰会将是迄今为止,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双边关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谈。
观察者网:在中国领导人访问中东地区之际,美国白宫本周三(7日)指责中国“试图向中东地区扩展影响力”,甚至扬言“不利于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您怎么评价?
李思瑞:域外势力无权居高临下地教训我们,该如何处理与中国、俄罗斯的外交关系。海湾地区国家希望实现经济的多元化转型,这需要与全世界维持经济关系,不仅仅是欧洲、美国、俄罗斯,还要有中国、印度、东盟与中亚等等。如果域外国家要抱怨,不应该让海湾国家与中国走得太近。这不由他们说了算。这是我们作为主权国家,基于自身的目的、规划做出的决定。海湾地区国家可以独立决定,我们要与中国发展何种程度的关系,与印度、俄罗斯、欧洲、美国也是如此。
世界正在经济、政治、外交与技术等各领域,经历多极化的过程。世界经济的中心已经开始东移。经济实力带来政治影响力。海湾地区国家希望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与不同方面保持平衡的关系,而不是被域外力量“教训”该怎么做。我认为,这就是未来20年到50年内,海湾地区国家的态度,直到它们变得真正强大,足以独立把控自身的安全问题。
观察者网:前段时间,受俄乌冲突、国际通胀等问题影响,欧美领导人曾不断施压海湾地区国家,要求石油增产、压低油价。但沙特领导人拒绝了美国总统的提议。如何评价海湾地区国家的这一决定?
李思瑞:首先,“欧佩克+”国家不管是决定增产还是减产,都与外部国家没有关系。石油减产的决定纯粹出自技术理由,也就是原油市场的宏观走向。“欧佩克+”国家的分析师们仔细研究市场,预测全球未来经济增长与对石油需求的区间,然后基于这些分析决定减产。这是主权国家做出的决定,与别国没有关系。有些国家对我们的决定不满,他们有自己的理由,比如内部政治斗争。他们希望加油站的油价能降下来,毕竟中期选举临近,这样会帮助美国民主党,尤其是在中期选举中得分。
但无论如何,那些都已是过去了。当“欧佩克”国家与“欧佩克+”国家做决定时,其背后反映的是主权,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如果有必要,就会宣布减产。当然也要兼顾消费者的考虑,但不可能为了别人,白白损失自己的利益。
我们不可能违反已签署的合同。现在有些国家突然要求额外供应天然气。可如果你不跟我们签长期合同,你不能突然冒出来,要求我们转移与亚洲或非洲顾客签下的长期订单。不能因为你遇上了麻烦,就要破坏我们跟其他方面的合同。我们作为供应方,在意的是稳定市场。基于共赢的策略,我们倾向于签中长期合同,这样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证。
我认为一些欧洲国家犯下的重大错误,尤其是他们还在依赖天然气的情况下,试图在现货市场上买气,这意味着要承担市场波动的代价。比如俄罗斯要求买家只能签长期合同,这样才能稳固市场,双方联合投资基础设施,兴建油气管道、港口等等。但欧洲国家不愿意参与长期合同,结果是他们只能忍受极高的电价和天然气价格,以及挨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俄外交部:科索沃正在玩火 支持塞尔维亚立场
2022-12-14 14:07 -
美国将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五角大楼拒绝评论
2022-12-14 14:00 乌克兰之殇 -
美“女跨男”被“男跨女”撞成脑震荡,加拿大媒体人怒了
2022-12-14 13:25 -
摩洛哥也卷入其中?欧洲议会贪腐丑闻发酵:150多万欧现金被搜出
2022-12-14 13:18 欧洲乱局 -
各国分歧严重,欧盟未能就设立天然气价格上限达成一致
2022-12-14 10:43 欧洲乱局 -
FTX创始人涉金融诈骗在巴哈马被捕,曾为美民主党“二号金主”
2022-12-14 09:27 -
习近平将向《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第二阶段会议开幕式致辞
2022-12-14 09:12 中国外交 -
美国新增感染病例57432例、死亡病例560例
2022-12-14 07:34 美国一梦 -
胡春华会见伊朗总统莱希
2022-12-14 07:17 中国外交 -
古特雷斯:强烈谴责阿富汗喀布尔酒店袭击事件
2022-12-14 07:10 阿富汗 -
匈外长:若价格上限落地,俄方认为可修改天然气合同
2022-12-14 07:07 俄罗斯之声 -
丹麦最大银行承认欺诈,将被美司法部没收20亿美元
2022-12-14 06:55 -
“欧洲五国向马克龙提出正式抗议”
2022-12-13 22:48 欧洲乱局 -
推特拍卖办公资产,咖啡机、投影仪、logo雕塑…统统跳楼价
2022-12-13 22:43 -
涉嫌多次盗窃,美国“非二元性别”官员工作丢了
2022-12-13 22:42 美国一梦 -
嚯,好一个回旋镖
2022-12-13 22:31 -
马航MH370谜团新进展:新残骸或证明飞行员有犯罪意图
2022-12-13 20:14 -
“默克尔如此坦率地说出来,令人恐惧”
2022-12-13 19:51 欧洲乱局 -
朔尔茨:德俄可能恢复经济合作,只是...
2022-12-13 19:36 德意志 -
“派美军去乌克兰?”“不会!”
2022-12-13 19:25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378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32“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9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7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
“接到指示,美情报机构加强搜集力度”
-
“双方出动125架战机,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
-
门票价格从10元上涨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应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